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真的确定做好網絡測試的準備了嗎?

在網絡工程師和IT管理者的日常網絡營運、規劃和向最終使用者提供最佳體驗的過程中,深入了解一個特定網絡的運作方式能夠給他們帶來寶貴的優勢。網絡資源實際上是怎麼被消耗的?網絡是如何響應故障場景的?了解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僅關系到網絡工程的好壞,也關系到業務的好壞,而企業網絡測試則有助于滿足

這個需求。

制定規劃

在遇到一個新客戶或開始一個新工作時,首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查閱網絡文檔,如圖表、電子表格和裝置配置。如果沒有文檔可以查閱,那麼則要開始一次全新的探索過程。

在一次典型的探索過程中,采用一個有條理的企業網絡測試的方法對于獲得大量資料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從一個好的電子表格中擷取必要資訊,能夠快速

高效地指導整個過程。例如,第一步可能是擷取裝置名稱與位置、代碼版本、序列号、上行鍊路端口、激活的路由協定和密碼。這并不是網絡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

這些資訊彙總到一個位置對于網絡營運團隊而言絕對是非常有意義的。

了解網絡的實體和邏輯拓撲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不清楚網絡的日常工作方式,那麼網絡運維在故障修複過程中會步履維艱。有一些軟體用一次掃描就能夠動态生成圖表和重要的分析結果,但是企業并沒有文檔記錄,并且也很可能沒有軟體可用。

使用已有的工具

目前有各種價位的企業網絡測試軟體工具可以使用,如SolarWinds、ThousandEyes或Paessler,但是網絡工程師目前已經有許多免費的工具和内置工具可用。

例如,在一個大型的思科身份驗證服務引擎(Cisco Identity Services Engine)部署中,工程師需要知道網絡中有哪些交換機平台,他們運作着哪些代碼,使用了哪些虛拟LAN,以及流量是如何通過WAN傳輸到分支網絡和傳回總部的。

在沒有軟體工具可以使用的情況下,網絡工程師可以使用指令“show cdp

neighbors”手工抓取思科網絡,慢慢建立起LAN的拓撲結構。使用像traceroute這樣的簡單指令,以及各種可以發現增強内部網關路由協定

(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和邊界網關協定(Border Gateway

Protocol)友鄰的show指令,就可以快速确定WAN流量的傳輸路徑。确實,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特别在站點較大和缺少程式設計知識的

情況下,但是它會精确展示中間分布層與主分布層的連接配接方式,以及分支網絡連接配接WAN的方式。

而且,如果不清楚流量在穩定狀态和故障狀态下的傳輸情況,則很難了解一次當機發生的原因,也很難去內建新的技術。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

ISP-A出現故障時,ISP-B的出口不會接管工作?如果網絡工程師了解網絡的拓撲和流量方式,那麼他/她就知道有一種可能是沒有配置故障恢複,二是故

障轉移到ISP-B需要耗時30秒鐘,這期間的服務中斷是一種正常現象。

确定WAN鍊路的帶寬使用基線也是企業網絡測試的一項必要工作。要使用現有的資源。即使是最簡單版本的SolarWinds也能夠分析一對思科ASR路由器中WAN接口之間的進出流量。Paessler的免費版PRTG也很可能能夠采集一組特定裝置和鍊路的資料。

最後一步:測試網絡

得到了一個關于網絡資訊的全新電子表格、準确顯示拓撲和流量流向的網絡圖表及全面了解網絡流量基線,就可以開始測試網絡的各種故障場景了。這個

過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盡管如此,了解網絡真實運作方式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路由重聚是否按預期方式進行?在一個關鍵任務交換端口中斷時,生成樹協定

選擇了哪一條路徑?

對于許多網絡工程師、IT管理者和運維團隊上司而言,要想真正深入地了解網絡是一個很難的工作,是以應該先從簡單的入手。要先擷取清單資料,然

後從它開始着手。沒有什麼文檔是完美的,也肯定沒有一成不變的文檔。總之,全面了解網絡裝置、拓撲和流量基本資訊既有助于了解網絡資源的消耗方式,也有助

于向最終使用者提供最佳體驗。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年04月18日

本文作者:Phillip Gervasi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