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織女穿針 求月老牽線

作者:人民網
學織女穿針 求月老牽線

昨天,北京民俗博物館上演傳統刺繡、織布表演展示。記者 武亦彬攝

“迢迢牽牛,曜曜其芒。”昨天是七夕節,賽巧、拜月老、看民俗情境表演、觀文物和民俗展……北京民俗博物館再次成為市民感受傳統節日習俗的好去處。圍繞“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主題,豐富的文化活動展現出七夕忠貞、和睦、勤勞、浪漫的文化内涵。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源于漢代,是個極富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唯一一個以女性為主角的傳統節日。早上9點剛過,不少市民就自發來到民俗博物館享受節日裡特别的文化休閑活動。

“我是不是穿針穿得最快的?”正在參加傳統穿針遊戲的國中生小滿,1分半鐘連穿7根針。“不,最快的穿7根針隻用27秒。”民俗博物館社教部從業人員的答案讓正在參與遊戲的孩子們發出一片驚呼,感歎七夕節傳統的“賽巧”活動還真賽出了不少人才。變化無窮的七巧闆拼圖比賽,則讓幾個男娃娃沉迷其中,一連玩兒了近一個小時。投針驗巧遊戲,曾盛行于明清時期,如今在博物館裡再看到這個遊戲,不少大人也忍不住一試身手。“離水面越近越好,針一定要平行于水面。”帶着兒子前來參加遊戲的周女士,一分鐘内接連将三根針平放于水面之上,赢了一個撥浪鼓,她得意地向兒子傳授經驗。

9點半,專業表演人員身着漢代服飾開始了傳統習俗動态展示,重制鵲橋會、月老牽線等四幕場景,這是民俗博物館首次将遊園與情景互動相結合,别有新意。館内還複原了古時拜織女的場景,在牛郎織女挂像前設立香案,擺放茶酒、瓜果、鮮花、香粉等供品,友善遊客向織女祈福,祈求巧藝。月老殿也于七夕節當天開放,不少老年父母前來替孩子請上一根象征愛情和姻緣的“紅線”,希望子女婚姻幸福美滿。同期舉辦的七夕主題文物展,彙集了各式各樣的荷包、香囊。根據七夕節的起源和牛郎織女傳說舉辦的圖文展覽,也幫助觀衆了解了節日文化内涵。(記者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