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賢被母後武則天逼死,遂留一首絕命詩,曝光母親羞于提起的醜聞

作者:陶陶讀曆史

讀史可以知今。今天,筆者繼續為大家講解司馬光的曠世史學巨著——《資治通鑒》。

李賢被母後武則天逼死,遂留一首絕命詩,曝光母親羞于提起的醜聞

古語有雲:“虎毒不食子”。但在充滿着勾心鬥角與爾虞吾詐的皇族,這條古語似乎并不成立。

公元684年3月13日,唐高宗李治和天後武則天的次子——李賢,在絕望和孤獨中,凄凄慘慘地死在了他的流放地——巴州。在自殺前,李賢飽蘸着悲哀與血淚,寫下了一首曆史上知名的絕命詩,名曰《黃瓜台辭》:

“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簡單翻譯來就是:黃台下種着瓜,瓜成熟的季節,瓜蔓上長了很多瓜。摘去一個瓜可使其他瓜生長得更好。再摘一個瓜就看着少了,要是摘了三個,可能還會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隻剩下瓜蔓了。

李賢被母後武則天逼死,遂留一首絕命詩,曝光母親羞于提起的醜聞

本首詩歌雖然隻有30個字,卻言簡意赅地控訴了母後武則天的一個禽獸之行——接二連三地殺害親子。他希望借助“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的詩句告誡武則天,不要再對自己的子女趕盡殺絕了。那麼,李賢對于武則天的控訴,是否是空穴來風呢?

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一共生有四子二女,從大到小分别是安定公主、李弘、李賢、李顯、李旦和太平公主。

公元654年,武則天的長女安定公主誕生。但很快,這個可憐的女嬰便成為武則天攀登權力高峰的墊腳石。根據《資治通鑒》記載:

“ 昭儀生女, 後就顧弄, 去, 昭儀潛弊兒表下,伺帝至, 陽為歡言, 發表視兒, 死矣。又驚間左右, 皆曰: ` 後适來。’ 昭儀即悲涕, 帝不能察, 怒曰: `後殺吾女, 往與妃相讒, 今又爾邪? ’ 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後無以自解, 而帝愈信愛, 始有廢後意. ”
李賢被母後武則天逼死,遂留一首絕命詩,曝光母親羞于提起的醜聞

簡單翻譯來就是,當時還是昭儀的武則天産下了安定公主。當時的王皇後聽說後,親自來到武則天的寝宮,看望了這位皇室的新成員,并開心地逗弄了一番。但王皇後死後,武則天卻親手活活将女兒悶死。等到唐高宗來看望女兒時,卻發現女兒已死。而武則天趁機哭訴,說是王皇後害死了女兒。唐高宗聽後沒有分辨真假,竟勃然大怒:“皇後竟敢殺我女兒!”對于這個不白之冤,王皇後無法辯駁,而唐高宗從此有了廢王立武之意。

利用自己女兒的生命,武則天最終鬥倒了王皇後,進而坐上了皇後的位置。由于武則天深谙權謀,精通經史,是以武則天成為唐高宗治國秉政最好的幫手。而在當時,唐高宗和武則天一直被并稱為“二聖”。

顯慶元年(656),武則天的長子李弘被立為太子。從曆史記載來看,李弘是個不可多得的仁孝太子。他孝順仁德,從不曾有過失,曾多次博得父親的稱贊。此外,李弘還體恤民情,建議修正不合理的律法,在民間頗有民望。

一開始,李弘與武則天的關系還算和睦。但是随着李弘在政治上的不斷成熟,東宮勢力的不斷擴大,嗜權如命的武則天逐漸将他視為自己獨攬大權的威脅,母子關系也急劇惡化,沖突叢生。

李賢被母後武則天逼死,遂留一首絕命詩,曝光母親羞于提起的醜聞

公元671年,李弘在國都長安擔任監國工作。在此期間,李弘發現自己的兩個異母姐姐——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仍被幽禁于深宮之中。這是因為她們的母親正是武則天的情敵——蕭淑妃。

對于姐姐的困境,善良的李弘實在看不過眼,于是鬥膽向唐高宗請示,希望将她們釋放并嫁人。最終,唐高宗同意了李弘的請求。在旁人看來,李弘的行為是不可多得的善舉,但在武則天看來,這完全是在拆自己的台,打自己的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早已成年的李弘到了成婚的年齡。唐高宗将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許配給李弘做太子妃。然而,武則天的侄子——賀蘭敏之竟膽大妄為地逼奸了楊氏,直接導緻李弘的婚事泡湯。由此,李弘與武則天娘家人的關系急劇惡化。若李弘當了皇帝,武則天的娘家人恐怕不保。是以,武則天竟悍然鸩殺了李弘。

李賢被母後武則天逼死,遂留一首絕命詩,曝光母親羞于提起的醜聞

對此,《資治通鑒》記載:

“天後方逞其志,太子奏請,數迕旨,由是失愛于天後……天後怒,即日以公主配當上翊衛權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宮。時人以為天後鸩之也。”

