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線有你,後有我新華區為一線人員子女送護

作者:南方加客戶

新聞眼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無數醫護人員湧上前門,帶着小家庭假,團聚1萬人。為解除一線職工的後顧之憂,新華區制定了專項工作方案,從現在開始實施一系列關愛幫助一線人員的防疫舉措,為奮戰在一線的"逆行者"送上熱情關懷。

一線有你,後有我新華區為一線人員子女送護

一對一專注于幫助家庭

"今天的生活小任務完成了嗎?"1月15日,周一龍再次收到張靜先生的視訊連結。

周一龍是市莊路國小二年級學生,母親從事核酸檢測工作,父親在野外,他經常獨自一人在家,無人照顧。針對這種情況,市莊路國小迅速建立了副校長高麗輝、張靜主任、校長陳霞"三包一"套餐方式,并詳細線上幫助計劃。由陳霞每天到周一龍學習和指導,由張靜幫助孩子制定科學有序的假期計劃,指導孩子的家庭生活,同時,副校長高麗輝每兩天與周一龍媽媽聯系一次,了解實際需求,及時調整幫助方案, 真正做到為一線醫務人員解決問題。

"我們對學校一線醫護人員,包括他們的孩子的資訊都有情境了解,當我們得到資訊後,我們會立即結合家庭情況,選擇最合适的屁股老師,做一個人案例。新華區教育局.周一龍的情況并非特例,目前,新華區教育系統已全面啟動,建立檔案章程,迅速找出機關的醫護人員兒童基數,逐一了解和掌握子女的家境,并制定關愛援助方案。同時,中國小、幼稚園積極響應,組織學校上司、教師和學校醫護人員對兒童建立"一對一"的重點幫助,通過電話溝通、視訊連線、網絡溝通、社群服務等方式對一線兒童進行生活、學習指導、語言、心理關懷。

心理關懷,傳遞防疫的"心力"。

一線有你,後有我新華區為一線人員子女送護

城裡,這次我借給媽的,希望鹿城的疫情能早日結束,也希望媽媽平安歸來!當你不在家的時候,我已經學會了盡我所能做一些家務,合理安排時間,請不要擔心我......"這是馬一軒寫給去鹿城抗疫的母親的一封信的内容,母親儲存了這封信,通過微信寄給了女兒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校李靜老師。

馬石黑是石家莊合作路國小的四年級學生,母親是支援石家莊市中心醫院的醫療隊成員。在合作社路國小,共有208名學生的父母是醫護人員,為了解除一線人員的後顧之憂,合作路國小迅速成立了照顧醫護人員子女的工作小組。

"現階段,我們更注重孩子在家的心理引導,"李靜說。為此,合作之路國小以"給醫護人員子女一封信"的形式,釋出了關愛倡議,成立了"合作家庭"微信群,号召班上其他同學通過繪畫、錄制暖心視訊等形式尊重醫護人員,為孩子加油。同時,加大心理調整動力,不停線上發送防疫知識、生活竅門和家務指導,鍛煉學生在特殊時期對家庭的責任感。

看着馬雲的信,李靜的眼睛紅了,"醫護人員冒着生命危險沖到前線,他們最擔心的是孩子,怕他們不會長時間在孩子身邊産生不好的情緒,現階段我們會特别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 及時的引導,從頭腦上使他們堅強。"

特别陪伴"臨時家庭"在行動

1月11日,新華社和《人民日報》轉載了一張"鬼鬼祟祟"的照片,照片中一個孩子睡在拼湊的椅子上,旁邊是一位還在接電話的母親。熟睡的孩子叫王玉軒,6歲,母親王慧欣是中南路社群的一名勞工,因為孩子太小了,無法放心别人關心,自從石家莊市實行閉環控制以來,她一直把孩子帶到第一線。

1月15日,清晨回家的王慧欣習慣性地打開了手機留言,今天沒看消息又加了幾條,全部來自餘宇的地球幼稚園,這樣一句貼心的問候已經持續了近兩周。

"我們希望在不打擾他們工作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給予家長溫暖和幫助,"地球幼稚園園長李慶蓮說。她還告訴記者,幼稚園以3-6歲的孩子為主,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靠自己的低能力生活,父母短暫的缺席會引發他們的情緒波動,這就需要老師及時填補家庭空缺,給予更多的照顧。為此,班主任為孩子制作一個小程式,包括繪畫、音樂和益智遊戲,不時線上增強孩子的陪伴感。此外,班上的孩子和家長自發地為餘宇和王慧心錄下了一段送祝福的視訊。

"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想伸出援助之手,不僅是上級上司,幼稚園老師關心,還有很多家長和孩子,"李慶蓮說,他深受感動,"疫情的爆發讓我們的家庭更有凝聚力,老師們也想利用這個機會讓一線孩子,包括餘宇, 家庭溫暖最大的感覺。"

線上輔導 學習生活沒有錯

李昌熙是石家莊市立中學九年級9年級學生,其父母是一線抗疫醫護人員。特殊時期的"雙醫家庭"李昌熙如何計劃好好學習,成為目前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

28中學在出現這種情況時,立即精心安排老師線上解答題題,并在班主任的組織下,由老師和孩子組成"寶貝專屬"微信群,随時準備為孩子們解答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為了鼓勵孩子努力學習,28位中學東陽城校長向一線孩子提出了"硬性規定",讓孩子堅持每天多問問題,多思考,堅持每天三個:每個部分每天至少問一個問題,做"早計劃,晚反思", 做好孩子後勤保障工作的許多方面。

來源:石家莊日報客戶

記者:杜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