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菲媒:美國在近期發動的所有重大戰争中從未赢過,但它從未吸取教訓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菲律賓《馬尼拉時報》11月7日文章,原題:什麼“戰略模糊”? 筆者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因為講的是台灣問題,是以仔細讀完了全文。近來,位于中國大陸東海岸的這個島嶼出現在新聞裡,它可能成為中美兩國在南海地區敵對行動的觸發點。

菲媒:美國在近期發動的所有重大戰争中從未赢過,但它從未吸取教訓

最近,澳英美組建軍事同盟(aukus)令東盟國家震驚,東盟上司人認為此舉是對南海局勢的更新。上述文章與這種擔心的更新有何關系?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約第16任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美國退役海軍上将詹姆斯·斯塔夫裡迪斯。考慮到這一點,文章中出現的軍事觀點值得一讀。

首先,這位退役軍官引用了美國總統拜登最近表達的一種立場。拜登受訪時稱“美國會協防台灣”。文章引述拜登的話稱:“是的,我們有這樣做的承諾。”

“但是,”斯塔夫裡迪斯反駁道,“美國顯然沒有這樣的承諾。事實上,幾十年來,我們的政策一直是所謂的‘戰略模糊’,也就是說,選擇不确定美國将如何應對大陸的軍事行動。最近,美國軍人常駐該島變得公開,激起中國的憤怒抗議。”

按照粗淺的軍事了解,武裝鬥争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戰略防禦、戰略僵局和戰略進攻。讀到斯塔夫裡迪斯的文章之前,從未意識到還有“戰略模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個戰略是指沖突方不公開自己的戰略。按照斯塔夫裡迪斯的說法,“事實上,幾十年來,我們的政策一直是所謂的‘戰略模糊’,也就是說,選擇不确定美國将如何應對大陸對台行動”。

是以,這其實也不是什麼新戰略。《孫子兵法》中就有更經典的概括:“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美國一直在違背孫子的這一智慧。事實上,美國在過去百餘年的所有戰争中,其行動總是以虛假事件為先導,比如1898年在哈瓦那港借“緬因号”沉沒事件挑起美西戰争;1964年制造北部灣事件以獲得入侵越南的借口。

近年來,美國破壞中國穩定的計劃被屢屢曝光,比如幾乎毀了香港經濟的“民主運動”,或者是菲律賓親美分子借中菲漁船意外相撞事件煽動反華情緒。

美國在近期發動的所有重大戰争中從未赢過,但它從未吸取教訓,現在又想方設法煽動大陸和台灣之間的敵意。

斯塔夫裡迪斯文章的标題就警告:“如果不澄清其台灣戰略,美國将面臨大災難。”

對(美國)海軍陸戰隊說去吧。對中國來說,一直以來都很清楚。還記得某個時候,中國發現美國派間諜飛機飛越其海岸,犯罪性地僞裝成菲律賓、馬來西亞或其他國家航空公司客機的伎倆嗎?

美國的問題不在于是否澄清其台灣戰略,而是中國已經很清楚這一點,是以更加堅持不懈地在世界各地推動其“一帶一路”倡議,說服各國人民接受其雙赢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零和博弈,合作而不是競争,和平而不是戰争,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實作世界命運共同體的願景。美國如何能赢?(作者毛羅·賈·薩蒙特,喬恒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