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覃力維:我的舅舅

作者:原鄉書院
覃力維:我的舅舅
覃力維:我的舅舅

我的舅舅

覃力維:我的舅舅

覃力維

在我的親戚中,我最敬佩的是我的舅舅。因為他一直保持樂觀和艱苦奮鬥的精神。

舅舅今年六十多歲,是一位地道地道的農民,為人正直。他中等身材,性格開朗。自從幾年前大舅病逝後,母親多次叮囑我:“你有時間多問候健在的舅舅吧!”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母親出生在桂西北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她兄弟姐妹共有六人:一個哥哥,三個姐姐,一個弟弟。據母親回憶,舅舅小時候非常調皮,那年他母親(我外婆)去世後,他竟爬進停放在堂前的棺材内捉蟑螂。我母親把

自從他哥哥(我大舅)離家到桂林參加工作、四姐出嫁後,舅舅便無依無靠。漸漸長大而不斷懂事的他,國中畢業後,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擔。

上世紀七十年代,舅舅經人介紹與同村異屯的一位姑娘(我舅娘)結婚,婚後倆人感情如膠似漆,他們生育五女一子。由于家庭子女多,貧困的狀況更是雪上加霜。為了讓六個子女吃得飽、穿得暖,解決上學的費用,從八十年代起,舅舅和舅娘就開始種植甘蔗。除此之外,家裡還養殖牛和豬等。

在那峥嵘歲月裡,舅舅省吃儉用,生活非常簡樸。他穿着縫縫補補,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小時候,不知有多少次,我放晚學從學校傳回路過舅舅家時,看見舅舅正在豬欄裡喂豬。他一望見我就哈哈地笑起來,黝黑的臉上唯有笑意的陽光,絲毫沒有疲憊的陰霾。

舅舅和舅娘一年到頭面對黃土背朝天,起早貪黑地爬摸滾打在家鄉貧瘠的那片田地上。然而,随着家庭收入的逐年提高,他們的生活也日漸泛漾生機。

十幾年前發生的一件往事至今令我難忘。那是我舅舅的兒子、小女兒在讀大學期間,為了供他們順利完成學業,舅舅擴大種蔗面積。在冬天一個明月高懸的夜晚,舅舅趁着月光,在地裡加班加點不停地收割甘蔗。淩晨兩點過後,他突然聽見“嘭”的一聲悶響,頓感小腿部肌肉一陣巨痛。他以為有人在暗處用石頭砸他,便掙紮着觀察四周,卻不見一個人影……

他再也支撐不住,于是忍痛蹒跚着慢慢地走下山坡。

為此,舅舅在家躺了近一個月,他卻對前來探望他的人說是“鬼”拿石頭砸他。但親友們對他的話半信半疑,因為“鬼拿石頭砸人”從未聽說過呀。

哪裡有什麼“鬼”呢?其實,他是因勞累過度,小腿肌肉引起的過勞剝脫、損傷。

不過,這件事卻讓舅舅變得格外小心謹慎。從此,深更半夜,他再也不敢在地裡熬夜勞作了。

幾年來,随着兒女們先後成家立業,舅舅也終于告别種蔗的辛苦,随同舅娘一起來到城裡照顧孫女。然而,一輩子在田地裡勞動慣了的舅舅,卻怎麼也閑不住,總是感覺心頭癢癢的,很不自在。他想回老家繼續種田種蔗,但孩子們堅決反對,怕他辛苦勞累而傷身體。萬般無奈之下,舅舅最終想出了一個“緩解”的好辦法:跑步鍛煉。

于是,他每天早晨天還沒亮就起床,沿着家鄉小城的街道慢跑。幾乎每天早上要跑數公裡,他還不時登上公園那千階石梯。每當人們見他邁着矯健而輕快的步履,問他何以擁有這麼強壯的體魄時,他總是揮舞着雙臂,爽朗呵呵地笑道:“跑步,鍛煉呗!”

作者簡介

覃力維:我的舅舅

覃力維,壯族,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白土鄉德裡村人。酷愛文學,業餘愛看書,勤寫作,曾在《廣西老年報》、《廣西勞工報》、《河池日報》、《河池文學》、河池文藝圈、紅水河文藝線上等報刊或網絡平台發表過詩歌、散文等。

覃力維:我的舅舅

名家專輯持續更新内容

在背景回複作家名字或首頁查找,即可閱讀

北喬|畢飛宇|班宇|殘雪|曹文軒|陳崇正|陳集益|陳忠實|池莉|遲子建|甫躍輝|格非|海男|韓少功|賈平凹|老舍|李國彬|李洱|李敬澤|李娟|李佩甫|李一鳴|梁鴻鷹|林那北|林森|劉慶邦|劉瓊|劉汀|劉醒龍|魯敏|路内|莫言|穆濤|南帆|邱華棟|三毛|沈從文|石一楓|史鐵生|蘇童|雙雪濤|鐵凝|汪曾祺|王安憶|王朔|王小波|文清麗|吳義勤|徐可|徐則臣|嚴歌苓|閻晶明|閻連科|楊建英|楊慶祥|楊獻平|弋舟|易清華|餘華|張愛玲|張承志|張國領|張清華|趙燕飛

波德萊爾|博爾赫斯|茨威格|川端康成|村上春樹|大江健三郎|杜拉斯|福克納|海明威|漢德克|加缪|芥川龍之介|卡爾維諾|卡佛|卡夫卡|科塔薩爾|庫切|萊辛|馬爾克斯|麥克尤恩|門羅|納博科夫|奈保爾|歐·亨利|石黑一雄

覃力維:我的舅舅
覃力維:我的舅舅
覃力維:我的舅舅
覃力維:我的舅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