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對大資料産業的發展高度重視,2015年8月,國務院出台《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2016年3月,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加快政府資料開放共享,促進大資料産業健康發展。2017年1月17日,工業和資訊化部正式印發了《大資料産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這為我國大資料産業的科學發展提供頂層指導。
在國家和各地政策的大力支援、産業内各參與者的持續投入的背景下,2016年,中國的大資料産業繼續保持了迅猛的發展态勢,針對大資料的it投資規模由2015年的124.9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79.5億元,增速達43.7%。
我國的大資料産業還處在初始發展階段,無論是社會還是産業,對大資料的需求還有巨大的挖掘潛力。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刺激下,賽迪顧問認為,大資料産業的高速增長态勢将繼續保持,預計2017年,增速将保持在40%以上,針對大資料的it投資規模将突破250億元。
大資料産業快速發展
2016年,我國大資料産業生态化程序加快,上海大資料聯盟、中國大資料産業生态聯盟等行業組織紛紛成立,資料源、解決方案提供商、研究機構、投資方、行業使用者等生态參與者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特别是2016年8月,中國大資料産業生态聯盟的正式成立,為大資料産業内的共生互赢、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成為我國大資料産業生态建設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區域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在區域發展方面,我國2016年大資料産業的集聚效應初步顯露,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五個各具特色的産業集聚區。
其中京津冀地區打造大資料協同發展體系,長三角地區城市将大資料與當地智慧城市、雲計算發展緊密結合,珠三角地區在産業管理和應用發展等方面率先垂範,中西部已經成為大資料産業發展新的增長極,東北地區将行業大資料作為發展重點。
企業融資估值日趨增高
經過前幾年的發展,我國大資料産業格局日趨成熟,處在a輪融資階段的初創型企業占比有所減少,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了b輪甚至c輪的融資。而這些進行b輪或c輪融資的企業,由于經受過市場的檢驗,赢得了投資人的信任,融資估值也日趨增高。
過去兩年,大資料的熱潮催生出大批大資料企業和解決方案。2017年,随着大資料産業的日趨成熟,各界對大資料的了解不斷加深,大資料産業内的優勝劣汰将更加明顯。
一部分在技術層面領先,或在行業紮根程度與實踐積累較深的優秀企業,将擁有更大的話語權與競争力;而另一部分技術水準不突出,且對細分行業了解不深、缺少行業資源的大資料企業,将在業務的開展開拓中面臨較大困難,甚至逐漸被市場淘汰。
行業内競争的加劇,将放大産業内的投資風險。而随着虛拟現實、人工智能、fintech等投資熱點的不斷湧現,大資料産業也不再是資本炒作的最佳領域。
可以預見,大資料産業内的投資熱度将有所下降,投資規模、頻率的增長會有所放緩。但這并不意味着大資料産業已喪失投資價值,恰恰相反,大資料産業内值得投資的主題依然衆多(如金融大資料、醫療大資料、工業大資料),隻是對投資對象的選擇将更趨于謹慎理性。
産業進入投資冷靜期後,資本将更有針對性地流向優質的企業和項目,進而進一步促進行業内的優勝劣汰,同時投資方獲得投資回報,融資方獲得發展助力,形成産業的良性發展。
重點行業領域迎來應用爆發
作為大資料産業中最核心,同時也是最具價值的環節,資料應用将成為大資料産業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賽迪顧問判斷,随着國家對“健康中國2030”“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大力推進,醫療和工業的大資料行業應用有望在2017年迎來爆發。
以上兩個領域均具備資料量大、影響面廣、資訊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特點,且分别在民生、經濟方面具有較強影響力,行業應用将呈現明顯的示範帶動效應。
其中,醫療大資料應用将重點聚焦在醫院健康醫療資料資訊的管理、基于資料分析的診斷輔助、智慧醫療便民體系建設等内容,而工業大資料應用則重點聚焦于用物聯網、大資料技術進行生産流程管理的智慧化生産、基于市場需求分析的柔性生産與供應鍊管理等内容。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