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來的主角是公有雲還是私有雲?哪些雲安全企業能在行業洗牌中脫穎而出

2016年,中國雲計算市場持續發力。截止2016年第三季度,阿裡雲已經連續六個季度同比增長超過100%。伴着這股春風,雲安全市場也蓬勃愈發。

從全球市場看,2016 年全球雲安全市場規模達36.5 億美元,同比增長15%,增速接近傳統安全兩倍。根據前瞻産業研究院的資料,2016年中國雲計算規模超過3000億元,按照資訊安全投入占it整體投入2%計算,雲安全市場的規模達到60億元以上。

面對這個充滿誘惑的市場,其未來的主角是公有雲還是私有雲?雲安全的市場機會在哪裡?哪些明星企業會在這輪行業洗牌中脫穎而出?

愛分析将通過對國内雲安全企業的跟蹤調研情況,從公有雲安全、混合雲/私有雲安全和雲安全業務三個方面,帶您發現雲安全的市場格局和發展趨勢。

公有雲市場中小客戶付費意願低,三方安全廠商難以盈利

安全是公有雲提供商的基本需求,但雲服務商對安全的投入和雲安全服務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與公有雲廠商在安全上的大量投入相比,雲安全服務市場則十分冷淡。

目前,阿裡雲自身的安全服務和三方安全服務數量上分别以11和179遠超競争對手,其資料更加具有代表性。以阿裡雲為例,其中使用最多的免費服務hitest安全測試,近4000使用者使用,而付費服務使用人數最多的安恒雲堡壘機,使用人數僅為77人。兩者相差将近50倍,雲安全市場客戶付費意願較低。

未來的主角是公有雲還是私有雲?哪些雲安全企業能在行業洗牌中脫穎而出

雲安全市場客戶付費意願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初期的雲安全服務市場尚在初期,客戶還沒形成付費習慣;

二是公有雲服務市場具有天然選擇性,其使用者中占比較大的為中小企業。

b端中小型客戶的付費意願低已是共識,是以公有雲的三方安全市場更類似于阿裡巴巴的b2b平台,與淘寶的繁榮自是大相徑庭。與之相反,中小客戶趨向于使用公有雲自帶的免費基礎安全業務。

是以,價格低、利潤少、雲廠商主導是一段時間内三方公有雲安全市場的基本趨勢。

對比公有雲安全服務的差異,我們可以發現更多的基礎服務如抗ddos、waf、漏洞掃描和加密服務已成為雲安全的标配,難以形成差異化競争。阿裡雲通過提供更多的業務安全内容,不斷提高自身在雲安全領域的競争實力;其他雲廠商相對落後。

未來的主角是公有雲還是私有雲?哪些雲安全企業能在行業洗牌中脫穎而出

由雲服務提供商提供的安全服務對比,資料來源:各公有雲網站

混合雲/私有雲才是搏殺戰場,平台型廠商占據優勢

公有雲市場頹勢已顯,那麼三方雲安全廠商是否還有機會呢?基于企業在成本、安全性和靈活性等方面的需要,在公有雲、混合雲、私有雲三方市場中, 混合雲目前仍是企業主流的選擇。混合雲/私有雲中不存在公有雲服務商占據主導地位的情況,這才是三方安全搏殺的前沿陣地。

從前文所述阿裡雲市場中自身和三方雲安全廠商提供的服務比例來看,90%以上的雲安全服務由三方廠商提供。

三方雲安全廠商可根據服務內建度分為兩類:

平台型的安全服務內建商;

專業型的安全服務提供商。

平台型安全廠商在提供單項的雲安全服務基礎上,以提供雲平台整體解決方案為主。專業型的安全廠商僅提供特定、有限的安全服務。

平台型廠商的客戶既面向雲服務商又面向普通企業使用者,同時其提供的服務種類也遠多于專業型廠商。無論從市場空間還是業務重要性上看,這種主導地位使得平台型雲安全廠商發展前景更大。

但國内平台型安全廠商的步伐相抵較慢,僅有綠盟和安恒資訊少量企業提供了完成解決方案。2015年,安恒資訊宣布成為阿裡雲的戰略級合作夥伴,綠盟也是同年釋出雲安全解決方案。

傳統安全其他平台安全廠商的進度更加滞後,與其上市公司的身份明顯不符。啟明星辰、天融信、北信源等公司現有的雲産品多在雲安全管理平台布局,還未形成完整的雲安全方案。

雲計算的爆發不會留給其他廠商太多追趕時間。多數上市公司還處在拿着經費補貼搞研究的階段,先走一步的綠盟和安恒資訊能夠能否靠先發優勢改變市場格局,我們拭目以待!

