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9年中国入世最后一次谈判,朱镕基霸气拍桌,一句话让美国签字

作者:旧闻档案

前言

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代表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随着会议上一记清脆的槌声响起,中国以全票通过的方式正式加入wto,用时仅8分钟,但为了这一刻,中国却努力了15年。

1999年中国入世最后一次谈判,朱镕基霸气拍桌,一句话让美国签字

自1986年7月开始,中国就一直为入世而努力,在长达近15年的拉锯谈判中,中美的代表团都换了好几届,用朱镕基总理说过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黑发人都谈成了白发人。”面对世界霸主美国政府的阻挠和多次抛出的不平等协议,中国谈判团百折不挠。那么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加入wto,美国最后又因为什么事而妥协呢?

改革开放,加入wto势在必行

1978年,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中国开始重新打开大门走向世界,并在1981年通过谈判手段拿到了世界关贸协会gatt的全球纺织品分配额,虽然当时中国已经不是gatt的缔约国,但这一次的谈判成功,既让中国尝到了全球经济的甜头,也看到了恢复缔约国的可能。,

次年,中国和gatt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已经占到了中国整体对外进出口总量的85%,发现这一情况的外贸部便向国务院发送申请恢复中国gatt缔约地位的建议报告,按当时的情况,不管中国是否在gatt中,中国的进出口产品都会受到gatt贸易规则的直接或者间接约束,复关对于中国是有利的。

此时,全球三大经济贸易组织中,中国先后加入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只剩下gatt尚未参加,如果想要快速走向世界,gatt是必经之路。

虽然在1986年,中国向gatt提交了复关申请,gatt也成立的相关工作组,但当时中国国内对于市场经济的态度还处在接受和禁止的边缘,没有人敢贸然将中国经济定义为市场经济,所以在面对gatt的复关的4万多个问题时,中国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对策,首次复关申请即被打回。

但随着1992年,十四大的召开,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让中国复关的核心难题市场经济问题得以解决,又让中国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这一次,其他gatt组织成员陆续通过了对中国的复关审议,但是作为gatt的老大哥美国并不想中国如此顺利加入gatt,而是想借中国急于加入的态度,对中国政策进行无底线的打压,而且不接受任何谈判,这让中国的复关变得异常艰辛。时任中国谈判团代表佟志广无奈地表示:美国就是被惯坏的孩子,根本没法好好谈。

1999年中国入世最后一次谈判,朱镕基霸气拍桌,一句话让美国签字

1995年1月,世界贸易规则进一步发生变化,wto取代gatt成为全球焦点,中国也从原来的gatt复关变成入世,此时的中国相较于10几年前国内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在全球诸多领域中国已经具备参与世界竞争的能力,但在美国的政策打压下,中国企业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遭受了不少冷眼和不公正的待遇。

而加入wto不仅能分享全球化的成果,还能参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多次的入世谈判也让中国愈发明白:中国需要wto,wto同样离不开中国!也同样坚定了一个原则:中国绝不会为加入世贸不惜一切代价!这一原则的确定也表示中国对于美国的高压政策开始转变,谈判也变得更有策略性。

困难重重,中美谈判跌宕起伏

美国方面看准了中国想要加入wto的迫切愿望,面对中国的入世申请漫天要价,开出各种不平的协议,使得中美之间的谈判难以继续,陷入僵局。中国决定先绕开美国,和wto的其他成员先接触。

在这一决策的指导下,很快新西兰成为和中国达成世贸双边协议的第一个国家,随后韩国、匈牙利和捷克等国相继和中国签署了入世双边协议。美国显然不愿意看到这一境况的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执政党将贸易问题上升至政治问题,使得原就僵硬的谈判更加举步维艰。

199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决定采取行动推动中美谈判破冰。同年4月,访问美国提上了行程,朱总理也知道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情形下访问美国不会轻松,俩面都不讨好。美国此时并不欢迎中国访问,国内也有人因为入世将带来的失业潮而反对访美,双重压力此行必将困难重重。

1999年中国入世最后一次谈判,朱镕基霸气拍桌,一句话让美国签字

当飞机到达美国后,在美国商业街上朱镕基当着美记者前往商店买了两顶帽子,并打趣这是帮助中美消除贸易逆差。面对美国人的敌意,朱总理既忧心又满怀希望地说:“我们之间会有不同的意见,会争执辩论,但这样才是最好的朋友;唯有诤友,才是挚友。”

而另外一方面在访问美代表团之前,朱总理也明确表明:希望美国明白,中国不是不加入世贸就活不下去。一手幽默一手铁腕,让美方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来自东方的总理。

在和美谈判中,中国已经考虑在美国提及的一些领域做出让步,而且朱总理还在电信、保险和农业领域给出了美方超乎预期的条件,这让美国各行业彻底沸腾,中国带来的“惊喜”让美国记者对未来的合作充满遐想。

