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務新媒體遇上大資料個人資訊如何保護?

市民常先生是個“手機控”,近年來,随着微信與政務民生的跨界連接配接更為全面,辦理戶籍業務、車輛違法資訊查詢、預約挂号就診,動動手指輕輕一點,常先生通過各類手機app及公衆号平台就能輕松實作。

不僅限于政務民生,“網際網路+”的觸角已深入生活中方方面面,網約車、訂外賣、買車票……雖然各類平台給常先生的生活帶來便利,但他還是有些顧慮:“使用時需要注冊,我的姓名、手機号甚至地理位置等個人資訊,平台上

都有,會不會被非法利用?”據了解,為保障個

人資訊安全,未來企業在采集資料時

将有國家标準。

名詞解釋

何為政務民生公衆号?

政務民生公衆号,是指由全國各級政府及相關民生部門在微信平台上開設的公衆号(包括訂閱号和服務号),使公民、企業與政府從業人員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本部門的政務資訊與業務應用,使之能随時随地擷取所需的資訊和服務。

數說政務民生山東政務民生微信數量全國第三

●8.3萬個公衆号:截至2015年8月底,全國政務民生微信公衆号的總量超過8.3萬個,其中經認證的賬号占到62.6%。

●覆寫全國31個行政區:除台灣地區外,政務民生微信覆寫全國31個省級(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及香港和澳門特别行政區。同時,加拿大、美國、澳洲等40餘個國家的政府部門也将微信作為“連接配接中國”的新方式,紛紛開通訂閱号和服務号為中國公衆提供資訊和服務。

●賬号總量全國第3名:在2015年省級行政區政務民生微信排名中,山東省以5606個賬号總量排名第3,較2014年上升1位。活躍使用者規模一項排在第4位。

●涵蓋54個領域:2015年,微信與政務的跨界合作應用越來越廣泛,涵蓋公安、醫療、黨政、人社、司法等54個領域。

網際網路+公共服務 讓“群衆跑腿”變“指尖辦事”

移動互聯時代,政務管理與網際網路逐漸走向深度融合,微網誌及微信公衆号已逐漸成為政務民生最重要的平台。據統計,目前我國政務微網誌賬号近28萬個,政務微信公衆号已逾10萬個。

作為國内政務民生微信排名前三甲的省份,山東省的政務新媒體較為活躍。據去年釋出的《山東政務新媒體綜合影響力報告》,截至2015年2月28日,山東省縣處級以上機關共開設認證政務微網誌賬号超過3500個、微信賬号2100餘個。青島、威海、濟南、煙台、臨沂成為山東省開通政務新媒體(微網誌、微信)數量最多的五個城市。

大資料運用廣泛 個人資訊擷取成“雙刃劍”?

不僅僅涉及政務民生,網際網路的觸角已延伸至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随着網際網路發展越來越快,手機app、微信公衆号也變得越來越多,與之相應的是我們的個人資訊被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大資料平台持有。

有觀點認為,大資料猶如一把雙刃劍,它給予我們個人及社會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但同時帶來個人資訊安全及隐私保護方面的問題,也正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一系列的事例也印證了上述顧慮。2013年,2000萬條酒店住宿記錄因第三方存儲漏洞而洩露;2014年,蘋果公司icloud漏洞導緻個人照片外傳;今年6月,成都一女子投訴專車向其發送騷擾資訊,揭露了打車軟體洩漏個人資訊的“黑洞”……近幾年,幾乎每年都會發生資料洩露導緻的安全事件。

2016年以來,公安部監測發現查處境内竊取使用者隐私、推送欺詐、垃圾資訊等惡意程式,以及傳播色情低俗、暴力恐怖等違法資訊的違法移動應用8714個,涉及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12家移動應用釋出平台。

出台政策監管 資料采集未來将有标準

工信部相關部門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大資料時代到來後,随着大資料、雲計算技術方式的使用,個人資訊的價值不斷被挖掘、被使用,但是安全保護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基于多年研究大資料的心得,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認為,在使用大資料過程中保護個人隐私,一方面需要司法機關釋出有效的法律判例,對侵犯隐私行為形成輿論壓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大資料隐私保護研究。

“對于個人資訊安全規範的标準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在資料采集階段,對企業收集使用者個人資訊要有合理限制,不是什麼資訊都可以收集;二是對資訊收集之後的管理制定标準。如何在促進産業發展和保護個人資訊安全之間取得平衡,是标準制定工作的難點。如果太嚴,則會阻斷很多資訊的流通,但如果過分強調産業發展,不加管制,就不利于個人資訊保護。”全國資訊安全标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高林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