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海外华人爱村回乡一种感觉

作者:市场周刊
海外华人爱村回乡一种感觉

每日新闻(通讯员童轩记者任义斌)这两天,南通雷鸟纺织有限公司正匆匆忙忙地做一批床上用品,黄跃忠负责人忙着,他介绍:"公司最近10天要寄了一批货。集装箱的货物将从上海港运出,并将在两个月内准备运往安哥拉。去年,该公司的贸易额约为8000万元人民币。

雷鸟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通州区金新街边界北村的公司。北村有160多名侨商,500多名侨胞,是全省为数不多的"侨乡"之一。近年来,北边界村以华侨为桥梁,助力乡村振兴。吸引海外客商回国设立企业20余家,总投资5亿多元。有效解决和辐射周边村民的就业,也带动了纺纱、面料、包装、物流等诸多行业的发展。

北村党总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国培是最早出村的华侨华商之一,他在塞尔维亚的纺织公司每年的贸易额近4000万元。在黄国培忙于拓展事业的同时,家乡党委希望他回去,在北方的边界村担任党的总书记,带领更多的人创业。黄国培觉得有义务,同意了。黄国培会把出国生意交给家人照顾,他基本上一年出国两次,花一两个月处理生意;他和村队成员为村里闲置的土地和资产注入了活力,并在短短两年内还清了村集体58万元的债务。目前,该村每年的集体收入近百万元。

作为村队的领队,黄国培不仅在村里办好了工作,还引导和帮助更多的村民出国。近年来,已有20多名村民通过黄国培带出去打工,李元元就是其中之一。李元源从黄国培开始学习,目前在纳米比亚和埃塞俄比亚都成立了企业,纺织印染企业要做风水。目前,全球有150多人,在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50多家企业,涉及家纺、建筑、房地产、矿山、交通等行业。

飞得更远,也是村民。2018年,针对村情,全村成立了"侨乡",解决儿童入职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家庭就业、老人就医等后顾之忧,努力做好海外华商"母亲家庭"。在安哥拉创业的海外华商余斌的子女面临高考,作为海外华人家属,可以享受高考奖金政策。由于不熟悉申报规则,直到我准备申报时,我们才得知南通市的申报工作已经结束。在村里的帮助下,南通市外国人办公室在与有关部门沟通后,由有关部门直接向省内报了孩子的名字,最后及时为宣传日完成。去年7月1日,该村还设立了侨胞派出所,积极为侨胞社区提供公安帮助、涉外安全保护、许可等服务。

村子为侨,侨人爱村,侨胞纷纷回乡,桑树造福。其中,仅纺织业就带动了村里各类纺织品加工点的开发600多个。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事床上用品生意的村民葛雪新将剪裁的面料分发给附近的农民进行加工。村民张晶晶说:"在家一年可以赚两三百万元,也不要耽误农干。"现在,村里有1560户人家,近90%的人进入了纺织产业链,一家人住的小楼,开了私家车。不仅如此,该村还吸引了近千名外国工人。

近年来,村容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修建了水泥路,设置了路灯,还建设了样板式广场,该村目前正计划投资30万元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让海外华人村成为"花园村"。北边境村庄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海外华商的身影,他们不仅积极向村里捐款修建桥梁和道路,还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海外商人纷纷解决。连续第四年,海外华商黄月泉向村里70岁以上的人致敬。"我们这些在国外做生意的人就像候鸟一样,飞向世界尽头,总是回到我们开始的地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