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必然需要提及他的真实故事,2008年11月印度孟买五星级酒店—泰姬陵酒店遭遇恐怖袭击,60小时内,195人死亡。电影《孟买酒店》再次刷新了印度电影的新高度,整部片子没有欢笑,观影过程中满是令人窒息的紧张感。

影片很快进入了内容,铺垫很少,在介绍几位主要人物的同时,恐怖事件已经发生了,火车站的疯狂扫射,饭店的屠戮,泰姬陵还一片祥和,其乐融融,好似外面的是另一个世界,枪击案只是电视上的事物罢了,有人给予警示,却被酒店人员不予理睬,这种像听大话的人物也仿佛在告诉他人,"我们酒店是五星级,孟买最好的酒店,怎么可能会有枪击案发生呢。"外面的枪击案的慌乱人群为了避难,一窝蜂全挤进了酒店里,恐怖分子也混入其中,这所谓的安保正如刚那位人士所说的大话一样,形同虚设。
导演一直没有安排歹徒进入一个地方慌乱的神情的特写镜头,因为压根不会有这个神情出现,因为他知道,这个地方,这个城市,这个国家,安保措施都是没有用的,或者根本没有所谓的安保。在酒店的袭击中,服务人员依旧在用着一种服务的态度告诉顾客,其实她们都害怕到发抖,也不知这样的服务精神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境界,生命的危机时刻,还需要别人来提醒吗,被宠坏的人啊!
这些自以为高人一等、彬彬有礼的人没有见到这些慌乱的场面,以为别人都是在阻挠自己,像泰坦尼克号的贵族一样,洪水来了,却因救生衣"肮脏",没有品味,拒绝穿戴,看似不慌不张的他们,只是一群没有任何生命忧患意识的人,养尊处优的人。
在电影里有很多令人紧张、令人发指的场景,那是在壁橱里,抱着孩子,外面就是死神,那是躲在电梯里,门口就是夺人性命的歹徒,导演营造的这些恐怖氛围,我想每一个观影人都会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导演在拍摄过程中,用了最真实的枪支声音,我想导演不仅想把电影做的更加真实、逼真,也是想要每个观众体会那种恐怖,因为在世界上已经发生了太多恐怖袭击的事件,且依旧在不断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要警醒,都要警觉我们的周围,因为我们都不想体会这种恐怖。
片中也不断地给歹徒看到这些富丽堂皇的新事物的吃惊、感叹的镜头,他们是很年轻的年轻人,甚至说是孩子,不得不说他们没有受到高等教育,容易受到别人的蛊惑,极易受控制,变得穷凶极恶,正如人们所说,人生来就是恶的,只是后天的道德约束着人们进一步变恶,而这些歹徒任由自己内心恶的一面发展,还坚持自己是正义的化身,坚称着为自己的信仰而战,这一切在我们看起来荒唐的事情,可是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我们看着这些有着稚嫩面孔的歹徒,我们难道不该反思吗?这个世界到底为什么会滋生他们可以不顾一切冲向他人的事物或者信仰的呢?而且这种恶的力量一直在驱使着他们行动。
电影的结局不应该有什么悲喜之分了,拯救了大部分人质如何,成功击杀了歹徒又如何,这中间每一个伤亡都是惨痛的代价,这中间每一次破坏都是人类的损失,我们需要反思的太多太多,事件发生几小时里,孟买作为印度第二大城市,居然没有相当的警用力量,而且还需要从新德里调用,仅有的武力居然是穿着布衣的巡逻警察,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他们冲上前去,我们歌颂他们的精神,却唾弃他们的国家,这个国家没有为他的子民提供最为基本的生命保证,事情发生之后的十几小时里,没有秩序的安排,我们一度怀疑这个国家到底有没有把受害者当作人对待。
几个主要代表人物也把人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人面对危险时,会选择自保这毋庸置疑,但如果不顾及他人的生命,选择牺牲他人换取自己的安全便是罪恶,而与之相反,可以顾及他人的性命,便是善,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酒店的服务人员是善的,这个国家的工作人员的拖拉,效率低下,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好感。
在一位歹徒向自己的家人通话时,我们了解到了他的苦衷,我们开始为他的贫穷身世感到痛心,被人洗脑、控制,为自己所幻想的收益而不惜犯下弥天大罪,我们感到愤慨,我们气愤那些利用别人的人,利用别人内心的软肋,利用别人的信仰,这种人是最应该在地狱体会最深的痛苦的!
我们身为人类需要团结,正如像酒店的等待救援的人们一样,人们在灾难面前,所有的标签都会消失,只有一个身份—人类,想到这里,如果我们整个人类,整个地球都团结起来,把所有所有的隔阂全部消除,那这一切的悲痛还会出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