然而就在大家都看到了中国入世希望之时,美国却在中国未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发表了所谓的“中美联合声明”,声明中还附带了长达17页的附件,将谈判中中国未同意的内容全部公开了出来,企图以此逼迫中国做出进一步退让,但迎来的确是中国的怒火,双方代表团再次陷入交战,中国甚至做好了空手而归的打算。

1999年4月8日,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欢迎晚宴上,朱镕基迟到了一个小时,他一进门就向大家解释道,“今天是个糟糕的日子。你们知道我刚才为什么迟到吗?就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出现了麻烦。”

麻烦在于:我们已经做了很大让步,但是美国方面还要让我们进一步让步,这样的条件签下来,我不怕下台,我怕没办法给中国的老百姓交待……”

另一边,中美谈判团之间的“战斗”也在激烈进行,明天中国代表团将离开美国,今晚将是双方最后一轮交锋,苦战3小时后,在中国的努力下美国同意取消之前单方面发表的声明,并删除了部分附件内容,并在协议上达成支持中国加入世贸。

1999年中国入世最后一次谈判,朱镕基霸气拍桌,一句话让美国签字

次日凌晨,中国的飞机刚飞离华盛顿,美国方面就变卦了,美国希望能在协议上争取到更多对美有利的部分,克林顿在国内压力之下致电朱镕基希望中方多留几日,希望就已经达成的协议内容进行修改,而朱镕基毫不含糊答复:“不谈了,要谈到北京谈。“

先礼后兵,霸气回应一锤定音

1999年11月10日,以巴尔舍夫斯基为首的美国代表团抵达北京,此时,距离第一次中国入世申请已经过去13年,双方在各自的底牌基本都已经打光,这一次是中国能否成功入世的关键。

原本计划2天的谈判行程,却在第二天突生意外。美国期望能够在中国的关键领域如电信增值、汽车、保险等行业获得额外优惠政策,遭到中国拒绝后,美代表团暴跳如雷,美经济委员主席甚至放出狠话“中国不会得到最惠国待遇,永远!永远!永远!……“说完甚至把谈判团的行李都运到了机场,随时准备离开。

1999年中国入世最后一次谈判,朱镕基霸气拍桌,一句话让美国签字

面对突如其来的“闹剧“,朱镕基接见了美代表,让原本已经破裂的谈判再次回到了谈判桌上,尽管进程不如意但是双方都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到了11月14日,谈判基本破裂。美方退了酒店并将行李全部搬到了车上,在通知中方需要礼宾部配合第二天回程安排后,所有人集体玩起了失联。

得知这一情况的朱镕基总理在晚上11点让龙永图(中方谈判代表)想办法联系上美方,经过多方联络,终于美方有了回应,而且还表达出美方出发前可以和中方小范围见一见的意图,龙永图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并能感觉美国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会面中有真动作。

按照双方约定的时间,龙永图带着准备好的资料前往双方会面地点,到达时美方已经准备好谈判所需的资料,龙永图察觉到美方有签署协议的愿望。龙永图立刻将这一重要讯息上传给了朱镕基总理。 朱镕基只回复了一句话:我相信你的判断,你一定要和美国人谈成,不要让美国人跑了。

然而谈判从凌晨4点一直持续到上午9点多,中美之间还剩下7个问题无法达成共识,距离美方告知的飞机起飞时间在即,美国更是强硬地要求中方:这7个问题中国必须接受,不然之前已经签署的上百页协议都不作数,但是面对触及底线的7个问题,龙永图无法答应,谈判再次陷入死局。

接到龙永图传回的谈判汇报后,朱镕基立马赶赴会场,得知总理要来美国也不再提飞机要起飞的事情,“其实他们根本没订当天的飞机。“龙永图在事后回忆道。到场后的朱镕基让龙永图把美方的7个问题写在纸条上,看了一眼便说:接下来,我来谈。

回到谈判桌,美国再次重申7个问题,连续3个问题朱镕基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这时龙永图已经有些着急,不断给朱镕基传递纸条,纸条写着:这些问题国务院没授权。朱镕基猛地一拍桌子,说:“龙永图,不要再递条子了。“

1999年中国入世最后一次谈判,朱镕基霸气拍桌,一句话让美国签字

美国提出第四个问题时,朱镕基沉稳地说道:“前面我们让步了,后面4个问题得你们让步了,如果你们让步我们就签。

美方显然没有料到朱镕基会来这一手先礼后兵,商议5分钟后,美方同意了中方的意见。

至此,中美之间长达13年的较量终于迎来了双赢的结局,美代表团在向克林顿作汇报时,称世界上最伟大的谈判结束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