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春韶華,人生第一站!

上世紀八十年代大學生是稀有人才,中專生高中生也算是人才,景東一個縣每年能讀上高中也就四五百人,能考上大學、中專也就二三百人。縣鄉兩級每年都會向高中畢業的青年招工招幹。

青春韶華,人生第一站!

我是景東一中1988屆畢業,那年是景東一中近二十年來聯考最差的一屆,算我們拖了一中後腿,也可以說是學校誤了我們。雖為全縣兩個尖子班的我,雖很是努力學習,但因智商平平,成績始終在班裡處于中間偏下水準,聯考雖上中專錄取線,可看着分數更低的同學都收到了通知書,盼星星盼月亮就是盼不到自己的,在家裡度日如年般的過了近一個月,才知道因志願沒報好未被錄取,一是決定回學校看看是否複讀。

剛到學校就見學校貼着招考幹部的通知,面向全縣高中畢業生招考,需招幹的有各鄉政府、學校、财政所、工商所等共有118名。以前招工招幹都對城鎮戶口傾斜,這次招幹無論農村、城鎮戶口一律平等,這給了我極大自信。報名時也不知道财政所和工商所具體幹什麼,隻是家鄉漫灣鎮财政所有一個名額,也就毫不猶豫的報了。

青春韶華,人生第一站!

最終财政部門招了8名幹部,在配置設定工作時我特地買了一套黑色中山裝穿着去,使原本就長相老成的我就更顯成熟,終于可走出農門的我内心是無比激動,大家一起座在局長辦公室,局長特别會做說服,先是介紹财政所的主要工作,也少不了一番勉勵,講若到工作條件艱苦的鄉鎮去工作,成長機會更多,是金子總會發光等等。局長第一個對我說:“小包,我看你比較成熟,文玉鄉财政所剛成立缺人才,條件雖然最艱苦,但也是最能鍛煉人的地方,局裡考慮讓你去那裡,你有什麼意見”。哪會有什麼意見!能有個工作就萬分滿意,屬祖墳冒青煙的好事。後來才發現都是穿中山裝惹的“禍”,是以中山裝不能随便穿。

回家帶上被子衣服等就去報到,報到時間是1988年12月20日前。從保甸坐客車到芹菜塘下了車,要在這等從縣城到永秀鄉的順路車。當時全縣十五個鄉鎮隻有永秀和文玉兩個鄉鎮沒有班車,從芹菜唐到永秀有48公裡,再從永秀到文玉還有34公裡,是以文玉鄉是全縣最邊遠、落後的地方,是因國家将在文玉鄉的瀾滄江上修建百萬千瓦級的大朝山水電站,為争取電廠生活區能落地景東縣這邊而特設,後又把文玉鄉改為大朝山東鎮。當然後來電廠生活區也落空,再後來鄉鎮撤并,永秀和東鎮又合并為大朝山東鎮,但政府所在地為原永秀鄉的大馱街。

中午到芹菜塘等車,這裡天氣已是寒風刺骨,有些寂寞與失落,還好陸續來了幾個同學也是配置設定到永秀和文玉工作的,一起有伴,話題也多。到下午也等不到一輛車,隻能下榻這裡,這裡是一個丁字路口,成為一個中轉站,有兩家小飯店,都是油毛氈蓋的簡易房,可吃飯也可住宿,這兩家店最有特色的美食是酸木瓜煮雞和火燒幹巴。圍着火塘聊天、吃飯是最佳消磨時光的方式,隻是這種方式持續了三年多,直到永秀通班車後才結束。

第二天中午終于有一輛要去永秀拉木材的“三五”拖拉機,司機爽快的同意讓我們爬車箱,一路颠簸着下午終于到了永秀大馱街。一同分到文玉的人已集結到五人,但到文玉一直沒有車,在大馱街等了一天後終于盼來一輛老舊的“火鉗把”手扶拖拉機,是從縣城拉貨到文玉街賣的車,因貨較多司機不願帶我們,好說歹說才同意,把車裡的篷布扯下放上東西,人站在車箱邊抓着篷鋼總算在第四天下午到達文玉鄉政府。

文玉鄉政府剛成立幾個月,隻能同文玉村公所擠在一起辦公,房子特别緊張,很多老同志就在村公所周圍蓋簡易房住,财政所分到一間房,算上我共有四人,隻有兩張桌子、三張床,床也當椅子用,湊合着生活工作,總比家裡和學校的要強些,也很滿足。

青春韶華,人生第一站!

過了幾個月鄉水管站争取到2000元經費,在一棵大榕樹下蓋了三間油毛氈房,四周用木闆圍起,兩間人住,一間作共用夥房,我跟一個小弟合住一間,算是鄉裡最寬敞的住房,陋室也成為年輕人的“俱樂部”。

到财政所工作第一天就開始接手總預算會計,本人财務知識一無所知,機關帳務也是空白,一切從頭開始。一月份到永秀财政所學習業務,因财政撥工資、取工資都要到永秀辦理,永秀财政所的董叔還專門給我們一間房住,這就友善多了。但每月要到永秀營業所撥工資,因要帶現金處于安全,每月都帶上幾個機關的财務一同走路到大馱街,在修路的二年多時間每月都往返于兩鄉之間。

幾個月會出縣城一次,回來時到書店買些書看看,在不通路、不通電、經常不通水的地方工作,看書是最好解憂的方式。報紙一個星期送一次,擷取外面的新聞靠聽收音機。打電話的總機在永秀郵政所,一條線有七八個村串連使用,不同村的電話使用鈴聲次數或長短聲來差別,所有電話都能同時聽到,文玉鄉各機關隻有村公所一部電話可使用。

青春韶華,人生第一站!

文玉鄉有一個家庭電影院,由當地兩個知名人士雅名叫大長元和老八頭共同經營,兩人都很幽默,大長元是文盲片名總說錯,老八頭口吃講話“忍火”逗人笑。電影在大長元家的四合院裡放,是一種老舊的小布幕放機器,片子基本是《董存瑞》《洪湖赤衛隊》之類早已過時淘汰的,一個星期放二三次,要自帶凳子,早去可占個好位置,印象中幾年時間裡沒有幾次是順利放完,或是發電機壞了或是膠片斷了,總之是咳咳卡卡的,但再老的影片還是有人看,因為在這還屬新的。附近村民實在想看電影可以賒賬看,也可用芭蕉、雞蛋、糧食去換看,什麼都通收通吃,偷看電影是在圍牆外,用很小的牆洞像看天文望遠鏡一般單眼偷看,牆洞多次用泥巴堵上但總被掏開。

青春韶華,人生第一站!

三年後鄉政府和财政所都建起新房,财政所的二層小樓,一層是混凝土澆灌,二樓為青瓦屋面,也算鄉裡新好的建築。水、電、路都通了,有了電視,電影也被淘汰,有了固定班車。縣财政局給所裡配了一輛三輪機車,成了鄉裡最好的交通工具。後來我的工作崗位也換了幾次,收農特稅、催收公糧,發展鄉鎮經濟都幹過,也在那裡娶了媳婦有了孩子,在文玉一共工作了8年。青春韶華,八年光陰雖無建樹,也沒有變成一粒“發亮的金子”,隻是磨曆了人生,也算是一種收獲吧……

包忠華 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