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2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特意叮囑:無須向任何人提及01,危急形勢:雙方分歧雖大卻同個人無關02,力挽狂瀾:絕密電報高瞻遠矚定山東事03,塵埃落定:曆經艱難險阻終于重返延安

作者:文史旺旺

1942年4月,山東中共分局朱樊村迎來一位“貴客”,他的樣貌不顯,身材瘦高,隻穿了一件灰撲撲的舊中山裝和一雙簡單的黑色粗布鞋,在一衆警衛員細心地護送下,低調入住王氏舊宅。

他自稱名胡服,是中共一位政委,奉上司指令來此工作。

他對住所的要求不高,自己住在宅院正廳右側的房間裡,用兩塊門闆當床,包裹和換洗衣服做枕頭。正廳則用作會客和飯廳,左側的房子由保護他的警衛員居住。

1942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特意叮囑:無須向任何人提及01,危急形勢:雙方分歧雖大卻同個人無關02,力挽狂瀾:絕密電報高瞻遠矚定山東事03,塵埃落定:曆經艱難險阻終于重返延安

胡服在山東一待便是數月時間,期間始終忙于緊張工作。他先後同當地不同上司談話,又深入民間考察群衆真實生活,并耐心聆聽各部門和老百姓的意見,召開擴大會議,把隐藏在山東内部的問題徹底解決。

月餘後,警衛員們護送胡服回到延安,才在别人的口中聽到他的“真正身份”,原來他即是暗中接到毛主席密令,至山東力挽狂瀾的劉少奇。

那麼,毛主席為什麼派劉少奇到山東?劉少奇又在山東做了什麼?答案要從1937年說起。

1942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特意叮囑:無須向任何人提及01,危急形勢:雙方分歧雖大卻同個人無關02,力挽狂瀾:絕密電報高瞻遠矚定山東事03,塵埃落定:曆經艱難險阻終于重返延安

那一年,震驚華夏的“7·7”事變爆發,日本人開始全面侵華戰争,國共兩黨攜手抗擊外敵,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戰火。

就在大家抗日熱情高漲之際,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消息傳出:山東省政府及軍部等官員面對日軍進攻,竟不戰而逃,使得整個山東幾乎淪陷。

當此危難關頭,幾遭破壞的中共組織挺身而出,高舉抗日大旗與敵人對抗。1938年,中共上司派遣115師主力入駐山東,與原本的山東縱隊聯合作戰。

但誰也沒有想到,恰是115師的加入,令山東局面産生負面變化,險些帶來嚴重後果。

1942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特意叮囑:無須向任何人提及01,危急形勢:雙方分歧雖大卻同個人無關02,力挽狂瀾:絕密電報高瞻遠矚定山東事03,塵埃落定:曆經艱難險阻終于重返延安

115師的師長林彪因病在蘇聯療養,彼時執掌115師工作的是政委羅榮桓和代師長陳光。他們聽從黨中央訓示,向山東群衆下達“減租減負”的指令。

可偏偏山東分局的上司朱瑞并不同意,覺得他們這些幹部本來就借住在地主家,再施行減租等政策,過于不講良心。

産生分歧的雙方各自寫了一封見解送到延安,希望中央上司能出面解決此事。上司确實很在意這件事,及時下達指令,讓129師的副師長徐向前到山東處理該問題。

徐向前馬不停蹄趕到山東,來不及歇上一口氣,便立刻召集所有上司,整合115師與地方部隊,組成“山東第一縱隊”。

1942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特意叮囑:無須向任何人提及01,危急形勢:雙方分歧雖大卻同個人無關02,力挽狂瀾:絕密電報高瞻遠矚定山東事03,塵埃落定:曆經艱難險阻終于重返延安

整合的結果并不理想,哪怕現在115師上司與地方部隊上司同處一個戰隊,可他們依舊“各自為政”,并在短時間内“吃空”聚集地青駝。徐向前無奈,隻能再次緊急分開兩者,将一切恢複原樣。

1940年,中央調走徐向前,山東當局的問題依然存在,抗日救國運動難以展開。

同年,日軍為鞏固“後方”戰略,加強對華夏各根據地的“掃蕩”力度,山東首當其沖,隻1941年一年,就經曆29次大規模“掃蕩”。因而,消弭山東地方部隊和115師之間的沖突成了中共非常重視的難題。

