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交網絡與“資料寡頭”

一般認為的社交網絡“去中心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幻覺或誤解。每人都有麥克風,每人都是一個中心,甚至每人都是一個平台,隻是被使用者終端所蒙蔽的表象

麻省理工大學教授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獲得今年的圖靈獎。日前有報道說,這位網際網路發明人認為,将大量的時間精力花在社交網絡上,對網際網路發展是一件不利的事情。

社交網絡被視為網際網路發展中最重大的一個變革。正是因為它,網際網路不再是單純的“資訊海洋”,而是深度嵌入人們的社會生活;所有網際網路運用都顯性或隐性地建立在社交之上,為“以人為中心的萬物互聯”開辟了前景。

但網際網路發明人為何憂慮呢?伯納斯·李的理由是,所有的個人資料、關系網絡,以及其他資訊都被限定在了某個特定的社交網絡中,網際網路企業大規模采集個人資訊,推薦他們認為我們可能喜歡的内容,甚至通過科學和網絡機器人操縱系統散播虛假資訊,進而達到其政治或經濟目的。

普通人對社交網絡不是無所擔憂的,例如資訊碎片化、閱讀快餐化、認知淺表化;而且社交網絡增強了虛拟交往,使人在現實中更加孤寂和冷漠,更傾向于作為觀看者而生活,随時準備秀自己,随時準備将現實中的災難痛苦作為資訊發送出去,而不是有所作為;還有更加容易失去個人隐私。

這些固然不是無所依據,但更重要的是,一般認為的社交網絡“去中心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幻覺或誤解。每人都有麥克風,每人都是一個中心,甚至每人都是一個平台,隻是被使用者終端所蒙蔽的表象。一個使用者可以友善地通過社交網絡來辦各種事情,其實也是被綁定在了社交網絡服務商身上。它們制定規則;它們發生故障大家都失去連接配接;如果它們想控制什麼也很簡單。

人的任何網絡社交行為,都會被網絡服務商記錄在案。這是社交網絡的預設設定,你必須同意;這也是“大資料”的源頭,你無法删除。這裡面有商業利益,也未必沒有别的利益。誰擁有社交網絡,誰就力量強大。社交網絡掌握了人們的連接配接方式,同時掌握了什麼資訊、什麼人得以與你網上見面的算法,進而也相當于決定了你知曉的内容、交往的寬度、判斷的依據,以及你認識世界的方式、精神世界的圖景。

更加本質地說,社交網絡可能會決定你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在别人看來是怎樣一個人,或許不是你自己完全能夠主導建構的。在所有人都被納入社交網絡,以及社交網絡僅有有限幾家的情況下,類似《駭客帝國》中“母體”般的“總機器”,可能已在萌芽中。終極控制者可能會出現,比如壟斷了人們一舉一動的“資料寡頭”。

這當然隻是悲觀的看法。樂觀的看法是,人類總是能夠找到讓事情變好的路徑。但無論如何,悲觀的看法,聽聽也是不無益處的。(作者系知名媒體評論人)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