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慧城市建設如何用好大資料 專家強調開放與挖掘

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如何更好的發揮大資料作用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在31日舉行的一個交流會上,業内人士表示,要更好發揮大資料作用,有兩個關鍵點,其一是如何打通資訊孤島,實作資料開放共享;第二個是如何利用好開放的資料,挖掘出其應有的價值。

作為2016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的收官之作,智慧城市與大資料交流會31日在北京舉行。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原主任、智慧城市發展聯盟理事長李鐵表示,對于大資料的利用,現在有兩個重要的事情要做。

第一件事情如何讓政府打破資料壁壘實作資料開放;另一件事情是如何把騰訊、阿裡巴巴、中國移動等大企業手中的資料拿出來,使其成為官方決策、社會服務的基礎資料源。

李鐵表示,由于這些資料都是有商業價值的,是以要實作資料共享,如何按照市場規律解決問題、如何用新的理念、觀念來看待資料、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料都是重要問題。

華為全球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總經理周小紅表示,除了來自于人的資料生産,大資料的另一個生産來源是物聯網。第三方提供的資料表明,在2009年全球大概有9億物聯網的連接配接,到2020年這個連接配接數會上升到300億,未來更是會以幾何形的資料來增長。物聯網産生的海量資料可以把城市的實體基礎設施連接配接起來,從多方面影響城市的公共服務領域:

周小紅舉例說,每個城市每天都有大量的自來水被洩漏掉、被白白浪費掉了,40%的自來水根本不知道洩漏在哪裡,這些問題通過物聯網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中國移動設計院規劃所所長李琳表示,除了提供傳統的通信和資訊服務外,中移動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把網絡上資料的價值充分挖掘出來,更廣泛地服務于社會,服務于民生。

不過李琳也強調,所謂的開放并不是簡單地把資料拿出來。資料能夠使用前還需要進行整合、治理還有清洗等,進而實作跟外部應用場景的有效結合,“資料是金礦,但是這個金礦如果沒法洗成金子,價值也是發揮不出來的”。

攜程旅行網資料分析總監于磊強調,智慧城市的主體不是網絡而是人,運用大資料關鍵是怎麼樣來了解人,了解人本性的細節和人的個性化需求。

于磊舉例說,攜程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大到一個酒店的房型房态,有沒有大房床,有沒有沐浴露的資料,小到房頂的顔色,停車場的位數,一道菜的鹹淡,這樣的資料是需要積累的。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