天天看点

"7+1"小卷练(四)

作者:优胜教育课堂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56分,考试时间3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k—39 cl—35.5 mn—55 fe—56 zn—65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海水资源丰富,从海水中可以获得溴、钾、镁、烧碱等物质

b.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从煤干馏中获得苯

d.大气中的so2、no2是酸性氧化物,与酸雨的形成密切相关

解析 从海水中可以获得溴、钾、镁和烧碱等物质,a项正确;小苏打是nahco3,可作糕点的膨松剂,也可治疗胃酸过多,b项正确;苯可以从煤干馏中得到,c项正确;so2、no2与酸雨的形成密切相关,但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 d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0 g heq \o\al(18,2)o与2.0 g d2o中所含的中子数均为na

b.14 g分子式为cnh2n的烃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na/n

c.100 g质量分数为17%的h2o2水溶液中氢原子数为na

d.常温下,将56 g铁片投入到足量的浓硫酸中生成so2的分子数为1.5na

解析 a.2.0 g heq \o\al(18,2)o所含的中子数eq \f(2.0 g,20 g·mol-1)(18-8)na=na与2.0 g d2o中所含的中子数eq \f(2.0 g,20 g·mol-1)[(2-1)×2+(16-8)]na=na,均为na,故a正确;b.14 g分子式为cnh2n的烯烃的物质的量为eq \f(14 g,14n g·mol-1)=eq \f(1,n)mol,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na/n,但分子式为cnh2n的烃不一定为烯烃,如是环烷烃,则没有碳碳双键,故b错误;c.水和双氧水中均含有氢原子,100 g质量分数为17%的h2o2水溶液中氢原子数多于na,故c错误;d.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将56 g铁片投入到足量的浓硫酸中生成so2的分子数少于1.5na,故d错误;故选a。

答案 a

9.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w

b.w的含氧酸的酸性比z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若w与x的原子序数差为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w2

解析 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出w在x、y、z的上一周期,故原子半径:x>y>z>w,a项正确;w、z同主族,非金属性:w>z,但w的含氧酸的酸性不一定比z的含氧酸的酸性强,b项错误;w、z同主族,非金属性:w>z,y、z同周期,非金属性:y<z,故非金属性:w>y,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项错误;若w与x的原子序数差为5。且四种元素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则x为mg时w为n,x为al时w为o,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或al2o3,d项错误。

10.(2018·河北五校联考)分子中碳与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1∶4的烃中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的结构共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 碳与氢的质量比为21∶4,即物质的量之比为eq \f(21,12)∶eq \f(4,1),化简为7∶16,分子式为c7h16,属于烷烃,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的结构:

"7+1"小卷练(四)

(另一个甲基可以在①②③位置上移动,有3种)、

"7+1"小卷练(四)

"7+1"小卷练(四)

,共有5种,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11.(2018·山东济宁高三期末)高铁酸盐(如na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以铁基材料为阳极,在高浓度强碱溶液中利用电解的方式可以制备高铁酸盐,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7+1"小卷练(四)

a.a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fe-6e-+8oh-===feoeq \o\al(2-,4)+4h2o

b.为防止高铁酸根扩散被还原,则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c.在电解过程中溶液中的阳离子向a极移动

d.铁电极上有少量气体产生原因可能是4oh--4e-===o2↑+2h2o

解析 铁基材料为阳极,在高浓度强碱溶液中利用电解的方式可以制备高铁酸盐,所以铁是阳极,电极反应式为fe-6e-+8oh-===feoeq \o\al(2-,4)+4h2o,故a正确;阳离子交换膜可以阻止feoeq \o\al(2-,4)进入阴极区域,故b正确;在电解过程中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阳离子向b极移动,故c错误;铁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电极反应式是4oh--4e-===o2↑+2h2o,故d正确。

12.298 k时,甲酸(hcooh)和甲酸钠的混合溶液中hcooh、hcoo-的浓度存在关系式:c(hcoo-)+c(hcooh)=0.100 mol·l-1,含碳元素的粒子的浓度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1"小卷练(四)

a.298 k时,加蒸馏水稀释p点溶液,溶液中n(h+)·n(oh-)保持不变

b.0.1 mol·l-1 hcoona溶液中有c(hcoo-)+c(oh-)=c(h+)+c(hcooh)

c.298 k时,hcooh的电离常数ka=1.0×10-3.75

d.0.1 mol·l-1 hcoona溶液和0.1 mol·l-1 h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3.75(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析 根据p点时,ph=3.75,c(hcoo-)=c(hcooh),可得hcooh的电离常数ka=eq \f(c(hcoo-)·c(h+),c(hcooh))=c(h+)=1.0×10-3.75,c项正确。298 k时,加蒸馏水稀释p点溶液,溶液中c(h+)·c(oh-)=kw保持不变,但由于溶液体积增大,故n(h+)·n(oh-)增大,a项错误;0.1 mol·l-1 hcoona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得,c(hcoo-)+c(oh-)=c(h+)+c(na+),由于水解是微弱的,hcoona溶液中c(na+)>c(hcooh),故c(hcoo-)+c(oh-)>c(h+)+c(hcooh),b项错误;0.1 mol·l-1 hcoona溶液和0.1 mol·l-1 h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hcooh的电离程度和hcoo-的水解程度不同,因此c(hcoo-)≠c(hcooh),故溶液的ph≠3.75,d项错误。

