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六年,第二次讀完了三體,又有了新的收獲和驚喜,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中國乃至世界科幻小說的巅峰,其想象力之豐富,格局和視角之廣闊令人歎為觀止。四個面壁計劃、黑暗森林法則、降維打擊、光速飛船等故事無不令人津津樂道,都有無限續寫的可能,很多人物都可以出傳記。同時這部作品又是有硬核的,作者把理工天文等各方面知識信手拈來,讓人感覺所有的想象都是有理有據的,是以真誠向大家推薦!
從以下三方面發表心得:1.人性的黑暗和光輝。整部作品對人性進行了淋漓盡緻的描寫。人類的道德法律,善良同情是在現代文明的土壤中形成的,當生存受到威脅,人類的道德和善良是否是求生的阻礙?兩次黑暗戰役中,流落太空的幾艘星際戰艦,為了有限的資源而自相殘殺,當人類與地球的臍帶被剪斷時,用地球人類的道德審判他們是否合适?程心是最有争議的一個人物,站在上帝視角,讀者認為是她的聖母心害了人類,她的兩次錯誤,徹底掐滅了人類生存的希望。我認為曆史造英雄,程心是人類的選擇,感性的仁愛和善良是最容易做出的選擇,而高瞻遠矚的,理性的拯救方案卻是殘酷黑暗的,是以人類的文明和道德無法适應宇宙的黑暗與殘酷最終失去生存機會。黑暗森林威懾,執劍人引發了第二點思考:
2.戰争與和平。試問大家今天的和平是如何維持的?我認為是核彈維持的,核彈使各個國家擁有了和敵國同歸于盡的能力,是以今天的和平是建立在威懾之上的。作品中羅輯對三體建立了黑暗森林威懾,并讓執劍人掌握了這枚“核彈”的按鈕,很有意思的是,這種和平狀态下的人類社會形态,作者描述的是“越來越趨近于女性化”,最終地球威懾失敗,險些讓太陽系被三體殖民。總覺得作者在暗諷當今的娘炮文化,一個民族的血性和尚武精神是生存的必需,當民族的血性被完全磨滅,被“和平演變”時,或許将來真的就缺少一個敢于豎起飛彈,按下按鈕的人。好戰必亡,忘戰必危,我們熱愛和平,但不能失去血性!作品中對高科技的描述很多,包括三體的技術,宇宙神級文明的技術等,引發了第3點思考:
3.科學技術是團體的核心實力。我看三體的“導火索”是室友對我說,三體一個水滴擊敗了兩千艘人類星際戰艦。我覺得就當“神劇”看看吧。這次讀完感受到,三體一個探測器使人類太空力量全軍覆沒,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原因就在于丁儀的一句話“孩子們,我兩個世紀前的人了,居然還能在大學教實體!”這意味着兩個世紀未能打破智子封鎖基礎理論原地踏步,雄偉壯觀的艦隊,實際上還是低技術的産品,是以失敗是必然的。這場末日戰役的場景,不就正式當年的鴉片戰争的放大版嗎?數萬清軍不敵2000英國人,抗日戰争我們用血肉之軀抵擋鬼子的鐵蹄,這都是技術差距帶來的慘痛教訓!是以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科學技術是國家的硬實力,無論是鞏固國防還是走向太空,都需要高技術的支撐。
可以讨論和思考的地方實在太多,不勝枚舉,許多經典語錄已經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不論對個人還是團體都有啟迪作用。最後,感謝劉慈欣先生的經典佳作,摘錄一些經典語錄作為紀念:
1.給時光以生命,給歲月以文明。—葉文潔
2.我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章北海
3.毀滅你,與你何幹!—丁儀
4.斬盡殺絕,是對一個文明的最高重視。—羅輯
5.我們都是蟲子,但總得有人仰望星空。—史強
6.來了,愛了,給了她一顆星星,走了。—雲天明
7.前進!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托馬斯維德
8.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托馬斯維德
9.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白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