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型城鎮化3.0時代 資料交換是“智慧城市”的核心

不久之後的将來,城市有望變得越來越聰明:市民足不出戶便可以享受到教育、醫療、公共福利,可以通過終端一并控制家裡的燈光、水電、安防等。購買蔬菜食品,也不用擔心買到問題産品,隻需通過手機等智能機器便可查探究竟。

而讓上述場景可以實作的秘密武器則在于:智慧城市。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進入了第三個階段——智慧城市階段,讓城市内涵與品質全面升華的智慧城市,受到政府部門、企業、個人的廣泛關注和響應。自2013年起,住建部公布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戴德梁行大中華區政策發展顧問部助理董事徐天在接受房觀察專訪時表示,到2030年,中國城市人口将達到10億,将出現220座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而這迫切需要将智慧技術手段融入到城市各個業務領域,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徐天認為,助推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智慧城市,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好,近兩年可能達到百億美元市場。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産業加入到建設的隊伍中來。

但智慧城市并非一兩年就能建成,這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目前智慧城市在國外的數量,加起來也沒有國内計劃要投資建設的多。在這個過程當中,仍然會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最重要的是需要政府、企業、群眾多方的合力,才能推動智慧城市的标準化、市場化。

房觀察:中國在經曆了城鎮化“1.0時代”的盲目造城,“2.0時代”的睡城現象,正邁入城鎮化的“3.0時代”——打造智慧城市。已有許多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标。從目前來看,中國智慧城市的市場情況如何?呈現出哪些趨勢?

徐天:中國的智慧城市曆經過去十年營運,已經開始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其中,沿海地區的經濟比較發達,是以它們的智慧城市建設更多偏向商業和貿易相關的方向;在北方或者是西南方向,可能存在一些不便的因素,但仍然有一些非常大的優勢。比如貴州,當地的能源價格和地價相對比較低,非常适合做雲計算和大資料的産業。

就趨勢而言,第一,城市建設從重資産到輕資産的方向在轉變。重資産不僅意味着大量投資,并且還會對園區營運和城市營運産生很多負擔。但往輕資産方向轉變後,通過整合思路、平台化思維,把已有的資源運用到平台上,并且借助一個非常有效的管道(現階段是微信、app等),分發到需要的閱聽人手中。對于各方而言,營運成本比較低。

第二,闆塊再細化和進一步的差異化發展。智慧城市最早的發展是能源、智能電表電網、交通、醫療闆塊,但在逐漸細化和往外擴充過程中,智慧醫療已經細分成了智慧醫院和智慧醫療保健以及智慧醫療保險。不管是商業模式還是技術層面,已經出現細分的态勢,我認為未來智慧城市建設還會在這幾個大闆塊進行再細分,和進一步的差異化發展。

房觀察: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設情況如何?

徐天: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設得比較早,有一些比較成熟或者領先的實踐。現階段,成都的城市建設已從過去光網成都逐漸往智慧城市的方向在邁進。在這一過程中,擁有一個好底子的成都,接下來要做一個未來三五年比較完整的發展規劃,再适當地去調整自己的腳步和方向。

房觀察: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是在哪些領域?為什麼?

徐天:上述的幾個闆塊偏向基礎設施,智慧城市建設最重要的領域需要根據每座城市的特色而定。對于智慧城市我們需要關注資料在哪,智慧城市最大的核心是資料的交換,從上到下的資料搜集、分析、計算結果。是以,我們需要看城市裡哪個領域的資料是最集中、最發達,同時也是資料量最大和最需要集中化處理的,那麼這就是需要重點來做的。總的來說,智慧城市需求在哪,資料在哪,那它的産業發展便在哪。

房觀察:智慧城市建設在國家城鎮化程序中受到重視源于哪些方面的優勢?

徐天:展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規模效應。預計到2030年,中國會有220座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目前整個歐洲隻有35座類似規模的城市。國内已有的傳統管理手段已不再适用,智慧城市能夠利用感覺技術與大資料、雲計算以及移動技術,進行海量資訊的自動分析處理,是最能适應城鎮規模大幅擴充的解決方法。

第二從城市内涵方面來看。中國造城的速度非常快,快速的城市擴張在空間上、文化上與服務上出現了空白點,而智慧城市可以充分的利用網際網路思維,迅速整合城市管理服務資源并快速地填補這些空白。

房觀察:目前很多公司都在做智慧城市項目,如何看待這一趨勢?

徐天:智慧城市涉及面非常廣,如果說城市是一個産業的話,智慧城市就是和他類似的産業,城市中包括市政、公共事業、交通、運輸等都是與之相關,這也導緻對智慧城市感興趣、想往這個領域發展、願意為這一領域做出貢獻的企業會越來越多地進入。

戴德梁行是新型城鎮化層面的上司者,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也會從新型城鎮化的角度去更好地實踐智慧城市,幫助客戶去應對在新型城鎮化中會遇到的種種挑戰和問題。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參與進來,共同建設智慧城市。

房觀察:智慧城市的産業鍊非常長,很多技術應用涉及到大量的産業融合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産業融合問題以及行業競争?

徐天:産業融合是一種市場行為,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在未來,有的産業是分工越來越細,有的産業反而是圍繞一個龍頭或産業鍊上最佳的利潤控制點進行整合,這種整合是通過利潤的配置設定或者是通過商業的配置設定,自動的把産業鍊進行梳理,而非人為操作。這對于産業鍊或是城市發展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房觀察:可以說,智慧城市是“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城市發展新趨勢。那麼在當下,仍處于探索中的智慧城市建設,會面臨哪些問題和困難?

徐天:問題主要是需要保證智慧城市規劃的連續性,因為智慧城市很多東西是基于城市已有的一級建設和基礎建設之上,而中國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智慧城市的規劃經常會有所變化。一旦變化很有可能前兩年建的系統就不能使用,這就會産生沒必要的浪費。

房觀察:對于智慧城市的未來發展,你有哪些具體思考?

徐天:在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的前景非常好。從市場規模來看,近兩年,中國也能達到百億美元級的市場;從技術層面來講,未來會有更多的新技術運用進來,比如vr、ar、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其中,人工智能方面,已經有阿爾法狗通過與人的競技來證明自己了。我認為,人工智能會成為智慧城市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會讓城市變得更聰明、更高效,讓城市裡的人更懂城市的業務,甚至實作自我的優化和不斷疊代更新。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