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智慧城市的理念提出,便在全球各國掀起一股熱潮。上至國家政府,下至平民百姓,對智慧城市都充滿想象和期待。而要實作這一目标,少不了建築智能化工程的推進。
智慧城市之是以令人向往,是因能夠有效目前各種“城市病”,大幅改善人們的居住體驗。通過物聯網技術,來分析和整合各種資料,進而做出智能化反應,是未來科技與城鎮化的有機結合。
2012年,我國便開始啟動智慧城市試點,截至目前,已有290個市(鎮)開展智慧城市項目。根據前瞻産業研究院測算,2011-2016年間,我國智慧城市年複合增長率将達14.2%。
智慧城市進入高速發展,建築作為城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建築智能化工程将率先受益。所謂建築智能化,是利用現代通信、計算機網絡、資訊監控等技術,來對建築物進行智能控制與管理。
推動建築智能化,一方面滿足使用者對建築物的監控、管理和資訊共享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實作智慧城市目标,與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行業産生關聯。
可以說,建築智能化是資訊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我國在2015年頒布的《智能建築設計标準》中,明确指出智能建築物要兼備資訊設施、資訊化應用、公共安全等系統,實作高新技術與現代建築技術的巧妙結合。
目前,我國建築智能化市場需求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建立設的建築智能化,二是已有建築的智能化改造。據《中國建築智能化工程行業分析報告》計算,到2018年,我國建立智能建築面積将達33億平方米,市場規模約為6800億元;算上已有建築的智能化改造,到2018年,建築智能化市場總規模将達1.06萬億。
建築智能化能有效節約資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城鎮化加速推進的當下,市場需求十分旺盛。随着針對性的産業政策出爐,建築智能化市場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
不過,智能建築畢竟是個新鮮事物,發展時間較短,行業基礎薄弱,且缺乏高水準的設計師和工程師,未來發展還需循序漸進。預計5g商用後,物聯網等概念落地,建築智能化工程才将邁入快速發展階段。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