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 産品設計思維:電商産品設計全攻略》一一1.2 網際網路設計思維

1.2 網際網路設計思維

沒有永恒的設計,隻有時代的設計!

為什麼是“網際網路設計思維”,而不是“設計的網際網路思維”?雖然隻是詞組順序的颠倒,但從我的思考來看,二者卻有着本質的差別。一個是在網際網路大環境下的設計變革,網際網路實際上是一種媒介,為人類社會的連接配接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其擁有的開放性與無限想象的可能性颠覆了對設計的思考;另一個則是對傳統設計思維的網際網路化,僅僅是在網際網路上做着設計的交流與分享,看似搭上了網際網路的熱潮,本質上仍是傳統的設計思維,網際網路化對其而言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

我所認為的網際網路設計思維,應該是基于網際網路對人們生活的深遠影響下,對傳統設計思維的深度思考與颠覆。傳統的設計更多的是形成一些固有的、封閉的“設計圈子”,設計僅限于設計師的自我诠釋,往往會曲高和寡,隻有圈内的人才真正懂得設計師的本意。這導緻了很多“空架子”思維下走樣的設計,無論是工業設計還是建築設計,這種失敗設計的例子數不勝數,使用者是以怨聲載道,市場反應冷淡,企業營收下滑。

原有的設計思維本身就是錯的嗎?其實不然,很多優秀的設計手法在很長一段時期内影響着大量的設計師,也有不少優秀的設計作品傳世。然而,時代在改變,人們的消費觀念與審美觀念也在改變,從工業時代到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在深刻改變人類生活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與方法。在後工業時代,工業産品不再僅強調功能效用上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更多的是依托于網際網路的連接配接性與移動網際網路的便捷性,深深地與使用者的情景相結合,網際網路思維與設計思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設計跳出“圈子”,融入大衆消費的過程中。

在網際網路時代,一個好的設計,很容易就能通過社交媒體(微信、微網誌)等扁平化傳播網絡被人們所獲知,“圈子”與“業界”無法阻礙其大衆化的跨界傳播過程,好壞自有使用者第一時間品評,在産品尚未面世之前,你就已經能夠掌握到真實目标使用者群體規模,以及他們對産品的喜好。這就使得設計師能夠在第一時間響應市場的回報,适時做出調整,甚至于邀請部分使用者參與産品的核心設計。設計師不再是高大上的存在,網際網路為設計師和消費者之間建構了高效的協同回報平台,使得設計不再以生産方式為中心,而是以真正的消費者和使用者的需求為中心,不再是企業生産什麼,消費者便購買什麼,而是随着時代的發展與變化,不斷适應使用者的需求而變化,這一點尤其在電商時代影響更為深遠。

電子商務發展十多年,很多産品與服務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最初的電商網站上,大多數人都對“電子商務”充滿了不信任與質疑:

“我的錢在網上是否安全?”

“網站會不會侵吞了我的錢?”

“我的錢如果打給賣家他不發貨怎麼辦?”

“商家賣的是真貨還是假貨?”

“我怎麼知道賣家發貨了沒有?”

……

很顯然,這是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沒有人能告訴設計師應該怎麼設計,一些固有的設計原則也可能無法指導你,就像知名的f形狀網頁浏覽模式,其在2006年才真正通過使用者研究問世,而國内的電商在1999年就已經開始出現了。那怎麼辦?網際網路産品更新疊代速度迅捷的特性解決了這個問題,不知道産品是否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那就先找種子使用者做調研,基于種子使用者的想法設計出樣本,然後放到網上去,讓更多的消費者來使用,是以就可以收到使用者的贊美甚至吐槽,無論褒貶,對于産品設計人來說都是深入了解使用者真實想法的一個視窗,然後設計師就可以基于這些回報快速進行改良設計,再放到網上讓使用者再次評價……

如此周而複始,你會發現産品的設計會越來越好,有些熱心的使用者會不斷地對産品挑問題、提建議,再加上有效的激勵與獎勵措施,慢慢就形成了産品的“粉絲”群體。而越來越多的電商網站的出現,又在網上形成了競争性的設計變化,網際網路的開放性讓大家互相“借鑒”成功的設計變得更加容易,抛開創新設計的抄襲問題與壟斷壁壘,網際網路的設計師群體擁有更加開放的心态,更多的人願意主動分享與互動,并以此快速提升自己。在網際網路時代,知識的擷取已經不是一件困難的事,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更是極大地提升了碎片化學習的效率,未來優秀的設計師之間比拼的不再是知識結構的豐富性與設計經驗,而更多的是比拼誰對消費者的行為習慣與隐性需求有着更深刻的認知,誰對設計的趨勢更加敏感,擁有更準确的直覺;誰能在使用者的回報下更加快速地修正錯誤,學習并成長,這一切都将會成為産品設計師真正的核心競争力。

在“網際網路+設計思維”的模式下,網際網路化生活帶來了科技、文化、生産和藝術之間的完美結合,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核心方面。

使用者思維:以使用者為中心,而不是以生産為中心,好的設計源于對消費者的深入了解,積極讓使用者參與設計與回報。

極緻思維:對産品設計和服務品質的追求永無止境,通過快速疊代的方式不斷試錯并獲得消費者的回報,把設計和服務做到極緻,超過客戶的預期。

開放思維:網際網路是一種共赢經濟,隻有擁有開放的心态,通過不斷的學習,以及與他人互動來提升自我,同時也為企業帶來效益,為使用者帶來價值。

社會化思維:網際網路也是一種“粉絲”經濟,品牌的效用要遠遠大于傳統的營銷手段,在自媒體時代下,每一個使用者都可能成為一個傳播爆發的中心,無視使用者的差評與建議,無異于将自己推向消費者的對立面。

大資料思維:其實資料思維傳統上就已經存在,但是因為資料擷取的困難性而導緻了其實際的價值忽略不計。而在網際網路模式下,大資料為設計師提供了足夠海量的消費思考,利用資料的回報來影響設計的決策成為關鍵的一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