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軍第一次大授銜,是對開國将帥們的一次肯定和褒獎,但鑒于當時已建國6年,很多人都轉入了地方工作,是以也有不少有着卓越戰功的人失去了評銜的機會,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位楊尚昆。

楊尚昆是四川潼南縣雙江鎮(今屬重慶)人,生于1907年。請注意,跟他同齡的人還有兩位絕代戰神——林彪、粟裕,分别生于1907年12月5日,和1907年8月10日。另外還有第一上将蕭克,生于1907年7月14日。
楊尚昆沒有授予軍銜,确實是非常可惜的,因為他跟地方工作的人是不一樣的,在上世紀90年代初評定的共和國36位軍事家中,就有楊尚昆的名字。要知道,能入選36位軍事家,最低也是大将的級别。
而且,楊尚昆的革命生涯還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記錄,就是跟他合作的人最低級别也是元帥。不信?那咱就來看看吧——
1933年5月,在紅一方面軍的四大班子中,總司令是朱德,政委是周恩來,參謀長是葉劍英,政治部主任就是楊尚昆。
1934年,在紅三軍團中,軍團長是彭德懷,政委是楊尚昆,參謀長是葉劍英,政治部主任是羅榮桓,下面還有個師政委是大将黃克誠。
在同級别的紅一軍團中,軍團長是林彪,政委是聶榮臻,無一例外都是元帥級别。
1935年9月12日,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成立,司令是彭德懷,政委是毛澤東,參謀長是葉劍英,政治部主任是王稼祥,楊尚昆是副主任,下級部隊中還有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左權等等。
抗戰時期,楊尚昆被任命為北方局書記,全面主持北方數省的軍政工作。請注意,楊尚昆之前的北方局書記是劉少奇,之後的書記還有彭德懷、鄧小平。
好了,這些就足夠了。
以楊尚昆的資曆,你覺得應該評什麼銜合适?
在1988年我軍第二次大授銜時,鄧小平建議和平時期不設元帥和大将,是以上将就是最高的軍銜。但評銜辦的人認為,軍委主席和副主席應該比下面的人級别更高,于是就想在上将的上面再設一個“一級上将”,專門授予軍委主席和副主席。
當時的軍委主席是鄧小平,副主席是楊尚昆,這兩人其實在1955年就符合元帥的标準,但都大度地推掉了,這次再授予二人“一級上将”的軍銜,也是對他們的一個補償。
但鄧小平沒有同意,說:“當年毛主席就沒要大元帥銜,我要這個銜幹什麼?沒有用。”楊尚昆也推辭說:“我是武衙門裡的文官,也不要軍銜。如果軍委主席和副主席都不要軍銜,變成文官,我看這對全軍是一個很好的影響,對全軍順利地改文職是個推動。”
于是,楊尚昆再一次與軍銜失之交臂,也展現了他一貫看淡名利的高風亮節。
楊尚昆與彭德懷合作多年,也相知多年,甚至有一次彭德懷還救了楊尚昆一命。
那是在第五次反“圍剿”的廣昌戰役時,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和政委楊尚昆都在前線指揮,突然一架敵機飛過來,投下了一顆炸彈。楊尚昆上戰場的時間不多,沒有豐富的應變經驗,眼看就要被炸彈擊中,這時,旁邊的彭德懷一個猛撲,将楊尚昆撲倒在坑道裡。
一聲巨響後,楊尚昆隻有腿部受傷,保住了性命。直到晚年時,楊尚昆還經常對人說起來:“是彭德懷救了我。”不過,留在楊尚昆腿上的一塊彈片,直到火化後才被發現。
楊尚昆雖然兩次都跟軍銜失之交臂,但他的功勳和能力是誰都忘不了的。1988年4月,楊尚昆被推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成為毛澤東、劉少奇、李先念之後的第四位國家主席,這是連十大元帥都沒有過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