對于李弘的死,司馬光并沒有将話說滿,隻是說太子可能是被武則天毒殺的。但從1995年西安新出土一方《閻莊墓志銘》又給“鸩殺說”打了一劑強心劑。原來,閻莊是李弘的太子家令。比較敏感的是閻莊的死亡時間,比李弘晚了約五個月。是以有學者推測,閻莊恐怕是受李弘死亡的牽連,最終為武則天所害。

李弘死後,武則天的次子李賢被立為太子。李賢不僅是皇子,同時也是個曆史上著名的學者。他曾親自帶領一批文士,給《漢書》作注,為我國史學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太子監國期間,李賢在政務上兢棘業業,頗有一些政績。

李賢被母後武則天逼死,遂留一首絕命詩,曝光母親羞于提起的醜聞

但與哥哥李弘相比,李賢确實有些小毛病,他頗好音樂、女色,與家奴趙道生等狎昵,破格賞賜他們。但這些小過,還不至于讓李賢是以被廢黜。其真正的原因,仍是與母後武則天的權力之争。

原來,當時唐高宗患上了頭暈症,每天頭暈目眩,不能治理政事,是以将所有軍國大事,都交給武則天處理。李賢被立為太子,有監國之權,自然不願成為母後的傀儡。是以在他周圍,圍繞了一股強大的“廢武”勢力。李賢越是積極參與國政,就越容易加深與武則天的沖突。

此前,朝臣們之是以默許武則天幹預國政,是因為唐高宗身體不好。如今太子已立,武則天理應退居幕後,如此才是封建政治的正常運作法則。但對于吸食“權力毒品”達數十年的武則天來說,剝奪她的權力,無異于要她的命。

在母子關系不和的情況,宮中又開始出現一些真假難辨的謠言。 公元680年 ,宮中盛傳 , 李賢不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 , 而是其姐姐——南韓夫人所生。 李賢聽說後,感到非常恐懼。

李賢被母後武則天逼死,遂留一首絕命詩,曝光母親羞于提起的醜聞

從常理來說,李賢肯定不可能是南韓夫人的兒子。雖然唐高宗與南韓夫人偷情是确有其事的,也可能有私生子。但武則天仍有李顯、李旦兩個兒子,根本不可能大度到将情敵的兒子立為太子。

造謠太子的身世 , 這個罪名是很大的,自然沒有人敢輕易說。 是以這則謠言是有人故意制造的 ,而幕後主使者很大可能就是李賢的母親武則天 。武則天以此謠言,作為廢黜李賢的輿論準備。畢竟她絕不容許任何人幹犯自己的權力,即使是兒子也不行。

同年,武則天派人在李賢東宮的馬廄中,搜出了數百副盔甲,并以此告發李賢謀反。就這樣,李賢被幽禁于宮中,長達三年之久。公元683年,李賢被貶往巴州,走時妻兒仆從衣縷單薄,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李賢被母後武則天逼死,遂留一首絕命詩,曝光母親羞于提起的醜聞

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駕崩,中宗李顯繼位,但僅一個多月就被武後廢黜,改立睿宗李旦,武後由此把持朝政。不久後,武則天又搜查李賢在巴州的住所,并派自己的親信丘神績監視李賢。丘神績本就是個有名的酷吏,李賢自知母後容不下自己,是以隻好絕望地自殺。在自殺前,李賢寫下《黃瓜台辭》這首詩,告誡母後不要再殘殺親子。

但是武則天就此收手了嗎?實際并沒有,武則天當政期間,李顯、李旦飽受迫害,過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而李賢的三個兒子,有兩人是被武則天所殺害。唯一幸存的李守禮,也飽受武則天的拷打。

皇權之下無母子。面對最高權力的誘惑,血緣、親情根本不值一提。為了登上皇權的高峰,武則天幹了太多禽獸之事。正應了駱賓王對他的斥責:“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将盡;龍漦帝後,識夏庭之遽衰。”

李賢被母後武則天逼死,遂留一首絕命詩,曝光母親羞于提起的醜聞

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看了武則天的故事,大家是否有所感觸?我建議大家,要多讀曆史,多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鑒》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是以通過《資治通鑒》,我們可以前人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隻要學好了,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學習工作,都能遊刃有餘。但是對于普通大衆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是以,陶陶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白話資治通鑒》。

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台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台灣地區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曆時3年,合譯而成。

李賢被母後武則天逼死,遂留一首絕命詩,曝光母親羞于提起的醜聞

因為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家,是以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鑒。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鑒》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李賢被母後武則天逼死,遂留一首絕命詩,曝光母親羞于提起的醜聞

做為曆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劃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學,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隻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李賢被母後武則天逼死,遂留一首絕命詩,曝光母親羞于提起的醜聞

對于這本書,隻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獲。是以陶陶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之前的1.2萬本賣完了,現在又新進一批,數量不多,就快沒庫存了:

白話資治通鑒【全套共10本】 ¥208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