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傳奇人生

公元前475年,進入戰國時期起,各諸侯國在曆經250多年的征戰後,終于被秦王國各個擊破,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的局面,實作了統一。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傳奇人生

在秦朝之前,曆史上統治者最高的稱号是“王”。商、周時君主都稱為王,後來周王室日漸衰落,群雄并起,各諸侯國君也相繼稱王。後來,經過10年左右的征戰和兼并,其他六國相繼告敗,成了階下囚。秦王面對自己取得的巨大成就,深感“王”的稱号不能夠顯示自己顯赫的地位。于是命王绾、馮劫、李斯等人與精通天文地理、博古通今的博士們商議,議帝号,傳後世。

經商議後,那些大臣決定尊稱嬴政為“秦皇”,皇帝自稱為朕,皇帝的指令即為“诏”。但嬴政認為應該采用上古帝位号,稱”皇帝“,并立即制命天下,在制命中,嬴政決定自稱”始皇帝“,後世繼承王位者以數計,即二世、三世……直到萬世,傳之無窮。至此,“秦始皇”就成了秦王嬴政的稱号,皇帝也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專用稱号。後來,為了神化皇權,秦始皇又規定了玉玺制度。由他親自下诏,李斯書寫,再由工匠制成的玉玺,上面勾畫五條龍,方四寸,并镌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玉玺,成了皇權的象征。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傳奇人生

随後,秦始皇為了加強集權,對原來的中央和地方管理體制又進行了改革,在中央設立了三公九卿,在地方實行了郡縣制,所有官吏均由皇帝任命。以三公九卿為主的中央行政機構,是秦朝封建專制主義體制的核心,是絕對聽命于皇帝的最高機關。所有官員互相牽制、加強監察,對秦王朝的統治起到輔助作用,但各項政事的處理和決斷,是完全取決于皇帝,就連丞相也無決斷權。

為了加強皇權,秦始皇加強了思想控制。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焚書坑儒”;

公元前213年,在秦始皇鹹陽宮中舉行的盛大的宴會上,有博士儒生向秦始皇提出了以前統治者使用的分封制的問題,建議秦始皇遵循舊制;但當時的丞相李斯認為,不同的時代,就當有不同的統治方法,并出言譏諷這些博士儒生借古喻今,使得百姓的思想混亂,實為迂腐。是以,李斯向秦始皇提議,将秦朝以外的書籍通通燒掉。并明确規定,天下人不能藏有《詩》、《書》等,天下人不得談論《詩》、《書》等。根據李斯的提議,秦始皇下令在全國各地“焚書”。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傳奇人生

早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時,曾受到齊國的方士徐福的蠱惑,他投其所好,告訴秦始皇東海之中有蓬萊仙山,并宣稱隻要挑選數千名童男、童女,乘幾十艘大船,帶足禮物,便可入海求見仙人,求覓長生之術。當年的始皇帝信以為真,随即按照徐福說的去做,結果徐福卻率船東渡,一去不回。

