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倪衡:大資料時代小微企業品質管理創新

品質管理就是“對确定和達到品質要求所必需的職能和活動的管理”,品質管理是小微企業十分重要的一項管理職能,其内容随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品質管理的完善而不斷發展。

近幾年來,國家在信貸資金、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了大力幫扶,但小微企業産品在品質管理提升方面卻收效甚微,從目前小微企業生存狀況來看,由于在品質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制約着企業的發展壯大。

目前我國小微企業品質管理存在的問題

品質管理能力滞後,缺乏系統的品質管理體系。一是品質管理在小微企業中未能得到重視。我國不少小微企業都是從小家庭作坊轉變而來,對産品的品質控制還處在初期階段。二是品質管理體系企業認證難度較大。小微企業多因成本高、耗時長等原因,放棄與品質管理密切相關的品質管理體系認證,進而造成了小微企業品質管理體系殘缺不全的狀況。是以,為小微企業開辟高效實用的品質管理平台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三方檢測成本較高,抽樣方法缺乏科學支撐。一是第三方檢測成本高。我國小微企業存在規模小、流動資金不充裕等共性問題,往往一家小微企業流動資金隻有幾萬元,面對品質管理所必需的第三方檢測,諸多小微企業均因成本高,抽樣方法缺乏科學支撐望而卻步。二是個人委托檢測受阻。調查發現,近70%的小微企業為個體商戶,而目前衆多檢測機構不接受個人委托檢測的狀況導緻了小微企業的品質自控能力處于真空狀态。

品質管理缺乏回報機制,全民參與度低。一是小微企業對與市場品質需求的感受度較低。由于受到人力、财力限制,小微企業往往很難擷取市場對産品的真實評價,進而限制了企業改進品質、提升産品迎合市場需求的能力,二是産品品質的“資訊孤島”問題突出。由于缺乏産品品質回報手段,消費者對産品真實感受缺少訴求管道,往往隻能通過電商平台提供的并不真實的銷售量和使用評價來判斷産品品質優劣,消費者擷取産品真實品質狀況的管道越走越窄,也導緻了小微企業品質管理水準的低下。

大資料應用原理以及應用狀況分析

大資料就是指“無法在可承受時間範圍内用正常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資料集合”,大量、高速、多樣、價值、真實性是大資料的五個特點,大資料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僅僅在于掌握龐大的資料資訊,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資料進行專業化處理。如果把大資料比作一種産業,那麼這種産業實作盈利的關鍵就在于提高對資料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作資料的“增值”。

大資料技術通過生産者解放思想、更新生産技術、改變生産方式繼而釋放生産力,這是大資料帶來的思維方式革新。大資料同樣帶來了技術創新,擷取資訊的技術、資料分析算法、新的it處理技術和處理架構,這一切為大資料技術的運用奠定了技術基礎。而思維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結果則必然帶來企業資料文化和資料競争力的重塑,可以預見,大資料正在引領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帶領人類邁向新的台階。

“十三五”規劃(2016-2010年)提出“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推進資料資源開放共享”,可以預見“十三五”期間,大資料領域必将迎來建設高峰和投資良機。作為國家商品品質主管部門,質檢部門應該盡快在大資料這個新興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大資料時代小微企業品質管理創新的思考

目前我國正處在向工業4.0跨越的非常時期,大資料在我國的飛速發展為制造業插上了資料的翅膀,如何讓它飛得更高、更快、更遠,我們需要創新發展模式,主導新興領域的規則建設,進而在席卷全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中占得先機。而小微企業占據着我國制造業極其重要的位置,運用大資料提升小微企業的品質管理水準,進而讓中國制造遍布全球市場理應成為發展我國制造業的必由之路。

轉變思維模式,打造共治平台。傳統制造業品質管理思維模式基于iso9001品質管理體系,主要在企業内部形成全員參與品質建設的氛圍,随着o2o等新業态逐漸占據商業模式的主導,這種企業單方面重視品質管理的模式亟待改變,企業、消費者、檢測機構等均是小微企業品質管理的參與者,是以打造品質共治平台便成為關鍵。筆者認為,應該首先完成電商平台與“質檢平台”的資料對接,實作政府、制造企業、檢測機構三方資料共享,進而為消費者在電商平台選購商品提供更加真實、科學的資料參考。例如今年6月阿裡巴巴與質檢總局完成的國家品質承諾平台的資料對接,正是轉變傳統思維模式,打造品質共治平台的典型範例。

發現資料價值,形成核心競争力。大資料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僅在于掌握龐大的資料資訊,還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資料進行專業化分析處理,這正是大資料品質共治平台的核心競争力,運用品質資料平台不僅僅可以為消費者、電商平台、入駐商戶、檢測機構提供目前各自需要的價值,更可以通過對品質資料的分析,為客戶群未來的商業行為提供準确預測。

而資料價值挖掘的最終目标就是通過品質大資料手段規範小微企業的經營行為,形成各方獲益的态勢。

具體創新路徑。就目前狀況來看,質檢總局和阿裡巴巴的資料對接已經為品質共治平台的搭建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接下來我們可以賦予這個平台更多的内容,初步構想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功能強大的平台需要技術支撐。需要将品質資料分析、目标客戶群體的抽樣方法分析以及最終輸出到電商平台的人機互動界面内容分析等形成數學模型,為平台提供科學技術支撐,進而不斷從技術層面完善共治平台。

二是吸納客戶群成為關鍵。吸納客戶群加盟共治平台,平台技術層面實作後,小微企業、電商平台、檢測機構甚至消費者既是我們的合作方也是重要的客戶群,可以以加盟的方式吸納他們成為會員,加盟後便可享受平台提供的品質資料分析成果以及檢測業務。

三是共治平台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援。平台建設之初,資金投入必不可少,作為品質工作的主管機關,各級政府通過設立引導基金的方式參與共治平台的建設,一方面順應了目前“管辦分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為政府管理品質工作開辟了新思路。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