1942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特意叮囑:無須向任何人提及01,危急形勢:雙方分歧雖大卻同個人無關02,力挽狂瀾:絕密電報高瞻遠矚定山東事03,塵埃落定:曆經艱難險阻終于重返延安

當然,這種問題與個人沖突無關,而是對黨的思想、路線及方針、政策的不同認識所産生的分歧,總體來說,隻要統一雙方思想,提高雙方認識,即能解決問題,把他們重新擰成一股有效打擊敵人的堅硬“繩索”。

1942年3月初,化名胡服的劉少奇在華中的工作基本完成,中央特地發去電報,告知山東問題。劉少奇非常重視此事,安排完手頭工作後,便立刻動身前往山東。

他不知道的是,遠在延安的毛主席十分關心他的安危問題,在他啟程3天後,不知他行程的毛主席曾給他發了一份電報,叮囑他:

“山東至今尚無回電,請你直接向其詢問詳情,務必保證路上無危險再動身。”

1942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特意叮囑:無須向任何人提及01,危急形勢:雙方分歧雖大卻同個人無關02,力挽狂瀾:絕密電報高瞻遠矚定山東事03,塵埃落定:曆經艱難險阻終于重返延安

在前往山東的路上,劉少奇一邊思考如何解決那裡的問題,一邊不忘細心考察沿路情況。他每每路過一個地方,都會不顧疲勞和安危地出門走走,與當地的老百姓聊聊天。

他最常問的問題是:村裡人口幾何?地主、農民分别多少,土地多少,地主家的租金和糧食又怎麼算?老百姓如實回答,他的心中就有了數。

經過多次深入探訪,劉少奇慢慢總結出一些經驗:各地的情況相差不大,農救會的作用不顯,減租減息的甜頭尚未被老百姓嘗到,某些老百姓不信地主“慈善”,會減少農民的糧食與利息。

1942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特意叮囑:無須向任何人提及01,危急形勢:雙方分歧雖大卻同個人無關02,力挽狂瀾:絕密電報高瞻遠矚定山東事03,塵埃落定:曆經艱難險阻終于重返延安

他對随行人員說:“看來農民群衆對減租減息的渴望很強烈,咱們的運動完全符合人民的希冀啊。”

22天後,劉少奇抵達山東的革命根據地朱樊村,入住王家舊宅。他并不在乎居住環境,隻随便疊了幾件換洗衣服當枕頭,又讓警衛員拆了門闆拼成簡易床,簡單收拾一下,就立馬投入緊張工作。

劉少奇叫來山東分局的書記朱瑞,與他進行3天談話。又喊來115師的代師長陳光和政委羅榮桓,談了1天1夜。

然後同山東縱隊的黎玉說了一天話,主動聽取各部門上司的建議,翻閱山東黨刊與黨報,并一如既往深入群衆,不斷走訪、調查,對山東根據地的難題有了更深層次認識和全面的解。

1942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特意叮囑:無須向任何人提及01,危急形勢:雙方分歧雖大卻同個人無關02,力挽狂瀾:絕密電報高瞻遠矚定山東事03,塵埃落定:曆經艱難險阻終于重返延安

半個多月後,劉少奇召開山東分局擴大會議,與朱瑞等人交換意見,開誠布公談看法作總結,在幾個關鍵原則問題上達成初步一緻共識。

為推動全面工作的展開和進步,劉少奇充分發動人民群衆,作關于群衆運動的報告,明确指出必須把減租減息視作山東工作中心,所有工作都要圍繞它去做。

他白天參加會議,晚上閱讀資料,時常熬到淩晨才休息,給身體造成極大負荷,臉色變得十分不好,說幾句話就要咳嗽一聲。

警衛員很擔心他,他卻笑着搖頭表示:“沒事兒,就是有點兒上火,過幾天便好了。”

1942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特意叮囑:無須向任何人提及01,危急形勢:雙方分歧雖大卻同個人無關02,力挽狂瀾:絕密電報高瞻遠矚定山東事03,塵埃落定:曆經艱難險阻終于重返延安

