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型資料中心靈活性和效率提升的承諾,在過去幾年,高度融合的資料中心基礎設施一直是it趨勢中最熱門的話題。在interop itx大會上,企業戰略集團(esg)的分析師為企業的技術發展和實施提出了一些建議。
esg分析師dan conde表示,超級轉換系統以及其前身的融合基礎設施對于一體機大型機系統來說,都是一種技術再現。大型機讓位于it基礎設施,這是一種最佳方式。
conde說:“我喜歡這樣的世界,我們可以選擇并建立我們想要的系統。”盡管選擇it元件的這種自由也會有一定的代價,這導緻了企業對融合系統和超融合技術的興趣。
conde說:“我們試圖混合搭配,讓他們工作。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it供應商社群和标準機構的集體失敗,使這樣的事情以一種完全透明的方式工作。”
像flexpod或vblock這樣的融合基礎設施将計算,存儲和網絡內建在一個系統中,并将其與管理軟體結合在一起,esg分析師jack poller說,“當你有問題的時候,可以找這個供應商進行投訴處了解決。”他說。
擴充這種類型的環境需要添加另一個完整的機架。他告訴與會者,“你還要把所有的工作都整合在一起。”
poller說,超融合基礎設施通過為存儲,網絡和計算資源提供一種類似樂高積木一樣的方法,并使用軟體将它們集中到一個池中,使內建概念進一步發展。這使得能夠在較小的規模上進行縮放。他說:“超融合的重要性在于軟體堆棧。”
conde指出,目前來看,高度融合的系統基本上都是關于存儲資源的聚合,這其中包括來自nutanix和simplivity(hpe今年早些時候收購)的系統,啟用軟體定義的網絡可能需要額外的專門軟體。
他表示,對于企業it專業人士,在提高靈活性的壓力下,要求他們将硬體置于本地部署資料中心,超整合是建構私有雲的一種方式。
他說:“不要擔心,如果企業想在辦公場所采用雲計算,則可以使用超級轉換的基礎設施。”
esg公司調查發現,308名受訪者中有70%計劃使用超融合基礎設施,15%的受訪者表示現在使用。56名受訪者表示計劃使用融合基礎設施,32%的受訪者表示已經部署。
根據esg公司的研究,用于融合和超融合基礎設施應用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改進的服務和支援,改進的可擴充性以及增加的虛拟機配置靈活性。conde說:“這是使我們的私有雲像公共雲一樣具有競争力的一種方式。”
這個調查還揭示了企業對技術的關注:關于資料區域的性能問題,擴充時缺乏靈活性和供應商鎖定。
esg公司還發現,被調查的308個受訪者中有70%表示計劃堅持傳統的it基礎設施最佳方法。
esg表示,雖然許多組織部署或計劃部署融合/超級轉換基礎架構,但根據其統計,他們并不認為新系統将會完全取代傳統的内部部署基礎設施配置。
本文轉自d1net(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