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作者:衆娛剪輯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諧劇是一種介于曲藝與戲劇之間的藝術樣式,流行于四川。1939年由王永梭試驗、開創。演出時隻有一名演員出場,通過與實際不存在的對象進行“對話”和交流,使觀衆明确角色的規定情境和假設在場的其他人物,以表達一定的故事情節。因運用以幽默、風趣見長的四川方言,寓莊于諧,故名“諧劇”。語言樸素隽永、構思精巧、立意新奇、文學性較高,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當今的諧劇界,也有一位家喻戶曉的諧劇藝術家,王永梭的得意弟子、國家一級演員沈伐。沈伐的表演,從角色出發,張弛有度,收放自如。他極善于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過細膩的舞台動作生動表現,被贊“幽默而不油滑,風趣而不輕浮”。“既不失法度,又有所創新”。

今年已經77歲的沈伐,看上去要年輕10多歲。黑亮的頭發三七分,梳理得十分精緻,黑色風衣外套配一條紅色圍巾,風度不減當年。說話時,他坐白色皮質沙發,背靠印有夫妻二人牽手照的淡黃色抱枕,唇角帶笑,一室溫馨。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我從小生長在長江邊上,家頭開了一個鐵匠鋪。我們家人沒有哪一個搞藝術,就隻有我。我天生就喜歡文藝,算是個文藝少年。”上世紀30年代末,沈伐的父親離開家鄉富順縣鄧井關鎮到重慶謀生。1942年8月,沈伐出生在嘉陵江邊上的自家鐵匠鋪。打小沈伐就喜歡曲藝,那時候四川曲藝類型多樣,人們都喜歡看曲藝演出。沈伐也經常看老曲藝人的表演。“在讀國小的時候,就喜歡我們四川的金錢闆,四川的相聲。”中學以後,沈伐的愛好更加廣泛,“開始喜歡話劇、舞蹈。”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1959年,中學畢業後,四川歌舞演員訓練班到重慶招生,肢體語言豐富的沈伐打着一雙赤腳考進該校。“歌舞演員訓練班是歌舞團成立的演藝訓練班,就是以後省舞蹈學校的前身。在那裡,我開始了壓腿、壓肩、推腳背組合、把杆訓練,踢後腿、劈腿跳、大踢腿等基本功的訓練。民族舞、民間舞、芭蕾舞……什麼舞蹈都在學。”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回憶當年跳舞的情形,沈伐一笑,“作為舞蹈學生我不算差的,有可塑性,才學了半年,就打算帶我出國演出。”當時省歌舞團要到國外演出,因為專業演員人數不夠,就到訓練班選新人。“調了十幾個人,男生就隻有我一個,跳了幾個節目。”遺憾的是,業務上過硬的沈伐,因護照沒辦下來沒能順利出國演出。

