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國人大代表曾小敏:成立粵語保護中心推動方言文化對外傳播

作者:南方都市報
全國人大代表曾小敏:成立粵語保護中心推動方言文化對外傳播

“如何釋放嶺南文化的凝聚力和輻射力?”南都記者了解到,2021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針對嶺南文化如何走出去的議題,建議成立相關工作小組探究嶺南文化與世界文化接軌融合的方式,與大灣區主流媒體、新聞傳播學界專家學者等交流國際傳播經驗。

南都記者了解到,去年,曾小敏曾提出關于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粵語保護中心”的建議,教育部對此回複稱,廣東語言資源為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不可或缺的部分,教育部将鼓勵支援建設本地語言資源庫。

今年3月8日,曾小敏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成立粵語保護中心任重而道遠,以粵劇為代表的優秀嶺南文化傳播形式、場景有限,希望可以讓使用方言的地方文化共享數字經濟紅利,擴大傳統文化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推動傳統文化對外傳播。

全國人大代表曾小敏:成立粵語保護中心推動方言文化對外傳播

曾小敏。

曾提出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粵語保護中心”的建議

南都記者注意到,去年全國兩會上,曾小敏提出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粵語保護中心”的建議。她提出,由國家相關部門統籌協調,粵港澳三地政府聯手,組建大灣區粵語保護中心,在大灣區校園課堂推行粵語課,建設粵語有聲資料庫。

這份建議獲得了教育部的答複。2020年9月17日,教育部答複表示,國家非常重視包括漢語方言文化在内的語言文化科學保護。2015年以來,教育部、國家語委啟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以下簡稱“語保工程”)建設,其中,廣東語言資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全省設立調查點數處于全國第二位,其中粵語共設立42個調查點,在香港和澳門也設立了2個粵語調查點。

推行粵語課方面,文化和旅遊部會同教育部推動使用方言的非遺項目進校園。設定與之有關的課程、興趣班,吸引學生了解家鄉方言文化。

在建設粵語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方面,教育部、國家語委建設了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中國語言資源庫和采錄展示平台。在後續建設中,教育部将積極鼓勵和支援各地建設本地語言資源庫和展示平台。

關于加強粵語系統化研究方面,教育部、國家語委表示,積極支援開展包括粵語在内漢語方言研究工作,組織研制出版《中國語言文化典藏》系列,包括廣東懷集卷、澳門卷等粵方言相關成果,同時,依托廣州大學設立“國家語言服務與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研究中心”。

關于推進弘揚嶺南文化的電視訊道落地香港、澳門的問題,教育部在答複中表示,中央及地方廣播電視管理部門十分重視對方言文化的傳承保護,2019年9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粵港澳大灣區之聲開播上線,以粵語播出為主,并設有客家話、潮汕話等方言節目。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積極與相關職能部門協作,穩妥處理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與方言傳承間的關系,繼續開展語保工程後續建設。

“相對比以前,年輕一代說粵語的變得越來越少,校園内也很少見到粵語等方言的使用。”今年3月8日,曾小敏向南都記者談到,去年之是以送出該建議,是因為她觀察到大灣區年輕一代對粵語的使用率降低,進而導緻他們對嶺南文化的認知受限。

曾小敏認為,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粵語保護中心需要多部門合作發力,任重而道遠。去年提出建議後,身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她能明顯感受到本地對方言文化的重視,“我們會看到關于粵語等方言文化在媒體上的顯示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方言教育,在家多與孩子用方言溝通。”

探究嶺南文化與世界文化接軌融合的方式

廣東粵劇院是粵港澳大灣區粵劇文化事業的引領者,在積極參與灣區文化建設方面,曾小敏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主要關注“傳統文化數字化應用”“探究嶺南文化的國際傳播趨勢”等領域的議題。

曾小敏向南都記者談到,立足于大灣區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廣東文藝工作者一方面要堅守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同時要創作更多符合現代生活方式、更多年輕人願意接受的文藝精品,讓世界通過大灣區文化感受中國文化的無窮魅力。

“以粵劇為代表,我們有很多以方言作為依托的優秀嶺南文化,但傳播形式、場景有限,目前還得不到充分傳播。”曾小敏認為,傳統文化機構可以集合大灣區主流媒體,在相關領域的創意内容的創作與分發、文創産品的研發等方面進行合作,讓網際網路使用者有更多管道接觸傳統文化。

另外,曾小敏還建議成立“傳統文化數字化應用實驗室”。她談到,傳統文化迫切需要對應垂直領域相關平台開放合作接口,讓優秀地方劇種共享數字經濟紅利,進而擴大方言文化、傳統文化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

具體而言,就是讓傳統戲劇院團與數字機構攜手合作,讓戲曲的呈現場景不再局限于劇院。

她向南都記者舉例,可以成立傳統文化數字博物館,将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虛拟展陳空間融入群眾生活;以動畫等形式刻畫戲曲人物、典型故事,應用于校園内,讓更多學生了解本地傳統文化。

未來,如何讓嶺南文化“走出去”?

曾小敏在今年送出的建議中提到,可以成立文化灣區研究工作小組,梳理大灣區文化的内涵,探究嶺南文化與世界文化接軌融合的方式,制定明确的執行路徑。

她還表示,傳統戲劇院團可以建立常态化媒體交流機制,與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的負責人、新聞傳播學界專家學者、文化傳播企業負責人等,總結交流國際文化傳播經驗,探究國際傳播的趨勢與未來,為中國文化輸出世界做好準備。

曾小敏還向南都記者透露,2020年她率隊啟動粵劇社會化考級工作,對此,他們組織編撰了首部規範化、系統化的粵劇社會化考級教材。

“我們希望通過成立粵劇考級鼓勵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系統化學習粵劇。”曾小敏表示,今年,粵劇社會化考級試點工作将在廣東多個城市啟動。

采寫:南都記者 黃小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