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近日有海外部落格對微軟的智能手機作業系統wp下了這個論調:死期将至。對于微軟來說,手機os的失敗,不見得是緻命的失敗。當然,這是一個敗局。】
有一種說法是,移動網際網路是微軟失落的十年。雖然真正意義上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并沒有十年(以08年手機數字流量超過語音流量為起點),但怎麼講也有七八年光景,而微軟的确在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網際網路上泛善可陳——比它在網際網路時代的表現還要糟糕。
在pc時代,windows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蘋果的os一直到今天,也沒有擊敗windows。強大的使用者習慣,是windows的護城河之一(其實令人糾結的是,可能使用者對win95/xp實在太習慣了,造成了他們更新系統的動力不足)。
谷歌曾經試圖用chrome os來搶占一點份額,載體是上網本。這真的是上網本,沒有網絡幾乎就不能幹點什麼。但這個硬體即便很便宜,卻也并不怎麼受歡迎。谷歌的這個企圖并沒有獲得成功。
蘋果将微軟趕下王座的路徑并不是做了一款新的os,而是做了一個新的硬體:智能手機。喬布斯所謂的軟硬結合,根本上的意圖是讓微軟插不進手。從iphone的崛起,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新的os的流行,是要靠一款新的硬體帶動的。
微軟其實并不是沒有機會,它在谷歌的安卓、蘋果的ios氣候并未大成的時候,就琢磨移動作業系統。但它始終無法擺脫windows在桌面上的那種“陰影”,第一代手機上的win系統慘遭失敗。至于後來的wp7也好wp8也好,都已經是蘋果谷歌牢牢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佔有率後的行為。這回,微軟面臨的,就是蘋果在桌面時代的困境。
當微軟意識到它在智能手機領域中已無可能大有作為時,它就必須把目光投到其它硬體上。
微軟下注surface不是沒有理由的,它希望用這個硬體,繼續保持windows在移動端的勢力範圍。這也使得蘋果必須進行防守,于是我們看到了更大号的ipad:ipad pro。兩個巨頭在一個平闆不像平闆上網本不像上網本的東西上投入資源,是因為兩家誰都沒有把握能确定這個裝置不會有其市場。
如果說surface還隻是一種試探,或者說抱着“保不齊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的心态在努力的話,微軟的目光很有可能在vr、物聯網這些新概念之上。微軟的hololens絕不是一個類似xbox之類的簡單的遊戲裝置,它承載的是“下一個硬體”的野心。隻有奠定下一個硬體,才能奠定下一個os。
很難講微軟的野心一定能成功或者不成功,因為今天微軟所面臨的挑戰,其實超過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後者所謂“重新發明手機”,畢竟手機已經被普遍接受,但微軟做的硬體,并不是重新發明什麼,而是真的要發明什麼。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不掌握下一個硬體,就意味着和下一個時代的領袖地位徹底無緣。微軟已經輸掉了智能手機的戰争,下一場硬體之戰,如果再次受挫,那就不是一場小敗局,而是大敗局了。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