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鯉魚躍龍門,隻要跳過龍門,魚就能成龍飛天。這個傳說,從古至今都很流行,鯉魚躍龍門也引申出人們金榜題名、升官發财、升職加薪等飛黃騰達之事。

(清代鯉魚躍龍門年畫)
縱然是神話傳說,也不可能是完全杜撰,自然有原型。這個傳說有五個問題,你必須要了解:
1、 隻有"鯉魚"躍龍門嗎,其他魚呢?
2、 龍門在哪裡?
3、 為什麼要躍龍門呢?
4、 躍過龍門後,鯉魚真能成龍嗎?
5、 為何成龍而不是其他動物?
在漢代時,有個姓辛的人,寫了一本三秦之地的地方志,叫《三秦記》,他在裡面說到了這樣一件事:
河津一名龍門。水險不通,魚鼈之屬莫能上。江海大魚薄集龍門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也。龍門山在河東界……每暮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者便化為龍。
這便是"魚躍龍門"的典故。作者說的很清楚,河津水險,無論是魚鼈,還是江海大魚,都通過不了。隻要能通過,那就能成為龍。
鯉魚躍龍門
這就意味着,并非隻有鯉魚才能躍龍門,其他魚鼈也可以,參賽條件不受限制,誰都可以參加,但能不能跳過去就看自己本事了。
以前,四川南充高坪區龍門鎮,一直被認為是"鯉魚躍龍門"傳說中的龍門。實際上,鯉魚真正跳躍的龍門在山西河津西北與陝西韓城市東北附近的禹門口。這裡是黃河流經地,因為兩岸峭壁聳峙,形如天阙(天子所住宮殿的大門),是以叫龍門。
(《阙樓儀仗圖》中,代表天子的三出阙)
那麼,黃鯉魚為何要逆流而上,跳躍龍門呢?為了繁衍。
每年春季,這種"黃鯉魚"回遊至龍門穴洞,在産卵前兩三天内,頻繁跳動。當它們跳出水面時,因為充血的魚鳍赤紅,成千上萬的紅魚鳍便形成了一片紅光,這便是龍門赤河,因為魚兒延綿數裡,且要跳躍數日,是以也叫"赤河三日""赤河三裡"。
"黃鯉魚"實際不是鯉魚,而是鲟魚。鲟魚也叫鳣魚,而古人把大鯉也叫鳣魚,是以混淆了鯉魚和鲟魚。
黃鯉魚
跳過龍門,真的就立刻變成龍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三秦記》中,作者由于不懂鲟魚跳躍繁殖的道理,認為"赤河三日"是"天火自後燒其尾"而出現的,即鯉魚要成龍,跳過龍門後會有天火燒它們的尾巴,是以出現了紅光。
公元705年,唐代還出現了"燒尾宴",即新中進士請皇帝吃飯,名為"燒尾",取"神龍燒尾,直上青雲之欹意"。
最後,為什麼鯉魚跳過龍門成為龍,而不是其他動物?這主要是因為漢代的龍崇拜。
(漢代龍紋瓦當)
龍崇拜自原始社會就有,到漢代以後更盛。比如劉邦,《史記》說他母親因為在野外被龍壓在身上,因而懷孕生下劉邦。
在漢代許多物件上,都能看到龍的身影,無論是瓦當、陶器還是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