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人紀弦詩歌《你的名字》賞析原詩:紀弦賞析

作者:讀睡
詩人紀弦詩歌《你的名字》賞析原詩:紀弦賞析

《你的名字》

用了世界上最輕最輕的聲音,

輕輕地喚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

寫你的名字,

畫你的名字,

而夢見的是你的發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燈,如鑽石,你的名字。

如缤紛的火花,如閃電,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燒,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樹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樹上。

當這植物長成了參天的古木時,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來。

大起來了,你的名字。

亮起來了,你的名字。

于是,輕輕輕輕輕輕輕地呼喚你的名字。

這首詩具有意象與旋律之美。詩人創造性地以戀人的“名字”作為全詩的構思中心和中心意象,并以色彩缤紛、令人目不暇接的比喻,圍繞中心完成全詩的意象結構,以戀人的名字借代戀人本身,對戀人“你的名字”的鐘愛和贊美,正是對戀人本身的鐘愛和追求,這也使全詩增加了一層含蓄的意味。

《你的名字》一開始,就出現了詩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用第一人稱的呼告語呼喚戀人的名字。如果詩人把“你的名字”具體化,全詩就會因那種特定的限指性而減色。抽象的“你的名字”的泛指性,能将個人的感情經驗提升到普遍性的層次,引起讀者對不同名字的美的聯想,進而共同參與審美創造。在第一、二兩節中,“呼”“喚”有聲,是聽覺意象,“寫”“畫”有形,是視覺意象。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見”則應該是如真如幻的意覺意象了。在第三節中,詩人以一系列比喻來比拟戀人“發光”的名字,而詩人的才華也于此“發光”。這一節連用七個比喻,雖然都用“如”字構成明喻,但卻無單調之感,這主要是因為:其一,運用了博喻這一藝術手段。人常說“好有一比”,詩人卻連用七比,有強烈的印象趣味。其二,在意象的強度和語式的幅度上多加變化。“日”“星”“燈”“鑽石”“缤紛的火花”“閃電”以及“原始森林的燃燒”等,同為“發光”,但光亮的程度各異,它們并置在一起,可以看到殊而不同的變化,也可見詩人求異性思維在這裡作扇形展開。第四節也頗為精彩:“刻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樹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樹上。”海枯石爛的戀情,在這裡得到了一種特殊的美學方式的表現。總之,第三節寫“發光”之“亮”,第四節寫“長成”之“大”,角度雖各有不同,但像四面八方的箭矢都奔向一個紅心,詩人花樣翻新的贊美詞都是奉獻給一個芳菲的名字。

《你的名字》雖然不講究腳韻,但它卻追求圓順而流暢、優美而動聽的旋律,宛如一曲悅耳清心的輕音樂。它的旋律美的形成,一是由于“複沓”。第一節的“最輕最輕”和“輕輕地”乃至“每夜每夜”,是緊相承接的反之複之的語詞複沓;第二、三兩節中連用七次于每句結尾的“名字”和“你的名字”,是同一句型的接連複沓;第四節前三行“刻你的名字”以及二、三兩行的“在樹上”與“在不凋的生命樹上”,是句首與句尾的短語複沓;結尾一節七個“輕”字的連用,是同一詞語在句中的複沓,而這一節每一行結尾的“你的名字”,則又是句尾位置上的複唱了。複沓渲染出濃郁的氛圍,傾吐出噴薄的激情,結構出獨特的旋律。試想,如果取消了複沓,這首詩便不會有這種動人的風情了。構成旋律美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回環”。例如開篇一節和全詩最後一句的“于是,輕輕輕輕輕輕地喚你的名字”,構成了首尾的重複與呼應,即整篇美學結構的大回環;詩的第三節的四行,承接第二節末句“而夢見的是你的發光的名字”,構成近距離節與節的回環;第四節的六行,是對第二節前兩行“寫你的名字”與“畫你的名字”的承接,這是遠距離的節與節的輝煌。值得注意的是,最後一節首句“大起來了,你的名字”與前一節末句“你的名字也大起來”,構成連鎖式回環;第二行“亮起來了,你的名字”則與第三節構成遙應式回環,而“亮起來了”又和第二節末句“發光的名字”互相照應,像夜晚的原野上兩盞互相呼喚的燈光。總之,有了多變化而求統一的複沓與回環,讀這首詩的“每夜每夜”,就猶如聆聽一首深情曼妙的謠曲了。

(内容來源于網絡,僅供交流學習)

詩人紀弦詩歌《你的名字》賞析原詩:紀弦賞析
詩人紀弦詩歌《你的名字》賞析原詩:紀弦賞析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于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莺飛》。詩友們筆耕不辍,詩社砥砺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秀詩作,出品優質詩集,朗誦優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

讀睡詩社 出品詩集

詩人紀弦詩歌《你的名字》賞析原詩:紀弦賞析

《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莺飛》

喜歡詩人紀弦詩歌《你的名字》及朗誦嗎? 單選

0人 0% 喜歡

0人 0% 不喜歡 投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