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顯示器市場“移情别戀”:液晶與OLED戰争打響

顯示器市場一直以來都孳孳不息地在探索中前進着,無論身處的境地是好是壞,它都在努力地做到寵辱不驚,淡然的面對所有的褒獎和批評。近年來的顯示器行業,有無數的應用技術不斷被挖掘并且投身到顯示器中去發揚光大。然而這些穿梭在廠商和市場之間應用技術們,卻難抵消費者心中對更良好更豐富更有樂趣的娛樂精神的追求。

顯示器市場“移情别戀”:液晶與OLED戰争打響

顯示器市場“移情别戀”:液晶與oled戰争打響

十幾年前,液晶顯示技術開始憑借着當時的諸多領先于crt電視的技術迅速侵襲市場,而今天,似乎是應了盛極必衰的定律,似乎oled大有将液晶拉下神壇,成就一番霸業的态勢。于是,一場又一場“新歡舊愛”之間的戰争打響了。

從液晶顯示産品上市以來,前後大概經曆了4到5年的時間,才取代crt技術成為新一代主流标準,而oled技術的電視産品最早于2013年9月上市,發展至今也已經有了近三年的時間。

然而在液晶取代crt的時期,當時所有的風向标都是液晶取代crt,而在oled電視上市這将近三年的時間裡,這種新型技術并未對主流市場造成影響,究其根源,還是因為oled相對液晶産品外觀形态上還是沒有革命性的改變,要知道,當年的液晶電視要比crt電視體積和形态都有可翻天覆地的變化,使用者也切實的體會到了液晶電視是以oled要走的路還很長。

盡管如此,我們卻不能否認oled作為次時代顯示技術的潛力,其獨特的實體特性對于液晶技術而言幾乎“招招切中要害”,目前oled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于,大面闆切割的良品率不高導緻的成本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起底液晶技術所露出的“破綻”,或許看完之後你才會明白為何高端使用者對于oled顯示技術産品如此的趨之若鹜。

響應時間始終無法擺脫的缺陷

液晶顯示器與液晶電視不同,顯示器更多的是靜态場景,比如文字工作、圖檔處理和排版印刷等,隻有遊戲體驗對響應時間要求較高。相比之下,電視觀看視訊的屬性意味着時時刻刻處于動态場景之下,是以液晶技術嚴重的響應時間原則上并不适合動态場景。

所謂術業有專攻,液晶面闆的種類也是這樣,市售流行的ips面闆動态相應時間不是非常理想,tn面闆的産品在色準又有不同程度失真,就算是響應速度最有優勢的tn面闆螢幕,也無法完全擺脫響應時間的問題帶來的拖影問題。

時至今日,依舊有不少使用者抱怨液晶電視的畫面不夠流暢,尤其是一些中低端的電視産品尤為如此。說的深入一點,對于電視技術制造經驗匮乏的新型網際網路品牌而言,響應時間的問題更為突出一些。那麼?液晶技術為何會存在響應時間偏慢的問題呢?

液晶技術無論通過何種手段或技術,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畫面殘影現象,因為液晶分子偏轉排列需要時間,液晶分子偏轉不同的材質有不同的方式,液晶分子從接受驅動晶片指令到改變狀态這一過程所需要的時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響應時間”,通俗一點說,無論多麼進階的驅動技術都無法改變液晶分子需要偏轉工作的事實,響應時間或快或慢,但不可能為零,是以液晶屏的殘影注定無法根除。

技術不論多成熟漏光依舊存在

液晶材料本身是不發光的,需要借助背光源(led發光二極管)才能正常顯示,過去采用ccfl背光系統,而近些年則流行led背光系統,無論是過去的ccfl背光、時下的led背光還是剛剛展露頭角的qled量子點背光系統都不可避免的會有漏光。而oled具有電緻自發光的特性,這種硬性優勢要相比液晶的“光緻發光優秀太多”是以在黑場下不會出現漏光現象,進而提高對比度和畫質表現。

oled自發光的實體特性是最主要的原因,黑場顯示如同關機(電視logo可證明電視開機)效果,畫面的層次感、色彩的通透度、細節呈現等都是lcd無法比拟的。而需要借助背光源工作的lcd,無法實作純黑顯示,畫質表現也就受到了限制。

oled已經完全實作了電緻發光,無需背光。是以色彩可以“原生”的顯示出來。而液晶因為led發光二極管的關系,畫面明顯受到背光源的影響,就像畫面表面被蒙上了一層白紗,影響了畫質表現。換句話說,背光燈的存在不僅僅影響液晶産品的暗場表現,而是從頭到尾都對畫面造成了負面影響。響應時間是液晶技術動态流暢性的硬傷,而背光燈則是畫質呈現的硬傷。

無關于戰争oled市場初步分析

液晶技術從一開始就不是電視技術最佳選擇,隻是它更适合市場化,而市場化的成功也不能讓我們無視液晶技術自身存在的短闆,其中響應速度和背光系統對畫質的影響是最明顯的兩大硬傷。

事實上,如果和公認的次時代顯示技術oled相比較的話,液晶技術的硬傷還遠遠不止這些,oled産品和液晶産品的差距并不至于天上地下的懸殊,近年來就有qled(量子點顯示技術)來為液晶陣營扳回一城。

很多人誤以為qled量子點是一種新的技術,事實上qled隻是一種新型的背光系統,基于qled技術的顯示産品依舊屬于液晶範疇,它的優勢在于強化了液晶産品wled色彩表現不佳的問題,而漏光現象和拖影現象兩大頑疾依舊存在,歸根結底量子點技術還是屬于“光緻發光”的液晶領域産品,是用技術将電視産品本身的漏光現象進行了減弱,依然無法擺脫漏光這種液晶本身的固有缺陷,将缺陷掩蓋的再好,缺陷依舊是缺陷,就目前的技術水準來說,這種缺陷還無法消除,而第二代量子點技術也将會是“電緻發光”模式,擺脫了背光的“量子點液晶”是否能夠為其陣營扳回一城,還尤未可知。

現在市場上還依然是以液晶電視為主,究竟市場的格局什麼時候能被改變,目前就連我們還都難以預測,“電緻發光”原理技術取代“光緻發光”原理技術,無非也就是時間的問題,曠日持久的量子點oled之争也終究會有一天分出高下,隻是這次的戰争時間跨度會非常大。

在替代液晶的産品初步大規模滲透市場之初,還會有一定的“混亂期”畢竟對比目前的集中技術,并沒有當初液晶電視取代crt電視時那麼懸殊的差距,是以持久戰是一定會打的,之是以寫這篇文章也是希望我們消費者能夠認知到現在的液晶處于一個什麼階段,在選購新型技術産品的時候擦亮眼睛,不要被諸多的“煙霧彈”蒙蔽了雙眼。

現階段的液晶電視也不是沒有可購買的潛質,一款優秀的液晶電視完全可以再用5年以上的時間,oled産品目前由于大面闆切割的高成本局限,還僅僅是在高端産品領域有産品,是以液晶産品在市場上依然還戰友主導地位。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