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激活資料價值 促智慧城市衍生新産業

激活資料價值 促智慧城市衍生新産業

  如意公司勞工運用計算機進行可視化裁剪。

核心提示:

4月25日,在銀川市濱河新區如意服裝有限公司裡,一塊大螢幕上實時輪動着來自全球的衣服訂單數量,引起采訪團的關注。記者看到大屏上顯示着這樣的内容:“今日新增訂單85套、訂單金額378724元、訂單完成及時率91.84%。”

該公司黨委書記牛家珍介紹,這裡是産業園的智能資料營運中心,訂單的來源、品牌、面料選擇等資料都會在這裡彙聚,這裡已成為園區生産流程的“智慧大腦”

看大家有疑惑,牛家珍轉身指着旁邊的白色球狀體說:“這是我們的3d試衣系統,通過前端雷射掃描,30秒便能生成身高、膚色、肩寬等在内的120個資料,随後系統會根據采集資料自動配料生産,3個小時就能拿到成衣。”

這樣一個年産300萬套西服的公司,讓采訪團體會到銀川智慧城市建設衍生出的新産業、新業态,為這座城市傳統産業轉型更新注入了新動能。

a

新産業 為産業轉型注入新動能

一套服裝從下單到生産出成衣,隻用3個小時。是怎麼做到的?記者來到該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一探究竟。

在裁剪生産線上,一名勞工告訴記者:“以前這項工作是純手工的,要先用粉筆劃線,然後再一點點裁剪。現在,通過三個投影儀,實作可視化生産,裁剪的精準度更高。”

據了解,僅裁剪這一個工序,通過智能化,現在1個勞工能承擔過去20個勞工的工作量,效率足足提升了20倍。

“過去,我們服裝廠女生多,因為女生一般心靈手巧。生産智能化後,男生也隻需要教育訓練兩周就可以上崗。如今,全廠1300多個勞工,男生就占了一半。”一名勞工說。

走到二樓縫紉區組裝工廠中的房間,一台機器上的紅燈突然閃了一下,然後該衣服部件就立即被送到下一個工位。“這是我們智能化生産的一個應用,紅燈亮時表示這個工位有點忙碌,系統就會将衣服部件自動順移到下個工位去縫裝,這樣就節約了時間。”牛家珍說。

因為智能化生産的運用,如意服裝把“個性化”生産變成了“批量化”生産。根據實體店、手機app等收集的客戶制衣資料,智能控制系統會迅速将衣服所需的扣子、線、布料配送到位,組織生産。

b

新業态 網際網路醫院快速崛起

銀川已建成的國内首個城市級資料營運中心,正面向全區、輻射全國,提供高安全、高可靠性的資料服務。這為銀川“網際網路+傳統産業”提供了資料承載平台。

今年4月,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宣布,正式簽約成為好大夫線上銀川智慧網際網路醫院(下稱好大夫網際網路醫院)的線下基地醫院。同時,雙方合作的遠端專家門診開診。

這個基地醫院的一大特點是從線上、線下互補的角度出發,為友善好大夫網際網路醫院的患者進行後續治療、減小醫療風險而設定的。好大夫網際網路醫院落地線下實體醫院,會将線下門診、病床、檢驗、影像等線下診療場所設定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把需要線下醫療服務的銀川患者安排到該場所就診。

銀川的李先生20年前患上病毒性腦炎,并發癫痫,20年來經常發作,尤其在變天、換季的時候。今年開春,李先生打算去一趟上海,找專家治療。

去上海之前,李先生在一次就診中聽說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開通了遠端專家門診,通過視訊就能找上海的大專家看病,而且本地的醫生也會在場,幫助自己向專家咨詢病情。這樣不用舟車勞頓,并且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還能用醫保,可以省一大筆錢。

李先生算了一筆賬:如果去上海找大夫看病,首先面臨的就是大醫院挂号難,再加上等檢查、等報告的時間,至少得在上海待四五天。還有在上海期間的食宿、交通等費用大概需要4000多元。是以,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遠端專家門診看病,相當于節約了4000多元。