在劉少奇的努力下,山東工作的轉機很快出現。5月初,山東分局鄭重決定,将認真執行減租減息運動,發動人民群衆積極參與。

經多方積極配合,人民群衆有了喘息,更真實地感受到黨組織及革命與他們的關聯,極大程度激發抗戰熱忱,令根據地所在村落慢慢轉變成堅實堡壘。

6月初,毛主席再度緻電劉少奇,讓他全權代表中央常駐山東,統籌全局。7月9日,毛主席第三次發電報給劉少奇,指出目前山東面臨的重要性問題。

1942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特意叮囑:無須向任何人提及01,危急形勢:雙方分歧雖大卻同個人無關02,力挽狂瀾:絕密電報高瞻遠矚定山東事03,塵埃落定:曆經艱難險阻終于重返延安

這份電報即是傳說中毛主席特意叮囑,暫無須向任何人提及的絕密電報,内容主要可以分成兩部分:

其一,中共當下方針仍舊以改善國共關系為主,強調戰後合作建國,經民主共和國進入社會主義。抗日戰争結束後,日軍撤離之際,新四軍及黃河以南的部隊需集中到華北或東三省,以此達成國共繼續合作的條件。此事暫不可對任何人講起,卻務必謹記山東乃部隊轉移樞紐。 其二,關于國民黨和蔣介石的動态預估一定要有,為防止其趁機針對新四軍,切斷北上道路,中共對山東和山東所有部隊的掌握同樣為重中之重。

電報的最後,毛主席表示,山東任務由劉少奇全權負責,執行任務期間以他的安全為重,請他必須斟酌形勢後再決定,中央将在他決定後,予以他指揮山東和華中全局的權力。

1942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特意叮囑:無須向任何人提及01,危急形勢:雙方分歧雖大卻同個人無關02,力挽狂瀾:絕密電報高瞻遠矚定山東事03,塵埃落定:曆經艱難險阻終于重返延安

可以說,這份電報不隻給了劉少奇極大鼓舞和底氣,而且一展屬于毛主席的高瞻遠矚,透過眼前黑暗,突破迷霧看見了黎明以後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及應對方針,對新四軍的未來作出有效的新戰略思考,将山東問題升華到事關新四軍、中共未來的更深層次問題。

7月下旬,山東工作逐漸走上正軌,劉少奇請示中央後,重新啟程往延安行進。他根據現實需求,把原本的百人團精簡成18人,裝扮成老百姓,由便衣警衛一路護送。

1942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特意叮囑:無須向任何人提及01,危急形勢:雙方分歧雖大卻同個人無關02,力挽狂瀾:絕密電報高瞻遠矚定山東事03,塵埃落定:曆經艱難險阻終于重返延安

他們途經沭河、臨沂、滕縣等地,在棗莊西南短暫休整,準備穿越津浦鐵路。不料行至鐵路前3百米左右時,一輛日軍巡邏車忽然從臨城駛來。

它停在劉少奇一行人躲藏地點附近一段時間,胡亂打了一會兒機槍,又向沙溝開去。待到道路重歸平靜,劉少奇等人才匆忙沿着小河往涵洞小跑,穿過鐵路離開幹沙河,順小路向微山湖附近前進。

因彼時日軍正在“掃蕩”,一行人隻能在湖中心小船等了一周有餘,後敵情緩和,方聯系豐縣騎兵,在他們的護送下穿過河西,抵達魯西區。

1942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特意叮囑:無須向任何人提及01,危急形勢:雙方分歧雖大卻同個人無關02,力挽狂瀾:絕密電報高瞻遠矚定山東事03,塵埃落定:曆經艱難險阻終于重返延安

那裡是一片沙土地帶,百姓生活困難,當地負責人又缺乏改善環境的辦法,與人民群衆關系疏遠。

劉少奇得知此事後,不顧危險決定暫停行程,把當地負責人全部叫到住所,給他們出主意。

在他的幫助下,當地負責人想盡辦法動員群衆種植瓜果蔬菜,與他們同甘共苦,解決了此處難題。

此後,劉少奇離開山東,于當年12月頂着寒風安全回到延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