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女帝時代”:不讓皇權淪落到貴族手中,女子成了“寄托品”一、日本出現女帝時代的曆史原因二、皇權屬于宗教權威,為日本的女帝出現創造了前提條件三、社會原因四、總結

作者:小小牛仔

在古代史上,女性稱帝的現象并不常見。在中國的古代王朝中,女性地位也隻有武則天一人。但是在6至8世紀的古代日本,居然出現了八位女性帝王,在這樣一個時間段裡居然如此頻繁的出現了那麼多位女帝。這一點是非常值得去研究的,而且女性稱帝這樣的社會現象,日本更早于中國。為何古代日本會出現“女帝時代”?

日本“女帝時代”:不讓皇權淪落到貴族手中,女子成了“寄托品”一、日本出現女帝時代的曆史原因二、皇權屬于宗教權威,為日本的女帝出現創造了前提條件三、社會原因四、總結

影視劇——武則天

日本關于女帝時代的記載最初是在《魏志倭人傳》中的,在公元6世紀到8世紀期間,甚至出現了八位女帝。

關于日本女帝的成因是非常神秘的,而且出現頻率也是非常密集的。縱觀6世紀時期的整個世紀曆史,可以發現女帝的出現和佛教、日本貴族争鬥、與隋朝的外交聯系等因素息息相關的。但是日本的女帝和武則天不同,她們的出現是由于社會的需要,是一種過渡的狀态。

在《日本書記》的描述中,是由伊耶那岐和伊耶那美創造了這個世界,而伊耶那美是位月亮女神,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到日本女性的地位是比較高的。

日本“女帝時代”:不讓皇權淪落到貴族手中,女子成了“寄托品”一、日本出現女帝時代的曆史原因二、皇權屬于宗教權威,為日本的女帝出現創造了前提條件三、社會原因四、總結

對待皇位的态度

古代日本的帝王在最初并非被稱為“天皇”,而是被叫做“大王”。大王是上司着數個部落,并不能擁有真正的世俗權利,在這樣的制度中,隻有祭祀才是真正掌控着部落,因為祭祀是擁有掌控宗教的傳播的。而且在當時,日本的部落中會将權力分成公權力和宗教權威這兩種,而皇權是屬于宗教權威的。與此同時,因為女性由于有着生育的能力,是以就會具備宗教色彩,這一點也為日本的女帝出現創造了前提條件。

帝王之位的繼承制度

在日本的古代時期,關于皇室的主要繼承制度是“兄長傳給弟弟”,是以日本的帝王的第一順位是兄弟,而并非帝王的子女。于是便會出現兄弟相争的局面。同時,兄弟繼承的制度是源于母權制度的衍生,母系制度才會使得皇帝無法将自己的王位傳給自己的子女,而是要傳給同母的兄弟。正是由于日本的母權制度,才會為女帝的出現埋下伏筆。

在日本,女性稱帝的根源在于不讓皇權旁落到别的皇親貴族手中,女帝的實質就是守住皇脈,為了将自己這一脈的統治世代傳承下去。而且女帝時代的出現,也是因為日本的皇室制度将由母系社會朝着父權發展。随着生産力的提高,才使得日本的皇室繼承得以朝着男性轉變。

日本“女帝時代”:不讓皇權淪落到貴族手中,女子成了“寄托品”一、日本出現女帝時代的曆史原因二、皇權屬于宗教權威,為日本的女帝出現創造了前提條件三、社會原因四、總結

日本古代女子

日本貴族的争鬥

日本古代的豪門貴族自存在之日起,就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進而憑借自身的實力去控制皇室。這些貴族會通過與皇室成員進行婚姻的綁定,來分走一部分皇族的權利,而皇室也通過這種形式對貴族進行依附,以此獲得支援。在6世紀以前的日本,大部分天皇的母親都是貴族。這些貴族女性嫁入皇室之後,就會聯合自己的家族來試圖掌控皇室,這一點也是為女帝的出現作了準備。

與此同時,這些豪門大家也會默默積攢自己的實力,通過扶持皇室的未來繼承者或者通過直接取而代之的方式來獲得帝王之位。但是這些都無可避免的會引發流血的慘劇。所謂的這些皇室中的争鬥其實也是日本的貴族之間實力的較量。為了緩和這些争鬥,皇室和貴族之間都會做出一定的讓步,通常的解決方案是擁護一位女性成為皇帝。

女性稱帝,會弱化皇室的權利,同時也會弱化貴族和貴族之間的争鬥。而且對于貴族家族來說,繼位的是家族中的女性,雖然沒有男性繼位的結果令人滿意,但是對這個家族還是有利的。是以,支援女性登上帝王之位,是貴族和皇族在勢力較量之下的一種必然的結果。

日本“女帝時代”:不讓皇權淪落到貴族手中,女子成了“寄托品”一、日本出現女帝時代的曆史原因二、皇權屬于宗教權威,為日本的女帝出現創造了前提條件三、社會原因四、總結

比如元明天皇,在位期間的政局并不安穩,為了平息這些動亂,元明天皇選擇将自己的皇位讓給女兒。在這種方式下,元明天皇還是可以通過太上皇的身份繼續掌控着日本的朝堂。而讓女兒成為女帝這個行為,也是避免了皇子的無辜死亡,同時也能確定皇室的統治權還在自己的手中。

