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大資料難以給企業帶來實際的商業價值?

  被譽為“資料分析之王”的sas公司ceo jim goodnight

今年4月初,全球最大的獨立軟體公司之一、專注于資料和商業分析超過40年的美國sas公司在美國奧蘭多舉辦了 2017 sas global forum 全球論壇。這家全球資深資料分析公司的 ceo jim goodnight接受了钛媒體記者采訪。

jim goodnight曾在五年前被forbes雜志譽為“資料分析之王”,在過去40年的時間裡,sas見證了全球資料分析、商業分析和大資料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曆程。

他對钛媒體表示,“sas在中國市場在過去20多年的發展一直比較平穩,但過去幾年卻取得了爆發式增長。”

sas公司最早起源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1966年的一項開發資料分析軟體用于農業資料的研究。據idc的統計,如今,sas占全球進階和預測分析市場31.6%的份額,比前10名中其它9家相關廠商營收的總合還要多。

2016年,sas在超過30種各類市場調查公司的報告中占據上司者地位,這包括分析、資料管理、資料整合、資料品質、數字營銷、進階和預測分析、客戶智能、零售分析、商業智能、安全解決方案等。

2016年,sas在全球的業務繼續保持穩步增長,2016年全球營收達32億美元,增長主要來自于分析平台、雲計算、反欺詐和安全智能解決方案,而且是在全球所有區域都實作了營業額的增長,特别是亞太區和拉丁美洲區成為增長最快的大區。

在談到全新最新資料和商業分析趨勢時,jim goodnight就sas公司的業務來說,認為有三大趨勢在拉動全球資料分析市場的發展,分别是物聯網、新型分析和合作夥伴生态。

其中,物聯網資料分析被視為下一個資料分析的金礦,已經給sas公司帶來了高速增長的業務機會。目前,sas業務按行業來看的話,營收前三分别是銀行(27%)、政府(15%)和專業服務(12%),而電信通信(6%)、制造(6%)、醫療(5%)、零售(4%)等被視為潛在大資料及分析行業市場卻隻占了sas年度營收比例的個位數,說明這些行業還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

能拉動電信通信、制造、醫療和零售等潛在大資料及分析市場的一個抓手就是物聯網。

物聯網作為連接配接底層傳感器裝置與網際網路的實體資訊空間連接配接器,能夠為電信通信、制造、醫療和零售等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角,讓企業管理者能深入到營運第一線實時掌握前沿動态,把前端實時資料與背景營運曆史資料結合,就能産生巨大的商業價值。

jim goodnight認為傳感器資料分析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汽車裡已有的傳感器每天都在産生海量的資料。sas公司在2016年推出了esp實時流資料處理引擎,專門适用于靠近資料産生源的傳感器資料實時分析,可每秒處理上百萬個事件的分析與處理,通過記憶體計算可實作近乎實時的流資料分析。自2016年第四季度推向市場以來,已經為sas公司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物聯網業務。

在sas global forum 2017上,sas與思科合作推出了業界首個經過cisco validated design(思科驗證設計)的edge-to-enterprise(邊緣到企業)物聯網分析參考架構。sas eps現在可運作在cisco工業內建服務829路由器上,在工廠、卡車等靠近傳感器的地方就近分析實時資料。2016年,sas專門在底特律設立了辦公室以支援在汽車制造行業中的業務增長。

在新型分析方面,雲分析是一個重要的資料分析領域。sas耗資10億美金開發了面向雲計算現代計算架構的雲分析服務viya,并于2016年開始推向市場。在sas global forum 2017上sas推出了全線的viya産品,包括一系列可視化分析平台,把sas viya與傳統軟體版本的sas 9結合起來就能形成一個企業内無處不在的資料分析環境。sas viya還提供了大量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功能,以滿足目前日益增長的企業智能分析需求。

sas result(result-as-a-service)是另一個新型的雲分析産品。這實際上不是一個産品,而是基于項目的專業服務。sas公司cto oliver schabenberger在接受钛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客戶來說不再需要自己去學習、掌握、了解和運用sas公司的各種資料分析軟體産品,而隻需要向sas result團隊提出自己的資料分析需求和資料,由sas result資料分析團隊在後端完成所有的資料分析和處理後,把結果傳回給客戶即可。如果涉及到相應的持續雲服務等it需求,也可以選擇托管給sas公司。

