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敵對至臣從:秀吉為何要将德川家康轉封至關東?

作者:指尖看日本

前情提要:

活到三十歲就可取得天下?德川家康的父祖與夾縫中生存的松平家

德川家的誕生:德川家康的改姓與統一三河國

五國大名:德川家康是如何趁着本能寺之變崛起的

天正十一年(1583年)五月,取得“賤嶽合戰”勝利後的羽柴秀吉成為織田家的筆頭家老,他将池田恒興轉封至美濃國,自己則着手在大坂修築新城。

從敵對至臣從:秀吉為何要将德川家康轉封至關東?

大坂城

此時信長的三子織田信雄名義上仍舊是織田家的家督(注:清洲會議時決定的家督是織田信忠之子三法師,但是由于賤嶽合戰期間三法師被敵對方的織田信孝控制,因而羽柴秀吉等人便擁戴織田信雄出任家督),可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織田信長死後不過一年,織田家已經出現衰弱的局勢了。織田信雄能夠控制的領地隻有尾張國、伊勢國與伊賀國三地,為了與日益驕橫的羽柴秀吉抗衡,織田信雄開始與織田家的半家臣半盟友的德川家康聯系。

德川家康占據駿遠三甲信五國,如今的德川家俨然是一個加強版的武田家,再加上天正壬午之亂後德川家與北條家結盟,解決了後顧之憂。德川家康自然也不想坐視羽柴秀吉一家獨大,便派遣家臣酒井重忠前往伊勢國與織田信雄締結盟約。天正十二年(1584年)三月六日,織田信雄誅殺了三位與羽柴秀吉内通的家老,正式對羽柴家開戰,小牧·長久手合戰爆發。

受封美濃國的池田恒興是織田家舊臣,又是信長的乳兄弟,因而織田信雄、德川家康都判斷池田恒興會站在織田家的一方,認為主要戰場将會在伊勢國,德川家康還派遣酒井忠次率軍進入伊勢國布防。然而,三月十三日,池田恒興與森長可突然舉兵攻陷了織田家麾下的犬山城,宣布加入羽柴家一方,德川家康不得不把在伊勢國的德川家調回尾張國回防。十七日,池田恒興、森長可率軍繼續前進,在羽黑遭到了酒井忠次的埋伏慘敗。

從敵對至臣從:秀吉為何要将德川家康轉封至關東?

小牧·長久手合戰

小牧·長久手合戰表面上是一場織田·德川家對抗羽柴家的合戰,實際上卷入了非常多的勢力,是一次實實在在的“秀吉包圍網”。紀伊國一揆、長宗我部元親、佐佐成政、北條家加入了織田·德川家一方,而毛利家、上杉家、北關東衆則加入了羽柴秀吉的一方。

三月二十八日,德川家康親自率軍進駐小牧山城,羽柴秀吉在擊敗紀伊國一揆後,也率軍抵達小牧山城附近的樂田。此時的織田·德川聯軍人數為一萬六千人左右,而羽柴軍則有六萬多人,并且當其餘戰場的戰事結束以後,還會陸續有援軍抵達。

秀吉并不想在小牧山城浪費兵力,便制定了偷襲德川家老巢三河國的方案。四月六日,羽柴秀吉以外甥三好信吉(羽柴秀次)為主将,率領池田恒興等共兩萬四千人進軍三河國。雖然三好信吉的軍隊隻是别動隊而已,但是人數依舊超過了織田·德川聯軍的人數。德川家康得知羽柴軍的動向以後,指令酒井忠次、石川數正、本多忠勝留守小牧山城,自己則率軍偷偷出城,進入了尾張國的小幡城。德川軍的這一系列行動,羽柴軍的别動隊并不知曉。

四月九日上午,别動隊的殿軍三好軍正在長久手食用早飯,德川軍前鋒榊原康政、大須賀康高突然出現在了三好信吉的本陣附近,對毫無防備的三好軍發起突襲。三好軍沒有料到會遭遇奇襲,頃刻之間全軍崩潰,秀吉委派的軍監長谷川秀一、堀秀政連忙派遣使者通知前鋒的池田恒興、森長可等部回援本陣,苦戰之後長谷川秀一、堀秀政終于擊退了德川軍,松了一口氣。

從敵對至臣從:秀吉為何要将德川家康轉封至關東?

榊原康政

不過,讓羽柴軍沒想到的是,德川家康的目标根本就不是羽柴軍的本陣。池田恒興、森長可在回軍途中與德川家康的本隊遭遇,兩軍随後展開激戰,一團亂麻的羽柴軍根本不是德川軍的對手,一番激戰之後池田恒興、森長可被德川軍讨取,羽柴軍戰死近萬人,侵攻三河的羽柴别動隊在一天之内覆滅。

不過,雖然德川家在羽黑合戰、長久手合戰取得兩次大勝,羽柴秀吉的實力仍舊不容小觑,伊勢國、伊賀國等地的羽柴軍不斷地攻陷織田家麾下的城池,信濃國的木曾義昌等人也被羽柴秀吉調略,伊那郡的國衆們也出現了不穩定的傾向,德川家康在信濃國唯一能夠依賴的人,隻剩下反複無常、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背刺德川家的真田昌幸。

十一月十一日,織田信雄扛不住壓力獨自與羽柴秀吉議和,德川家康獨木難支,實際上宣告着德川家在小牧長久手合戰中落敗。

天正十三年(1585年),羽柴秀吉建立起絕對的優勢,不僅叙任從一位關白,還殲滅了紀伊國的一揆衆、長宗我部元親、佐佐成政等敵對勢力。另外,由于沼田領問題,真田昌幸再次跳反投入羽柴家一方,還在信濃國散布謠言,說武田信玄的次子海野信親尚在人世,準備和兒子武田信道一起反攻甲斐國複興武田家,讓德川家康首尾難顧。

從敵對至臣從:秀吉為何要将德川家康轉封至關東?