13.海洋动物海鞘中含有种类丰富、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一种从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的流程如下:

"7+1"小卷练(四)

若在实验室模拟该流程,下列关于该流程中各步骤的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 步骤①分离得到滤液和不溶性物质,显然是分离固液混合物,其操作为过滤,需要漏斗、烧杯等仪器,a项正确;步骤②分离得到有机层溶液和水层溶液,显然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其操作为分液,需要分液漏斗、烧杯等仪器,b项正确;步骤③是从水溶液中得到固体,其操作为蒸发,需要蒸发皿等仪器,而坩埚是灼烧固体的仪器,c项错误;步骤④是从有机层溶液中分离得到甲苯,显然是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其操作为蒸馏,需要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等仪器,d项正确。

非选择题

26.(14分)(2018·北京四中高三期中)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模拟用软锰(主要成分mno2,杂质为铁及铜的化合物等)制备高纯碳酸锰,过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7+1"小卷练(四)

①缓慢向烧瓶中(见上图)通入过量混合气进行"浸锰"操作,主要反应原理为:

so2+h2o===h2so3 mno2+h2so3===mnso4+h2o(铁浸出后,过量的so2会将fe3+还原为fe2+)

②向"浸锰"结束后的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纯mno2粉末。

③再用na2co3溶液调节ph为3.5左右,过滤。

④调节滤液ph为6.5~7.2,加入nh4hco3,有浅红色沉淀生成,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碳酸锰。

(1)"浸锰"反应中往往有副产物mns2o6的生成,温度对"浸锰"反应的影响如下图,为减少mns2o6的生成, "浸锰"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

"7+1"小卷练(四)

(2)查阅表1,③中调ph为3.5时沉淀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②中加入一定量纯mno2粉末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生成相应氢氧化物的ph

(3)③中所得的滤液中含有cu2+,可添加过量的难溶电解质mns除去cu2+,经过滤,得到纯净的mnso4。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加入mns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中加入nh4hco3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从图中得到150 ℃以上,副产物mns2o6就不会生成了,同时锰的浸出率也是接近100%,所以选择150 ℃(或150 ℃以上)。

(2)根据表中数据,ph=3.5时,得到的主要是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上一步中加入mno2的目的是为了氧化亚铁离子(题目中说:铁浸出后,过量的so2会将fe3+还原为fe2+)。反应为:mno2+2fe2++4h+===mn2++2fe3++2h2o,考虑到题目认为得到亚铁离子是因为二氧化硫过量,所以加入的二氧化锰也可以将过量的二氧化硫氧化,反应为:mno2+so2===mn2++soeq \o\al(2-,4)。

(3)mns投入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为:mns(s)

"7+1"小卷练(四)

mn2+(aq)+s2-(aq),溶液中的铜离子会结合硫离子形成cus沉淀,从而使反应平衡不断向右移动,将mns沉淀转化为cus沉淀,再经过滤就可以达到除去cu2+的目的。当然能进行如上转化的前提是:cus的溶解度更小。

(4)加入碳酸氢铵生成碳酸锰沉淀,则mn2+结合了碳酸氢根电离的碳酸根离子,使电离平衡:hco

"7+1"小卷练(四)

h++coeq \o\al(2-,3)正向移动,电离的h+再结合hcoeq \o\al(-,3)得到co2,方程式为:mn2++2hcoeq \o\al(-,3)===mnco3↓+co2↑+h2o。

答案 (1)150 ℃(或150 ℃以上)

(2)fe(oh)3 ②将fe2+氧化为fe3+,将过量的so2氧化除去 mno2+2fe2++4h+===mn2++2fe3++2h2o,mno2+so2===mn2++soeq \o\al(2-,4)

(3)mns(s)

"7+1"小卷练(四)

mn2+(aq)+s2-(aq)、cu2+(aq)+s2-(aq)

"7+1"小卷练(四)

cus(s) 生成的cus比mns更难溶,促进mns不断溶解,平衡右移,使cu2+除去

(4)mn2++2hcoeq \o\al(-,3)===mnco3↓+co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