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前一陣子,電影圈為一部老電影吵架了。

原因是經典老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重新上映。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

而且這個重新釋出也很有趣:

黑白到彩色,4K修複。

還推出了符合目前美學的新海報。

但問題是,它就在這張海報上

"編劇林進"的簽名被删除。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從舊海報中,我們可以看到:

編劇林進的簽名,不僅脫穎而出,而且位居職工榜首,可以看出其地位的重要性。

為什麼在63年後,編劇變得被忽視了?

這樣,會引起很多人的憤怒。

中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很快發表了一篇長文譴責它,稱"編劇的簽名權是不可侵犯的"。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在懷疑的壓力下,海報被修改了。

增加了"編劇林進"的簽名。

并替換了舊海報。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但事情并沒有消失。

新問題又來了

編劇的簽名順序不正确,放在導演簽名之後。

中國電影文學學院再次提出質疑。

據指出,擅自改變秩序違反了法律規定的"等級權"。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到目前為止,重新釋放的一方還沒有回應。

目前尚不清楚随後的行動是否會被公之于衆。

然而,"編劇簽名"的問題我們很難忽視。

《永不消逝的電波》變成了"永遠消失的編劇"。

在它的背後,折射出中國影視圈的一大亂。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永不消逝的浪潮》是中國電影史上的重要作品。

年輕一代可能是陌生人。

但是在我們的父母之間,幾乎沒有人知道。

它基于真實的事迹,是第一部關于地下黨組織的間諜電影。

自1958年首映以來,它已以電影,電視劇,舞台劇等形式多次翻拍。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經典的rema版本,這是值得支援的。

這次是4K修複和黑白顔色。

年長的觀衆可以重溫過去,年輕的觀衆可以回顧經典。

可惜,這件好事引發了一場風暴,中國影視行業長期存在的問題暴露無遺——

中國編劇的地位越來越低。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橫截面海報也把編劇林進放在第一位

要知道,這部電影的編劇其實是非同尋常的。

"Linkin"不是編劇,而是由三位重量級編劇組成的筆名,分别是:

杜寅, 李強, 黃剛.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這三者都脫穎而出。

杜印多,20歲,赴延安參加革命,曾就讀于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

中央電影局成立後,他被聘為 screenwriter.Com 特約編劇。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黃剛,也在延安留學。

他是我國著名的報告作家、政治理論家和傑出的記者。

在去延安之前,他曾在國民黨的官方電影機構中央電影制片廠短暫工作。

是以,他熟悉國民黨官員和特工的日常狀況。

這段經曆後來成為他為《永不消失的電波》(The Never Gone Airwaves)劇本的重要素材。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最好的是李強。

他是地下工作的傳奇人物,曾任中央特别支部負責人。

也是科學家,研制出中國第一台無線電收發器。

他也是一位經濟學家,曾擔任我國外貿部長。

李強的傳奇經曆,為影片提供了最直接、最動人、最真實的曆史素材。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三位編劇都是革命戰士,這部電影無疑是他們最珍貴的遺産之一。

以這樣一種方式删除它是合理的,即說"不"。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摘自《Straight Outta 4》2017,《馬山烏鴉》

不僅如此,删除編劇的簽名也涉嫌違法。

今年6月1日,新修訂的《著作權法》正式生效。

第17條規定:

影視作品中的影視作品著作權由制片人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品、作品等的作者享有簽名權。

另外,這裡有一個細節要記住。

編劇在所有職位上都處于最前沿。

既然是法律決定的順序,是以發帖人不能随意改變。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這樣的舉動令人困惑:

難道他們真的不明白嗎?

隻是從黑白到彩色,編劇的名字可以删除還是排在後面?

編劇王海林在接受采訪時說:

"誰真的鄙視編劇,無視他們,欺負他們?"這是我們電影和電視行業的人,而不是觀衆,我們自己的人。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這也反映了當下的一個重要問題:

編劇,原本是電影界最重要的工作,卻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過去,中國電影不是這樣的。

雖然電影市場沒有像今天這樣熱鬧。

但當時,編劇們在海報上都很有名,甚至在導演之前就已經出名了。

以1956年的鐵路遊擊隊為例。

編劇排在首位的是編劇劉志曉。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另一個例子是1961年的"紅少女軍"。

故事的頂端是編劇梁鑫。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然後是1964年的"小兵張佳"。

編劇徐光耀的名字還是寫在當初的。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可以說,在當時的中國電影中,編劇是最高職位,是一部電影的核心。

劇本,即"一出戲之書"

有編劇為電影打下基礎,在後期導演、演員甚至上映這些東西之前。

無數優秀的編劇正在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

但。

随着中國電影的逐漸市場化,編劇的地位沒有上升或下降。

如今,當你想到一部電影時,首先想到的大多數事情都是導演或演員。

很少會一下子談論編劇是誰。

宣傳中沒有提到編劇,在今天的國産電影中很常見。

就像去年上映的《Breaking Expert 2》一樣。

在預發行的宣傳片和海報中,寫着演員、導演和電影公司的名單,但缺少編劇李敏和李薇的名字。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于是,香港編劇權利聯盟發表了一篇特别文章,對它進行了批評。

直到這時,《拆彈專家2》的新宣傳材料才做了相應的修改。

香港編劇權利聯盟的創始人之一,編劇任文在接受采訪時說:

"沒有簽名權,我們所做的工作就無法放入我們的履歷中,這确實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另外,寫這部劇花了不少心思,播出時沒有名字的結果,是一種非常委屈和委屈的情況。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新版海報

同樣的情緒也出現在編劇餘飛的身上。

他是一位著名的編劇,曾寫過《外國人》、《穿越鴨綠江》等劇本。

今年《懸崖上》上映時,他派出了一個朋友圈。

"餘玉磊"和"飛凡"這兩個姓氏被連在一起,畫了一個圓圈,表示它們也在海報上。

當然,他不是這部電影的編劇。

這隻是提醒大家,這張大海報沒有編劇(權永賢、張藝謀)的名字。

雖然有些黑色幽默,但還是有點傷心。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有記者采訪過餘飛,為什麼不出現在海報上給編劇簽名的情況?