雲分析産品推出以來,已經為sas在2016年帶來了9%的業務增長。随着2017年sas推出更多viya産品,有望進一步帶來更高回報的營收。

oliver介紹說,sas viya可運作在aws之上以公有雲方面營運和部署,也可以在企業内部部署在cloud foundry私有雲之上為企業内部服務。

2017年,sas将繼續在包括分析、可視化、資料管理、客戶智能、風險和欺詐等在内的領域持續,并在sas viya、人工智能、雲計算和物聯網等領域進行大量投入。在sas global forum 2017上,jim goodnight和oliver還多次示範了利用aws echo智能語音音箱來與資料分析報表互動,這将創造新的資料分析互動形式。

推動全球資料分析市場增長的第三大動力來自合作夥伴生态。随着大資料的崛起和資料分析市場的高營收前景,越來越多的獨立軟體商、系統內建商和增值分銷商開始進入資料分析業務。jim goodnight表示,2016年sas全球銷售增長的30%由合作夥伴貢獻,他們滿足了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和最終使用者需求。sas全球合夥夥伴生态形成規模化發展,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全球資料分析生态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開始成為拉動市場增長的主力。

sas的一份調查顯示,近幾年全球大資料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大資料仍然難以給企業帶來實際的商業價值。

sas全球副總裁jill dyche認為,現在所有的企業都專注于把大資料收集和存儲到大資料平台上,而忘記了其實分析才能真正給大資料帶來商業價值。由于大資料的收集、處理和準備等前期階段耗費的時間過長、成本過高,導緻企業高層開始失去耐心,這是目前大資料産業面臨的困境。

對于資料分析實踐來說,如果想要獲得企業高層以及各業務的認可,就要建立全員資料分析文化,而這是一個過程。尤其是當企業各層管理者的kpi裡并沒有涉及資料分析或資料分析無法影響這些kpi的時候,企業實際上很難接受在資料分析方面的投入,更不用說懂得資料分析語言的專業人才少之又少。

jill建議企業在實踐資料分析的時候,可參考三大“最佳實踐”:

在談到全球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時候,jill認為,it組織和廠商的數字化轉型更為重要也更為關鍵。

it組織和廠商作為企業數字化的技術合作夥伴,如果自身轉型都不能成功,又何談幫助企業成功完成數字化轉型呢?現在,很多傳統it廠商在向現代化的數字化技術過程的時候都出現了身份危機,很難在新的時期成功完成自身産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的創新、颠覆與轉型,比如pc廠商就在這一波數字化大潮中面臨巨大的挑戰。

聯想進階分析總監鮑若愚在sas global forum 2017上分享了聯想在資料分析方面的初步實踐,鮑若愚認為聯想的資料分析還處于起步階段,聯想資料分析團隊還在争取獲得聯想内部各産品線和高層的認可。聯想資料分析團隊目前位于新加坡,在聯想c級别高管中還無一人負責資料分析,這說明資料分析遠未進入聯想的戰略管理視野。中國企業特别是中國it企業在向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7年1月,工信部公布了《大資料産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的發展目标:大資料相關産品和服務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30%左右。此外,還将培育一批專業化資料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10家國際領先的大資料核心龍頭企業和500家大資料應用及服務企業,初步形成大資料産業體系。

随着中國大資料市場的全面起動以及中國企業向“網際網路+”的數字化轉型繼續推進,sas公司期待在中國市場迎來更大的發展。“預期sas中國市場今年增長率保持兩位數(百分比)”,已經74歲的jim goodnight對中國的資料分析市場非常有信心。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