于是,李先生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挂遠端專家門診号,順利地約到了上海某知名醫院的神經内科專家。患者在銀川做了腦電圖、核磁等檢查,并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的幫助下,把檢查結果上傳給上海的專家醫生,随後檢查報告出來隻用了兩天時間。

c

新平台 智慧産業園建設如火如荼

25日下午,采訪團來到濱河新區智慧産業園,隻見到處廠房林立。

“目前,産業園有一期9個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10月,這9個項目将全部建成投産。”忙碌在産業園建設現場的主管張若愚說,這9個項目包括智慧産業研發大廈、智能垃圾桶、大資料中心二期、立體泊車、智能儀表、智慧水表、智慧氣表、智慧水務等項目。

在智慧産業展廳一間5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裡,一組裝置正在運作。張若愚介紹,這是智慧水務項目的産品,該産品利用國際先進的ro膜反滲透技術和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空氣動力分離淨水技術,實作節能、高效、高品質的供水效果。

據了解,現在該産品已經廣泛應用到銀川智慧水務惠民工程中。“在一個2000人左右的社群,隻需要安裝4至5組這樣的淨水系統即能滿足需求。”張若愚說。

按照銀川發展智慧城市,驅動産業衍生與發展的思路,智慧産業園将立足做實體經濟,全面為建設智慧城市做配套,并逐漸推動智慧城市産品走出去,實作銀川産業快速聚集發展。

令銀川沒想到的是,這樣的發展思路,竟産生了牆内開花牆外香的效果。去年,迪拜政府代表團在參觀完産業園後,對智能垃圾桶産品非常感興趣,當即就下了上萬個智能垃圾桶的訂單。後來由于對方急着要,銀川的項目又還沒投産,是以,最後訂單放到了該公司的總部去生産。這件事情,更加堅定了銀川早日建好産業園的信心。

“截至目前,智慧産業園已吸引近40家掌握高精尖技術的企業落地或簽訂意向書,預計到2020年,将引進100家企業,打造一個百億級産業園區。”銀川大資料管理服務局局長王川說。

記者手記:

把創新權還給企業的 “銀川智慧”

采訪中,有一個故事讓我們印象深刻:2015年初,國内紡織界大鳄山東如意集團原打算在西部投資一個項目,但由于資金不足,加上許多城市商業模式定位不清晰,讓如意集團董事長一直沒做決定。

後來,因為銀川市政府一位負責人的一席話,該集團董事長決定将項目放在銀川。

當時,該負責人說:“項目放在銀川,我們來幫你解決投融資的問題。銀川的智慧産業、大資料可以為私人定制、柔性制造提供技術支撐,為如意建構全産業鍊,進而打造産業叢集,提升核心競争力。”

說幹就幹,随後,銀川整合各類扶持資金組建“銀川科技城基金”。

當年7月28日,如意集團與銀川市簽約。恒天集團、中興通訊公司、北方國際大學聯盟等8家企業共同注資288億元,與如意集團一起形成了由1家企業出面管理的“8+1”模式,主要投資纖維新材料等高科技項目。

金融建鍊、補鍊的功能被發揮到極緻,原本開建的1個項目變成了建構完整産業鍊的7個項目。随後,幾家企業通過将碎片化資源打包整合、放大,籌建集智能化、數字化、資訊化和産學研一體的恒天如意科技産業城,成為銀川金融創新與産業融合的範例。

牛家珍說,銀川政府發展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和強有力的創新服務,讓如意集團在去年4月出資7.4億歐元成功收購三個法國輕奢品牌,現代紡織的全産業鍊一步跨入“雲端”,可以與全球千億級紡織企業一較高下。

事實證明,銀川作為一個西部欠發達城市,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帶動産業轉型更新方面,有着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銀川政府把創新權利歸還給了企業,政府隻是提供服務,為智慧城市搭建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