随着一統天下的大業的完成,秦始皇祈求長生的欲望越來越強。

後來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又派方士盧生去尋找仙人及長生不老的仙藥,但盧生也是空手而歸,一直以各種借口拖延。後來,盧生等人深知不可能永遠欺瞞下去,便開始四片散播謠言,說仙藥求不得是因為秦始皇獨斷專權,性格暴躁。秦始皇苦等仙藥長久不得,心中起疑,但四處搜尋盧生等一竿人等。但是尋求仙藥之事早已天下皆知,盧生的出逃使得百姓們全部議論紛紛。秦始皇知道後,對于盧生的行為深表痛絕,大怒,誓要追查到底。遂下令審訊儒生,這些人互相告發,共查得460人,全部被活埋于鹹陽城外的骊山溫谷。是以,後世也叫骊山溫谷為“坑儒谷”,據說直到現在,這個地方的土全部都還是紅色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雖然加強了思想控制,但是,對于中國文化來說,則是一次嚴重的摧殘,标志着封建文化專制主義的到來。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傳奇人生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的時期,秦國是消滅其他六國才統一天下的,但是由于當時的戰國七雄并立時間太久,各國在文字、貨币、度量衡等方面有很大差異。是以,秦統一六國後,為加強統治、維護統一,實行了統一文字、貨币、度量衡的措施;而文字、貨币、度量衡的統一,在中國曆史上有重要地位,成為維護中國封建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傳奇人生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先秦時期就存在着衆多的民族。秦朝統一以後,秦始皇南伐越族,北擊匈奴,并通西南夷,不斷開疆拓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鞏固統一天下所取得的勝利結果,秦始皇于公元前214年派禦史祿負責開鑿了靈渠(位于今天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興安縣,是以也被稱作興安運河。靈渠的開通,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解決了糧草運輸等問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為了防禦匈奴,決定繼續修建規模龐大的萬裡長城,秦始皇命剛剛奪回“河南”及榆中的蒙恬,開始在北邊沿黃河修築長城。經過數十萬民夫的日夜勞作,曆時幾年之久,長城終于建成。秦長城主要由三段構成。西北段,在今甘肅岷縣,東至九原,即現代的標頭市西北。北段,即今河北蔚縣。東北段,從代郡到遼東碣石,總長達5000餘千米。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傳奇人生

強大的秦王朝從建立到滅亡不過幾十年,秦朝的滅亡根本原因就在于秦始皇的暴政,主要展現在賦役和刑罰兩方面。秦朝的賦稅可分為田稅和口賦兩種,據漢代董仲舒所記錄,秦朝賦稅“二十倍于古”。另外,秦朝時期,一般人民從15歲開始服役,至60歲。一生中須正率一年,屯戌一年,每年還得更卒一個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六國的貴族和百姓特别是原六國的舊貴族,反抗情緒尤為強烈。為了鞏固統治,秦始皇采用了嚴厲的鎮壓手法,開始施行嚴峻的刑罰。其明目繁多,以死刑、肉刑、徒刑、連坐最為暴戾。且秦朝的種種刑罰,主要是針對農民和奴隸,對其往往輕罪重處。其嚴苛程度令人發指。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傳奇人生

秦王朝時期不斷地大興土木,修建宮殿,曆史上的阿房宮即是秦朝之最。阿房宮規模之龐大,東西500步,南北50丈,宮中可容納上萬人,其宮殿之高,可将5丈的旗杆立于其中。阿房宮作為秦始皇舉行朝會、慶典、商議國家大事的場所,其設計無不展現出身為皇帝的尊貴。秦始皇不僅活着時候要享盡人間榮華富貴,而且死後仍要窮奢極侈,為自己在骊山修建了規模宏大的陵墓。在他剛剛即位時,便開始為自己修建墓室,實作統一天下的霸業後,更役使數十萬人繼續建造,其陵墓高120多米,周長2167米,陵下“穿三泉”,下銅而緻椁,内藏各類奇珍異器,還令工匠巧設各種機關,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長久不滅。且除陵墓主體外,陪葬的工程龐大,有兵馬俑和銅赤馬,時至今日,考古專家已發掘了3個秦兵馬俑坑,出土的兵馬俑與真人大小無異,造型生動逼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确定為世界文化遺産。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傳奇人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最後一次出巡中病死于沙丘宮。據史書記載,在秦始皇病危期間,曾留下遺诏賜位于扶蘇,但是遺诏落到了趙高和李斯手中,二人決定秘不發喪,知道秦始皇死訊的隻有胡亥、趙高、李斯及秦始皇身邊的幾個宦官。幾人商議後決定将秦始皇屍體放在辒辌車中運回鹹陽。時值七月,天氣炎熱,且為了掩蓋屍臭,用随後的車載了一石鮑魚,是以。另一方面,李斯、趙高、胡亥三人暗中勾結,篡改了遺诏,立胡亥為太子,并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了公子扶蘇。後胡亥以太子的身份于鹹陽主持了秦始皇的葬禮,并繼承了皇位,即“秦二世”。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傳奇人生

秦始皇一生僅50年,但他這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即是千古第一帝,開創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的多民族國家,并且統一了文字、貨币、度量衡等,對後世影響深遠。另一方面,又是一代暴君,其後期的嚴苛暴政導緻了秦二世的滅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