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作者:中易购网络科技

黄豆又称大豆。花期6-7月,果期7-9月。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 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大豆是我国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对改善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大豆病虫害一直困扰着大豆产业的发展,以下就大豆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灰斑病: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 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 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 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

防治方法:①苗期较湿润多雨的地区,用50%多菌灵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药0.3公斤;②针对感病品种,生长茂密的豆田,于发病初期或荚和籽粒易感病期喷药,以控制籽粒上的病斑。常用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兑水80公斤-100公斤-雾。视病情发展,间隔7天-10天,共2次-3次。

真菌病:有为害暗叶部的斑枯病、灰斑病、霜霉病和锈病等,其中霜霉病遍及各地;为害根、茎的有疫腐病、菌核病和炭疽病。疫腐病以抗病育种;其它靠轮作法防治。为害子粒的有紫斑病和黑点病,药剂拌种防治。

细菌病:有斑点病和斑疹病,有的可用抗病育种防治。

病毒病:种类多,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以花叶病毒流行广、为害重。采用无病毒种子、消灭媒介昆虫及抗病育种防治。以上三种病害都可采用80%乙蒜素、50%多菌灵、58%甲霜.猛锌、枯草芽孢杆菌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大豆孢囊线虫病、根结线虫病:采用合理轮作和抗病育种防治。主要虫害有食心虫、草地螟、豆荚螟、豆秆蝇、豆秆黑潜蝇、红蜘蛛和蚜虫等,以药剂防治为主。采用清选种子、生物防治和轮作防治。可用10%噻唑膦进行灌根。

大豆红蜘蛛:大豆红蜘蛛主要是成、幼、若螨在叶背叶丝结网吸食汁液,受害豆叶初期呈黄白色斑点,逐渐变成灰白斑和红斑。严重时叶片卷缩、枯焦脱落,严重地块如火烧状。受害豆株生长矮小,结荚小,豆粒变小。

农业防治:清除地头、路边及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耕整土地以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和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螨害能力。

生物防治:大豆红蜘蛛的重要天敌有多种草蛉、塔六点蓟马、横纹蓟马及一些瓢虫、长蝽和蜘蛛等,在田间捕食红蜘蛛,对其发生有一定抵制作用。

药剂防治:加强虫情检查,控制点片发生阶段。发现有零星豆株叶片出现黄白斑为害状时,立即点片喷药防治。可选用5%噻螨酮、29%石硫合剂进行杀虫。每亩用药液50千克。打药注意喷头朝上,上下喷透,喷匀。

地老虎:幼虫多从地面上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主茎木质化后,取食近地面植株根部表皮,造成根部受伤,影响植株根部吸收水分,使植株逐渐萎蔫枯死。

农业防治:①选好茬口,前茬不易选玉米地,应与小麦、水稻轮作倒茬。②及时秋翻冬灌,消灭虫源,早春清除田边地头杂草。

诱杀防治:①黑光灯诱杀成虫。②糖醋液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①喷雾:地老虎1-3龄幼虫期抗药性较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50%杀螟硫磷1000-2000倍液、20%菊杀乳油1000-1500倍液。②毒饵:多在3龄后开始取食时应用,每亩用2.5%敌百虫粉剂0.5千克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均匀拌在切碎的鲜草上,或用90%晶体敌百虫加水2.5-5千克,均匀拌在5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碾碎的棉籽饼(油渣)上,用50%辛硫磷乳油50克拌在5千克棉籽饼上,制成的毒饵于傍晚在菜田内每隔一定距离撒成小堆。

大豆毒蛾:初孵幼虫群集叶背食害叶肉,留下叶脉。以后便分散开为害,将叶片咬成缺刻和孔洞,当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造成植株衰弱,产量下降。幼虫老熟后在叶背结茧化蛹,茧暗褐色。

防治方法 :①灯光诱杀成虫。②喷洒5.2%阿维.高氯进行杀虫。

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食豆荚,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

防治方法:采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联苯菊酯(25克/升),每亩25-30毫升对水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朝上从豆根部向上喷,使下部枝叶和顶部叶片背面着药。这种方法防治成虫,无论大豆长势怎样效果都很好。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具有趋嫩的习性。以成虫和若虫在大豆植株的生长点、顶叶嫩叶及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幼英也被为害,造成叶片卷缩,发黄,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分枝及结荚的数量减少,百粒重下降,产量降低,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采用5%啶虫脒、20%吡虫啉、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我是小曾,每天我都会为农业人、农民朋友带来最专业,最前沿的农业农资讯息和知识。欢迎各位读者朋友到评论区留言,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中易购农业科技,我们下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