未來的主角是公有雲還是私有雲?哪些雲安全企業能在行業洗牌中脫穎而出

資料來源:綠盟雲安全方案白皮書

市場集中度提高,專業型廠商機會大于傳統線下廠商

既然公有雲和混合雲/私有雲兩個市場分别被雲技術提供商與平台型廠商占據,那麼其他專業型廠商的機會在哪裡?

傳統安全市場是個市場集中度很低的市場,市值最高的啟明星辰占比不過8.8%。較高的管道門檻減弱了傳統安全的自由競争。雲平台相比線下産業具有更高的開放性和透明性,這種更公平的方式将是專業型廠商的機會。

愛分析認為,網際網路的透明和公平性将帶給三方安全廠商兩大變化:

1、打破原有管道關系,行業集中度提高。雲安全市場的行業集中度将遠大于傳統網安企業。如同電商行業對傳統零售和百貨商場的沖擊,傳統網安中大量依靠管道關系生存的小公司将遭受打擊,其市場空間也将被擠壓。

2、既會出現平台型的大巨頭,也會出現專業型的小巨頭。傳統網安巨頭無一不是平台型企業,而專業型廠商常在千萬至一兩億的水準,規模難以擴張。對标網際網路電商的市場格局,如淘寶與京東、1号店、唯品會,随着行業集中度提高,建立先發優勢的企業将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典型的案例莫過于梆梆安全僅在app加強領域就已獲得超過兩億元收入。

目前看,專業型廠商入局早于平台型安全廠商,例如知道創宇在2007年就開始雲安全技術的研究。是以從技術成熟度上來講,專業安全服務商已能夠提供較完整的安全服務,如創宇盾、安全狗、雲鎖、山石網科下一代虛拟防火牆、極驗驗證碼等。

從阿裡雲、ucloud等公開的雲市場看,産品同質化的現象已經出現。性能類似的防火牆産品就有六、七家品牌同時推出産品,那麼哪一家會成為最後赢家,就要比拼各家的速度和實力了。

未來的主角是公有雲還是私有雲?哪些雲安全企業能在行業洗牌中脫穎而出

典型的三方雲安全廠商分類

傳統安全業務沒落,安全管理運維成為雲安全主流

分析完雲安全廠商之間的關系與機會,我們判斷一下不同雲安全服務未來的方向。

安全機構cybersecurity ventures釋出的2016 q4網絡安全500強榜單中,其中有雲安全業務的企業共計94家,占比18.8%,雲安全業務的企業明顯具有更強的競争優勢。

雲安全業務通常可以分類兩類,一類由傳統安全業務轉型而來;另一類則是雲環境下新生的安全求。

1、傳統安全廠商主要以雲服務的方式提供主機安全、邊界安全、應用安全等安全業務。

這類業務中,山石網科、深信服、江南信安等企業研發投入較早。但這部分市場屬于傳統市場的替代市場,如果其所在的細分領域在傳統如果其所在細分領域的市場規模不大,其雲上的安全業務規模也十分有限。

2、雲環境下新的安全需求。這類安全業務緣于雲環境中資源、資料的分散性,資料傳輸的不可靠性以及平台本身的安全。是以該部分又可分為三類需求,安全管理運維、資料加密認證和平台性安全。

安全管理運維,基于雲平台和雲服務的siem/soc、安全狀态監測、安全咨詢、威脅檢測與防禦、源代碼分析等安全業務;

資料加密認證,在資料傳輸、資料存儲和通路認證過程中的資料防洩漏、資料庫安全、資料中心安全、文檔安全、身份認證、通訊加密等安全業務;

平台類安全,包含基礎設施安全、物聯網安全、混合雲安全、安全自動化、抗ddos等與雲平台內建的安全業務。

該市場屬于新增的市場,市場需求較大,是最具成長的雲安全細分領域。如illumio這家在2014年才嶄露頭角的安全管理運維類企業,憑借微分割與流可視化技術優勢,2015年快速成長為獨角獸企業。

根據cybersecurity 500的統計,安全管理運維業務無論在企業數量還是平均排名上均占優勢,是目前雲安全領域發展最快的細分市場。而另一潮流則在資料加密認證領域,雖該領域的企業數量上相對較少,但在企業平均排名上較為靠前,屬于新興的發展方向。

縱觀國内雲安全市場,國内也出現了大量的安全運維管理類産品,啟明星辰的soc/siem類産品增速超過50%,但産品研發的效率中明顯慢于創新企業。雲市場上的安全運維管理産品多為堡壘機及登入助手一類産品,在方案完整性上與國外差距較大。

如果國内能與國外趨勢保持一緻,安全管理運維類業務仍然是新興企業的主要機會。利用産品研發的空檔,專業雲廠商到是有可能借助網際網路的力量與傳統廠商掰掰手腕。

注:文中引用阿裡雲資料均為2016年11月24日系統顯示資料。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