1962年,他跳着《快樂的啰嗦》《涼山酒舞》進入了省歌舞團舞蹈隊。“我的專業是舞蹈,從舞蹈學校畢業後我還從事了十多年的舞蹈工作。”《弓箭舞》《采茶撲蝶》《獅舞》《叮叮月琴》《北京的聲音》《馬刀舞》《趕漂》《紅綢舞》,芭蕾舞劇《白毛女》《鬧花燈》等,都是沈伐擅長的舞蹈。十幾年如一日的舞蹈表演、形體訓練,也為沈伐日後的諧劇表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諧劇由安嶽人王永梭于1939年創立。1938年,在川軍某團謀事的王永梭,在隆(昌)富(順)師管區組織的抗日宣傳活動中,創作了自稱為“拉雜劇”的曲藝節目《賣膏藥》。次年,王永梭在泸州市合江縣中學,有川軍參與的迎元旦遊藝晚會上正式演出了《賣膏藥》。1940年,劇作家曹禺評說《賣膏藥》的表演是白描,給予高度評價。1943年,王永梭來到自流井,到茶館、鬧市體驗生活,創作了第二部“拉雜劇”《扒手》。自貢觀衆看後稱贊其異常诙諧,他遂将這一嶄新的喜劇表演藝術形式定名為“諧劇”。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在沈伐家客廳的一面牆上,大大的金黃色的“諧”字雕像,從造型、色彩、質感等方面訴說着房屋主人對諧劇的熱愛。想起第一次看王永梭的諧劇專場演出,沈伐的思緒回到了1963年。“我當時在四川省歌舞團舞蹈隊,老師王永梭在曲藝隊。有時候我們的演出也在一起,有這麼好的機會,可以看他的個人表演。”沈伐回憶,那天紅旗劇場座無虛席,所有人都被王老師精湛的演技打動。“那一看簡直是入了迷,我就覺得應該喜愛諧劇這種藝術。”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在沈伐心中,師父王永梭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藝術天才,應該被大書特書。“諧劇不像揚琴、金錢闆、車燈,是曆史流傳下來的。諧劇這個曲藝形式,是他一個人創造出來的。一個藝術家能夠創造一種藝術形式,能夠形成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流派,産生那麼大的影響,我們老師是大藝術家,是大師。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敬仰!”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1963年開始,王永梭在台上演,沈伐便在台下“偷經學藝”。“自學模仿了他一些節目,像《趕汽車》《賣膏藥》。”當時文藝界提倡烏蘭牧騎精神,要求演員“一專多能”,從事舞蹈專業的沈伐,演歌舞、演話劇、演歌劇之外,還能演諧劇。有一天,省歌舞團小分隊到峨眉山演出,一位獨唱演員生病了節目不夠。領隊知道沈伐平時在學習諧劇,就讓他去應對。他表演的《賣膏藥》引得全場哄堂大笑,“當時白天演了五場,大家正在趕場,效果非常好。之後在下鄉演出,就經常演(諧劇)了。”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諧劇不像北方的單口相聲,也不像上海的“獨腳戲”,甚至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川出現過的一種形式叫“單簧”也和諧劇大不相同。諧劇主要是表演,是通過演員以第一人稱扮演劇本中的一個人物,處在規定情景中,用具體的動作,生動的語言,活生生現身說法地展現出一段小故事。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1939年,王永梭自編自演了第一個諧劇《賣膏藥》後,又陸續創作演出《扒手》《黃巡官》《趕汽車》《開會》《喝酒》等20餘個諧劇。此後又創作演出《在火車上》《打百分》《結婚》《自來水龍頭》等新劇目。

1963年,因為王永梭的一台諧劇專場演出,沈伐深深地愛上這門曲藝。自學、模仿諧劇十多年,沈伐确定了自己以後的藝術方向,也感動了省歌舞團的上司。“我對諧劇特别喜愛特别酷愛,我就立志要學,我要求調到曲藝團,上司也很支援我。”1974年,沈伐正式從歌舞團調到曲藝團。“我們老師在曲藝團時也聽到過我在學諧劇,對我有所耳聞。”

那時,王永梭不能登台,隻能在幕後管服裝、道具等,團長便安排王永梭指導沈伐排演諧劇。“王老師很願意教我。有個學生來學習諧劇,他感覺是個好事情。”王永梭給沈伐排的第一個戲是《十二點正》。“老師手把手教,一段段幫我排。第二天覺得不行,又重新來過。”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諧劇是笑的藝術,但在當時,喜劇并沒有現在這麼受歡迎。為了符合當時的審美需要,沈伐的第一個諧劇在王永梭的把關下,改了又改,排了再排。“演出第一場,老師幫我拉幕。我在台上的時候,他比我還要緊張。看着觀衆有了笑聲,有了掌聲之後,他比我還要高興。”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一個想培養親傳弟子,一個想得到師父真傳,王永梭和沈伐應節合拍。“老師給我排戲、講諧劇的道理,我跟他相處得越來越好,正式成為他的入室弟子。”

