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HPE面臨核心伺服器與存儲的雙重壓力意味着什麼?

近期hpe最新财報結果顯示,它目前活躍于減肥(削減成本)和健身(并購交易)前線,就如hpe ceo meg whitman所言,hpe正在面臨更加嚴苛的伺服器和存儲市場。

我們根據hpe 财務電話會議的内容,從伺服器和存儲的角度解讀财報,并作出以下整理問答(q&a):

核心伺服器

整體概況:在該季度hpe伺服器業務營收為3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降低7%,,比上季度提高5%。高性能計算(apollo)和sgi伺服器營收表現良好。超融合正在增長且比核心iss(行業标準伺服器)利潤更高。同時,協同和關鍵任務系統也表現良好。

q:伺服器業務由于核心iss proliant機架的強大壓力而受到影響,小部分則源于刀片伺服器業務,以及那些出售給雲服務提供商和超大規模使用者,相對廉價的cloudline伺服器。對此采取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meg whitman:伺服器業務的其它部分都表現良好。我認為核心iss機架營收下降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其一是我們在銷售管道和定價等等方面的執行力問題。其二就是企業資料向公有雲的遷移。外因則包括伺服器市場内,來自華為越來越激烈的競争。

至于解決方案,我們要從管道,報價到交易過程入手雙管齊下支援核心iss機架,并且要更加專注與成交量相關的iss機架業務經銷商和var。

如果iss業務能夠可以做到,那麼就能增長1-2%,因為像存儲這類賺錢的裝置是要依附伺服器的,hpe正是在“擷取這一業務的分紅。”

我們再看cloudline,它是定價的問題。對我們而言,cloudline是一項非常大的業務。如果操作得當,我們就能獲利。但我們隻需要确定每一次交易都是一次過,要考慮遠期的價格會是什麼。因為我們基本上不想做讨價還價的生意,産品賣虧了還有什麼意義?”

還有,這些交易都沒有一股強大的銷售力量,銷售人員獲得了潛在客戶,然後轉交給工程銷售。

ps : 據stifel總經理aaron rakers稱, cloudline伺服器相比一級買家,銷售給二,三級使用者會有更多的利潤。hpe的一級超大規模業務已經有了一些戰略收縮。

此外,雖然hpe ceo稱超融合做的不錯,但仍有更新空間。gartner将hpe列為超融合與內建系統魔力象限的上司者,emc第二,nutanix第三。gartner的研究人員表示:“hpe提供各種設計點的多種融合,超融合,參考架構和點系統。但作為衆多領域的成交量市場上司者(包括刀片和機架伺服器),邏輯上hpe應該在該市場成為上司者。”

由于nutanix隻是一家超融合廠商,那麼擁有hc 380的超融合系統的hpe就不是一家上司廠商。gartner指出“hpe在hcis領域姗姗來遲,而且相比更多現有的供應商,經常性缺席競争超融合評估。”

存儲

整體概況:在全閃存陣列業務中,hpe 3par全閃存陣列營收年同比增長100%,年度營收運轉率為7.5億美元,相比netapp的10億美元與pure的6.31億美元。我們的感覺是dell-emc在主導該市場,然後是netapp,hpe,pure。

q: 那麼hpe對于存儲方面的看法是?

meg whitman:全閃存現在占我們3par産品組合的50%,但有趣的是,它仍然僅占資料中心的10%。是以,我們在全閃存業務上看到了更多的營運空間。我們正在推出新的删重技術會使得我們在全閃存陣列上有進一步提升,因為在我們的産品組合中是有一處缺口的。

亮點分析

hpe相比其它全閃存陣列提供商,dell-emc擁有5款全閃存陣列産品——xtremio、dssd、全閃存vmax和unity,以及一款全閃存isilon産品。netapp則有3款産品——ef系列、前段時間才收購的solidfire以及全閃存fas。pure有flasharray,還有正在開發的flashblade。反觀hpe僅有一款全閃存3par。這似乎不足以覆寫例如高速分析、向外擴充型雲服務以及檔案通路等逐漸發展的全閃存陣列使用案例。

也許hpe認為兵在精而不在多。也許hpe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hpe有大量的伺服器産品,以及相對較少的存儲産品。

我們在回顧一下曆史——自從惠普拆分其pc和列印 機業務之後,whitman仍然在嘗試通過剝離其它拖後腿的部門來給公司減負。但雲計算之戰不會因為它的調整而止步不前,來自amazon和google等企業巨頭的競争從未停歇。這些競争對手通過現收現付的方式提供相同的産品和服務,削弱客戶對hpe伺服器,軟體和儲存設備的需求,讓它們不再想要采購通常用于處理該類任務的昂貴硬體。

也就是說,為了争搶份額,whitman手中握有的50多億美元不久可能将用于例如存儲和網絡領域較小企業的收購。盡管whitman在電話會議中并未提及。

一些企業選擇從競争對手那裡購買外包雲服務,但也有很多公司仍然想要建構自身的資料中心。曾經有相關消息人士稱,為了豐富自身産品線,hpe近期将simplivity作為一個潛在收購目标。

不過,hpe可能還會考慮其它初創公司或上市公司,例如pure或是梭子魚。

hpe對這些收購目标未予置評。pure和梭子魚發言人對此也沒有立刻回應。simplivity ceo doron kempel未予回應并稱會專注自身業務建構。

現在我們來扒一扒hpe正能量的收購案例:

2010年9月份,23.5億美元收購3par;

2015年3月份,25億美元收購aruba networks;

2016年8月,2.75億美元收購silicon graphics;

而存儲領域其它收購選項:

收購pure =29億美元;

nimble=7.8億美元;

網絡安全領域收購選項:

梭子魚=13億美元。

惠特曼還看到了新興業務裡的機會,例如混合雲,客戶購買hpe等公共雲和裝置用于自身的資料中心。

但話說回來,無論hpe的目标是什麼,投資者必然将支援更多的收購活動。而公司的壓力可能導緻hpe進行更大的賭注。雖然該公司保留了其服務和軟體的關鍵部分,但它必須繼續前進到新的市場。存儲或網絡安全亦或其它,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