于飛承認:

"其實絕大多數編劇,包括我在内,如果人們不認識你,那麼這個名字就沒有很大的商業價值。

坦率地說,不簽約編劇已經成為一種商業慣例。

但問題是,如果編劇不簽名,就很難看到。

獲得業務價值也更難。

這把編劇的職業生涯推入了死胡同。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除了沒有簽約編劇,還有另外一個困惑

不要好好簽名。

就像2010年的《趙氏孤兒》。

隻有參與劇本創作的高浩,才被賦予了"劇本前創作"的稱号。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另一個例子是"小時代"系列,"書"和其他電影。

除了編劇的簽名是郭敬明,還有多位編劇被簽約為"副編劇"。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後來,郭敬明在《演員請到位2》中重演了老技能。

在短片《無限》中,他簽約為自己編劇,另外兩人簽約為聯合編劇。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短片《無限》這次動亂的操作,在當時引起了相當大的争議。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正如我之前所說,"簽名"隻是編劇面臨的最基本的問題。

他們也面臨着外部世界制造的問題。

例如,導演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更改了腳本。

根據粵劇作曲家姜玉軒改編的電影《南海十三郎》中也講述了類似的故事。

十三郎寫的劇本被導演改了。

他沒有解釋,而是去找導演提出索賠,他沒有解釋,而是喊了一句強硬的話:

"我是這部劇的導演。我會改變它。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另一個例子是演員水準低,被迫改變劇本。

就在王海林曾經公開嘔吐一樣,甲方要求編劇降低劇情難度。

因為交通明星不能玩,是以台詞不能退縮。

"我們已經很多年沒有寫過兩行了。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今天編劇的處境,已經完全脫離了幾十年前的狀态。

既沒有簽名自由,也沒有創作自由。

似乎整個行業都在與編劇作對。

很多人說國産電影的故事編得太爛了。

這個鍋經常得到編劇的支援。

但面對如此尴尬的局面,編劇們似乎無力改變。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2015年,阿裡影業副總監徐元祥發表演講。

他說,他将不再聘請專業編劇,而是會要求各種手寫故事,以實作創造超級IP的目标。

這一講話立刻招緻了整個影視行業的謾罵。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雖然事件以徐元祥道歉告終,但我們并沒有想到:

他所談論的可能是現在電影和電視界的主流思想。

今天的中國電影市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由,越來越多的資本參與其中。

商業大片的票房收入高達數十億美元。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是以,制作電影的商業性質越來越重。

作為一門生意,精明的商人自然會用最低的成本換取最高的回報。

為了降低風險,影片自然會選擇大明星和大導演。

而不是把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押在編劇身上。

押注一個未知的故事爆炸,或押注幾個熟悉的面孔火?

面對利益,這個決定一定不難做出。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這樣的電影可能會賺錢。

但對于電影工業的發展來說,就像一把刀在慢慢切開一張嘴。

這個行業變得越來越浮躁,很少有人沉思,花時間打磨劇本。

因為無論故事好壞,隻要有明星,有流量進來,票房就不會差。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有很多不好的部分,很少有好的。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而編劇待遇低,早已是業内公開的秘密

寫過《幸福如花》的石中山曾經說過:

"一線編劇每集的報酬高達230萬美元,而一線演員每集的報酬為670萬美元。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幸福如花

結果,圈子内部形成了惡性循環。

在這樣的環境下,新人更難站出來。

人才無處不在,甚至有被"白傷"的風險。

這就像之前在《成化十四年》的劇本中有一個年輕的編劇,卻沒有得到簽名。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對編劇缺乏尊重自然導緻編劇的天賦越來越稀缺。

而編劇的人才,即使是被邊緣化,也必然導緻整個行業無法進步。

相比之下,日韓編劇的地位非常高。

特别是南韓三大電視制作公司Green Snake、Sanyu、PAN娛樂公司,都在采用編劇中心系統。

劇本的權威編劇,再大牌導演和演員都不能擅自修改。

而在演員的選拔中,确定劇名和營銷推廣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發言權。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南韓金牌得主金恩淑

近兩年來廣受歡迎的韓劇《王國》的編劇金寅姬曾表示,Netflix"從不發表任何評論,隻給錢"。

Netflix之是以能夠推出如此多陣的國産劇,背後也透露出編劇、創造的信任和尊重。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在電影方面,南韓導演和編劇願意為精心制作的劇本而傾注心血。

就像導演馮俊晖一樣,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他的消息了。

兩年前,《寄生蟲》獲得了奧斯卡獎。

他的每部電影的劇本都是由他自己和他的搭檔在封閉式的感謝中耐心地建構的。

雖然産量不高,但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

《寄生蟲》編劇韓金元、馮俊晖

尊重編劇,但實際上尊重創作。

這也是影視行業發展最基本的前提。

今天,我們仍然在簽約一位編劇,為此而奮鬥。

看到他的海報,也會被任意删除。

多麼無助,多麼悲傷。

隻有一個"好處"是編劇不簽名的。

這是一部電影再次糟糕的時候,我們隻能責罵導演和演員。

因為,編劇并不存在。

中國電影又是一團糟,是時候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