沈伐非常喜歡這一藝術形式,又有10多年的自學基礎,在諧劇“開山鼻祖”的細心指導下,他很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諧劇演員。“王老師帶着我走南闖北,一路風光。我所有的榮譽都是諧劇給我的。”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2005年,參與拍攝由張剛執導的戰争喜劇《王保長歪傳》。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2006年,沈伐與劉德一、李伯清、媛鳳主演由謝洪執導的荒誕情景喜劇《王保長今傳》(又名《王保長今傳之保長出山》)。同年,沈伐參與拍攝由謝洪執導的荒誕情景喜劇《王保長今傳2》(又名《王保長今傳之海選記》)。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2008年,沈伐與廖健、李麗波、李雅希、林曉東聯袂主演的40集川味勵志喜劇《兄弟姐妹》,劇中飾演王傻傻。2009年,沈伐與張國立、張嘉譯、趙濤等聯袂出演根據喬瑜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家庭劇《大生活》,劇中飾演劉戶籍。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2010年,出演由王帥投資并導演的電視電影《黃雀》。随後,參與由四川電視台sctv-3拍攝的方言劇《保安隊的幸福生活》。同年,參與拍攝由毛衛甯執導的30集電視劇《汶川故事》。2011年,參與拍攝以反映“5.12”特大地震後災區孩子成長曆程為題材的影片《夢想之夏》。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2012年,沈伐與劉亞津、叮當等聯袂出演由遊曉錦執導的川味電影《笑過2012》。同年,與何杜娟、王匡等出演由趙起執導的黑色喜劇電影《追你到天邊》。2013年,參與拍攝的以當代新農村建設為題材的電視劇《鮮花盛開的村莊》。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2014年,與劉流、劉雲、蔡琳等聯袂出演由浙江永樂影視制作有限公司投資拍攝幽默喜劇《傻兒傳奇》。該劇講述上世紀20年代重慶青龍鎮的一位傳奇人物樊傻兒的故事。在劇中扮演閻德一。同年,參與由四川廣播電視台經濟頻道聯合貴州電視台影視文藝頻道、重慶電視台時尚頻道道打造的《2014喜劇之王全國電視大賽》第二季,并擔任四川賽區的導師。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2015年,出演由峨眉電影集團發行的喜劇電影《我是鄉下爺》。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2018年,沈伐與嶽紅、方清平等合作主演由彭建偉執導的喜劇片《人怕出名豬怕壯》。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沈伐,1942年8月生,四川自貢人。國家一級演員,諧劇第二代掌門人、著名表演藝術家,四川省第八屆“巴蜀文藝”終身成就獎得主,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59年沈伐考入四川省舞蹈學校,1962年進入省歌舞團舞蹈隊。1976年師從諧劇創始人、表演藝術家王永梭。1982年參加全國曲藝彙演演出諧劇《這孩子像誰》獲文化部表演一等獎。1986年參加全國新書(曲)目比賽表演諧劇《零點七》獲中國曲協表演二等獎,同年該節目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出,成為四川走向央視春晚第一人。1987年,舉辦個人表演專場“沈伐諧劇專場晚會”演出逾百場。1988年再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台,與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嶽紅搭檔演出方言獨幕喜劇《蘭貴龍接妻》。

演出方言劇《抓壯丁》和諧劇《王保長》之後,沈伐便與“王保長”結下了“不解之緣”,諧劇《王保長》演出了3000餘場,還拍攝了近百集電視劇《王保長》系列,家喻戶曉。

諧劇代表作:《這孩子像誰》《王保長》《梁山一百零九将》《蘭貴龍接妻》《零點七》《衛生監督崗》《北川人》等。

四川名人(5):沈伐,一個鐵匠鋪出生的小男孩經曆壹 文藝少年出生鐵匠鋪,打赤腳考進省舞校貳 偷師學藝,演完歌舞劇自學諧劇叁 拜師王永梭與諧劇“牽手”一生肆 将諧劇元素注入方言影視劇中終成名家伍 名家檔案

本文由網絡資料編輯整理而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