造成女帝這一社會局面的也是為了保持日本朝堂的安定,減少男性為了争奪帝王之位而造成的死傷的局面。日本的第一位女性帝王是推古天皇,她的出現也是因為貴族們之間的争鬥使得皇族的統治變得脆弱,為了維持自己家族的統治,推古天皇的父親便決定讓推古天皇成為一名女帝,這樣既可以得到百姓的認可,同時也可以讓貴族不再通過武力方式進行皇位的争奪。

母權制度

在日本之是以會出現如此多的女帝,其原因也是在于當時的社會風氣還是願意承認女性的地位,而這種社會風潮的根源來自于原始時期的母系崇拜。

日本“女帝時代”:不讓皇權淪落到貴族手中,女子成了“寄托品”一、日本出現女帝時代的曆史原因二、皇權屬于宗教權威,為日本的女帝出現創造了前提條件三、社會原因四、總結

日本在公元前3世紀,還是處于母系氏族時代,整體社會還沒有發展到封建時代,是以被賦予生育能力的女性,在當時的日本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且因為母系氏族的長期存在,是以在日本的曆史中母系崇拜也是被加強的。

在日本的曆史神話中,也不乏關于女性神明的記載,比如說“天照大神”。正是由于女性神明的存在,日本社會對于女帝的存在才慢慢認可。而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室通常是通過“天賦神權”來實施自己的統治,是以日本的女帝不僅有名正言順存在的理由,而且還會因為宗教崇拜而受到百姓的敬畏。

在當時的社會中,女性往往被認為具備宗教或巫蠱色彩的。根據日本的典籍記載,一名叫做皇極天皇的女帝,向上天求雨并得到了應驗。而這種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也說明了女帝出現的合理性。

婚姻制度

日本在3世紀的時候,婚姻制度是“訪妻”的形式,具體來說,就是男性到女方家過夜。如果這個“訪妻”超過三天的話,女方的父母就可以承認這樁婚姻的有效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兩人孕育了子女的話,這些子女都是經由女方家撫養長大的。

日本“女帝時代”:不讓皇權淪落到貴族手中,女子成了“寄托品”一、日本出現女帝時代的曆史原因二、皇權屬于宗教權威,為日本的女帝出現創造了前提條件三、社會原因四、總結

影視劇——古代日本女子

日本在7世紀的時候,社會上流行的婚嫁方式是“招婿”,具體是指男方到女方家生活,而且這種婚姻的主導者是女性。這種婚姻形式是具有強烈的母系色彩的,而且根據記載,女方可以根據自已的意願随時解除這場婚姻。

正是由于這樣的婚姻制度,同時像上文所描述的那樣,豪門家的女性嫁給了皇族,就占據了優勢地位。而且在7世紀時期的日本,子女一般都是和母親這邊的家族聯系更加密切,甚至孩子的名字都是由母親所決定的。這樣婚姻制度的形成也使得古代日本社會出現了女性地位更加尊崇的現象。

根據中國的史書記載:“立一女子為王,事鬼神,能惑衆。”這個記載也從側面說明了日本的尊崇的女性地位。

根據日本的史料記載,對于異母同父的兄妹或姐弟之間的愛戀不算違背人倫,但是對于同母的兄弟姐妹卻是被社會嚴厲禁止的。而且這種現象在皇室中也是很常見的,比如說推古天皇。這種對于同母和異母的完全相反的社會态度,也恰恰表明了日本的母系地位。 當時的日本皇族,出于保持自己這一條血脈的正統性,是以選擇的皇後人選基本上是皇女。直到中國的儒家文化傳播到日本之後,才慢慢形成了男尊女卑的社會觀念。

日本“女帝時代”:不讓皇權淪落到貴族手中,女子成了“寄托品”一、日本出現女帝時代的曆史原因二、皇權屬于宗教權威,為日本的女帝出現創造了前提條件三、社會原因四、總結

随着時間的推移,“招婿”慢慢變成了“對偶”。而在這種婚姻形式中女性的地位同樣也被提高了,甚至女性是掌管着家庭的财産。這時期的日本女性出生起就擁有自己家庭的财産繼承權,在結婚之後不會丢失這份繼承的權利。在這樣一種以女性為尊的婚姻制度中,會讓當時的社會風向偏向将母親視作中心,同時母親也在當時社會中出于血緣的中心。這樣就會慢慢形成以女性為主的倫理觀念。從這一點上也可以解釋為何日本會出現女帝。

日本女帝的出現是因為當時政治和社會的因素,但是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想讓皇族“萬世一系”。在豪門貴族的角度上,繼承皇位的是出身于自己家族的女性,也會使得自己的家族壯大下去,是以也欣然接受了女帝的設定。女帝的出現也避免了皇族和貴族之間無止休的對抗。總之,女帝的存在既受到了當時母系氏族的影響,同時也帶着神秘的宗教色彩,而且還避免了流血的沖突,更能保持社會的平穩。更重要的是,正因為有了女帝時代,日本的社會才得以向父權發展。

參考文獻:

關于日本古代女帝的研究——以治世為中心

“記紀”天皇編年部分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試論日本古代女天皇的産生及其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