織田信雄

雪上加霜的是,德川家康的重臣石川數正在這年十一月出走羽柴家,羽柴秀吉也對外宣布次年将會全面讨伐德川家。石川數正是德川家三河時代以來的重臣,他的離去加劇了德川家的不穩定,衆叛親離的德川家似乎隻剩下了滅亡這一條路可走。德川家康慌得不行,甚至主動邀請“三河一向一揆”時被驅逐的一向宗本願寺派的寺院傳回德川領複興舊寺,條件是當羽柴軍來襲時一向宗必須站在德川家一方對抗羽柴軍。

好在上天還是眷顧德川家康的,十一月二十九日,日本中部發生了“天正大地震”,若狹灣、伊勢灣被海嘯襲擊,尾張國、伊勢國、美濃國、越中國、近江國等地都因地震損失慘重,秀吉昔日的居城長浜城沉入琵琶湖内,用來囤積讨伐德川家所用兵糧的大垣城也因地震導緻的火災化為灰燼。和秀吉相比,德川家的領地受災并不嚴重,因而秀吉決定與德川家和談,捏了把冷汗的德川家康自然見好就收,臣服于羽柴家。

天正十七年(1589年),羽柴秀吉介入德川家、北條家、真田家三方争議的沼田領問題,真田昌幸表示真田家的祖墳已經修在沼田領了,是以寸土不讓,但是羽柴秀吉卻表示隻會給真田家留下祖墳那塊地,剩下的還是得割給北條家,真田昌幸損失的地盤由德川家康進行補償。北條家也表示沼田領問題解決後,家督北條氏直将會親自上洛臣服于羽柴家。

從敵對至臣從:秀吉為何要将德川家康轉封至關東?

北條氏直

然後,然後小田原合戰就爆發了。

小田原合戰的起因是北條家家臣豬俣邦憲擅自發兵奪取了真田家的名胡桃城,違反了秀吉的總無事令。雖然北條家竭力申辯,但是秀吉仍舊下定決心讨伐北條家,德川家康也背離了盟友,站在羽柴家的一方。毫無懸念的,北條家根本就不是羽柴家的對手,在羽柴軍的攻擊下滅亡了,秀吉随後下令将德川家轉封至關東北條家的舊領。

在通說之中,羽柴秀吉轉封德川家是一招險棋,也是一招昏招。有的人認為秀吉此舉名為加封,實際上卻将德川家康調離了老巢三河國、遠江國等地,削弱了德川家的實力,不過關東的潛力卻讓德川家日後逐漸壯大。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德川家康之是以被轉封關東的原因非常簡單,早在德川家臣服之時,羽柴秀吉就讓坐擁五國、又與北條家是盟友的德川家康負責“關東·奧羽總無事令”,與東國大名外交。北條家滅亡後,羽柴秀吉讓德川家康進入關東,也是為了讓羽柴家家臣身份的家康能夠更友善地處理東國事務。這一點從秀吉讓德川家康入駐江戶城就可看出,江戶城自太田道灌築城以來一直都是東國的水陸交通要道,小田原合戰時秀吉也要求羽柴軍盡快占領江戶城,此地比起小田原城來說更适合作為關東之主的主城。

從敵對至臣從:秀吉為何要将德川家康轉封至關東?

有人可能會疑惑江戶城地理位置這麼好,北條家為何不選江戶城做主城?答案其實也很簡單,早年北條家對江戶城的支配不算穩定,晚年北條家的防禦體系又圍繞小田原城構築了幾代人,是以遷移主城太過麻煩。

德川家康轉封關東以後,負責協助羽柴家統治東國,劃分關東、奧羽的領地。在此期間,東北葛西氏、大崎氏的舊領爆發了一揆暴動,當時羽柴家奧羽仕置的奉行淺野長吉正在江戶城,德川家康随後便派出軍隊出陣奧羽,隻是此時的德川軍已經披上了“羽柴軍”的外衣。從這點可以看出,羽柴秀吉轉封德川家康的真實目的,乃是想要扶持一個東國的“大大名”,作為羽柴家代官鎮守東國。和其他人比起來,曾經是織田家盟友、秀吉昔日同僚的德川家康,自然比那些新參大名值得信賴。

本文作者:北條早苗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感謝大家關注頭條号“指尖看日本”,本号會分享更多關于日本曆史與文化的内容,如果您有什麼建議,也歡迎留言評論。

更多文章:

天正之世:織田信長是如何邁向“天下人”之路的?

元龜争亂:困擾織田信長的“信長包圍網”時代

侵攻西國:羽柴秀吉的織田家臣時代

當将軍還是當關白?竊取織田家的天下的羽柴秀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