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东周爆发5次内乱,最终走向灭亡

作者:情怀历史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彼时,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天子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东周爆发5次内乱,最终走向灭亡

周考王时,国势益弱,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周国与西周国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为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周亡。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对此,在笔者看来,东周的灭亡,原因显然是多个方面。不过,东周自身的多次内乱,无疑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和实力,从而加快了东周的灭亡进程。

一、周平王和周携王“二王并立”

首先,周携王(?-前750年),姬姓,名余臣,《清华简·系年》作携惠王、惠王,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的弟弟,周平王的叔父。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东周爆发5次内乱,最终走向灭亡

西周末年,周幽王废王后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及太子宜臼被迫出奔至申国。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缯国及犬戎,弑杀周幽王。周幽王死后,申侯、缯侯及许文公在犬戎仍占据的宗周立宜臼为周天子,即“周平王”。而虢公翰则在携拥立余臣为周天子,即“周携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

公元前750年,晋文侯为了讨好周平王,向周平王建议说:“天无二日,国无两王。周携王虽为先王兄弟,但没有得到诸侯公认而擅自称王,实属叛逆,天子应当予以讨伐。"于是晋文侯袭杀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二十年的局面。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除掉了周携王,但是,二王并立的局面,加上之前有弑杀周幽王的嫌疑,这都削弱了周平王乃至于东周王室的地位,导致部分诸侯国对东周王室心存不满。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东周爆发5次内乱,最终走向灭亡

二、王子克之乱

王子克是东周第二位天子——周桓王的次子,自小聪明过人,周桓王对其宠爱有加,曾在不同场合暗示日后将王位让给克。但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的缘故,王子克难以成为太子。桓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97年),在其临死前,专门把大臣周公黑肩叫到床前,希望在其长子死后,让其次子克继位。

周庄王四年,周公黑肩认为发动兵变的时机已经成熟,想一举杀掉庄王,另立王子克为王。但是,周公黑肩与王子克的阴谋诡计被周大夫辛伯识破,周庄王决定先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死了周公黑肩及其党羽,平定了这场兵变。王子克得知周公黑肩被杀的消息,自知阴谋败露,立即只身逃离王城,渡过黄河,寻求燕国的庇护。这场内乱最终由策划者王子克的失败而告结束。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东周爆发5次内乱,最终走向灭亡

三、子颓之乱

子颓为周庄王庶子,受宠。周惠王即位后,侵夺一些王室贵族的宫室、田地和秩禄,引起强烈不满。公元前675年,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五大夫奉子颓以攻伐周惠王,未克,遂出奔苏氏的温邑,子颓又在苏氏支持下逃到卫国。子颓联合卫国、燕国大军进攻周王室,被立为周王。次年春,郑厉公居中调停周惠王与子颓的关系,未果,郑国遂接周惠王暂时居郑的栎邑。子颓占据王城,志得意满,歌舞不倦。郑厉公闻之,往见虢公,劝虢公与郑联合平定子颓之乱。

到了公元前673年春 ,郑厉公和虢公在弭(今河南密县境)相约。这年夏天,郑厉公与虢公同伐王城,郑国大军护送周惠王从王城南门攻入,虢公自北门攻入,杀子颓及五大夫。子颓之乱前后历时3年,极大地削弱了周王朝的实力。对于周王室来说,自己没有实力平定内乱,需要依靠郑国等诸侯国的帮助。而这,自然让周天子的颜面逐渐扫地了。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东周爆发5次内乱,最终走向灭亡

四、王子带之乱

子带为周惠王的儿子,受宠,为太子郑所畏惧。公元前652年,周惠王去世,太子郑害怕子带发难,因此秘不发丧,暗中寻求齐桓公支持。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宋、卫、许、鲁、曹、陈等会盟于洮(今山东鄄城西南),使太子郑继为王,即周襄王。

公元前649年,子带召集成周附近地区的诸戎族攻伐成周,焚毁王城东门。在周襄王迎击下,子带出奔于齐国。公元前636年,子带联合金狄人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今河南襄城南),并告难于鲁、晋、秦等国。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在晋军帮助下返回成周,杀子带于(阝显)城(今河南武陟县境)。为了酬谢晋文公平定子带之乱和功勋,周襄王将阳樊、温、原、攒茅四邑赐给晋国。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虽然周襄王保住了自己的王位,却让周王室的疆域进一步缩水,这成为周王室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东周爆发5次内乱,最终走向灭亡

五、王子朝之乱

王子朝之乱,是春秋后期的历史事件。周景王初立嫡长子姬猛为太子。但是,王子猛生性懦弱,缺少威仪。而庶长子王子朝却有勇有谋,有王者风范。在此背景下,周景王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为太子,但是,此举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大臣单旗等人竭力反对,认为太子废立乃国之大事,王位传嫡不传贤。

到了公元前520年夏,周景王下定决心,欲更立太子之位。但未及颁诏而暴病,周景王自知必死,以大夫宾孟为顾命大臣,遗诏传位于王子朝。周景王去世后,卿大夫单旗、刘卷认为若立王子朝,他们必然失去权势,于是派剑客刺杀了顾命大臣宾孟,立太子猛(姬猛)为王,是为周悼王。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东周爆发5次内乱,最终走向灭亡

对此,在笔者看来,纵观东周历史上的几次内乱,大多和废长立幼,违背嫡长子继承制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是周礼、宗法制、分封制的重要内容。现在,东周王室带头违反嫡长子继承制,自然是在削弱自己的权威,促使齐国、晋国、秦国、楚国等大国,越来越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并最终由秦国来消灭了东周王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