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剛平整完1650畝土地的,陝西三邊牛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邊牛業公司”)負責人蔣登科又面臨新的愁事:要給土地上種苜蓿作為牛的飼草,但是苜蓿種類有幾十種,究竟哪一種苜蓿既适合給牛食用還能起到造林綠化的作用?每公斤苜蓿籽的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選擇的标準和依據是什麼?
這一切,源于定邊縣營商環境的改善。
土地:特事特辦
蔣登科的公司門口有上千畝空地,2012年,他和當地村民簽下30年承包合同,一次性付清近百萬元的承包款,計劃着在這片地上種植飼草喂養肉牛。
正當他準備開發時,卻發現這片地因為多年無人打理,被縣林業局圈入國有林場。但當地村民認為,哪怕無人耕種,這片地也應該屬于他們。
面對不能确定的土地性質,蔣登科前思後想,隻能選擇購買飼草。但在他心裡,自己種植飼草這個念頭一直沒有放棄。
2019年11月19日,剛調任定邊縣委書記的胡統金到西安市定邊商會調研,三邊牛業公司作為商會會員機關參加座談會,提出了企業在養殖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土地問題引起了縣委上司的高度關注,9天後,定邊縣委統戰部部長劉雲霞帶領相關機關負責人到企業實地了解情況。
“能不能再付一次承包費,把地從國有林場承包出來?”三邊牛業公司總策劃張萬鴻說。企業先按照林地、耕地分别付承包費,暫時擱置土地性質争議,把苜蓿種上,手續随後就補。幫助企業解決困難、促進發展是個好事,但對定邊縣委、縣政府來說,卻要冒風險。 最終,定邊縣決定冒着風險,特事特辦。
定邊縣工商聯主席高志峰三天兩頭往縣林業局跑,溝通協調土地問題。三邊牛業公司所在地定邊縣磚井鎮,組織甜水村駐村幹部、村“兩委”等成立工作組,向村民反複解釋土地性質問題。
3月11日,定邊縣林業局特批下發了《關于陝西三邊牛業有限公司申請承包國有林地的報告》,同意将1650畝宜林地在符合國有林地開發利用政策的前提下,承包給企業經營治理。 “這下,企業發展的基礎就打牢了,未來隻要守着初心好好幹,就不愁發展不起來。”蔣登科期待着未來。
品牌:硬核支援
蔣登科的初心,是做有機産品,讓定邊有機牛肉在高端市場上能占有一席之地。
4月底,定邊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羅志崗的一通電話給蔣登科吃下了“定心丸”。羅志崗主動給三邊牛業公司種植區負責人石耀峰打電話,通知企業送出企業資質、肉質檢測報告等材料,準備給牛肉進行有機認證。 羅志崗說:“市場上對取得綠色認證的食品已經很認可,但我們主動将綠色認證提檔成有機認證,因為企業的産品已經達到了有機的标準,我們要通過檢測、認證,讓大家都知道這個品牌的産品好。”
為了幫助三邊牛業公司打響品牌、銷得更遠,定邊縣扶貧辦承擔起了協助企業架設網線的工作,友善企業在養牛場就能接訂單發貨,提高銷售效率。最近,定邊縣農業大資料平台已經搭建完畢,正在計劃給第一批試點企業安裝終端裝置。三邊牛業公司就在試點企業名單中。
發展:主動作為
三邊牛業公司創辦和發展企業的負責人中,鮮有正規大學畢業的高學曆人才,在申報榆林市龍頭企業的過程中,政府的“保姆式”服務為企業省去了不少周折。
該企業在财務設定方面不規範,記錄銷售收入還是手寫,這與申報要求的電子賬務不符。原本隻是負責收集材料的定邊縣農業農村局業務辦公室主任紀亞文主動進行詳細指導,協助企業重新梳理、填寫财務資訊。
為了幫企業擴大知名度,去年12月,定邊縣總商會在北京舉辦展銷會時,特别組織推介會推薦了該企業的牛肉。推介會到場的400多人中,很多企業家都有意向今年來企業進行實地考察。今年春節前,定邊縣總商會在縣裡釋出新品消息,讓三邊牛業公司一次性銷售了近百份牛肉禮盒。這是自2019年初開始銷售牛肉以來,該企業接到的最大訂單。高志峰說:“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好一些,我們計劃去上海舉辦展銷會,到時候還會繼續主推三邊牛業公司的牛肉。”
來源:陝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