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作者:優家教育

今年,華為集團的“天才少年”計劃又從華中科技大學引進了兩位人才——博士生廖明輝、大學畢業生武敏顔。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而最吸引人的便是這兩個剛剛畢業的學生所拿到的年薪,廖明輝斬獲最高檔年薪201萬元,而大學應屆生武敏顔年薪也超百萬元。

一時間,讓無數打勞工看到了這個世界殘酷而華麗的參差。

同樣是人,他們到底憑什麼?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華為天才少年有多牛?

要說華為的天才少年團隊中最出名的絕對是近期在b站大火的up主“稚晖君”。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他本名叫彭志輝,2020年通過“天才少年”計劃加盟華為上海ai研究所,同樣是年薪百萬。

與其他那些神秘的天才不同,他是一位活躍于網絡的大v,他所做的許多研究,也都公布在了網上,就比如近期的這個傑作——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他制作了一個機械手臂,并蹲在廁所遠端展示了如何用它給一顆葡萄完美地縫針。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為了造出這台機械臂他整整花了4個月時間,經曆了150個版本的修改,但全部成本還不到1萬塊錢。

最值得稱道的是,這個項目在作業系統用上了開源鴻蒙ai,計算平台使用的是華為昇騰atlas邊緣計算平台,全部資料的開發搭建他隻用6天。

這意味着他花了6天時間,就完成了一個十幾人的普通研發團隊數月才能完成的項目,天才之牛,可見一斑。

在視訊走紅後,彭志輝本人也進行了回應,稱這個項目和華為沒有任何關系,但“上司看到還挺高興的,還問需不需要報帳一下制作費用。”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而這也不是彭志輝第一次出圈了,3個多月前,他剛剛因為自己發明的自動駕駛自行車爆火過。

一次騎車受傷的遭遇,讓他突發奇想,将自己的自行車改造成自動駕駛版本。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有過騎自行車經曆的人都知道,人在騎車時最難的就是掌握平衡。

而他在視訊中利用力學知識中的“角動量守恒”,實作了自行車的平衡。

除此之外,他還為自行車安裝了攝像頭、雷射雷達,并設計了一套複雜的算法,讓自行車真正實作了無人駕駛。

這一發明讓計算機科學家、被稱為“java之父”的詹姆斯·高斯林(jamesgosling)也在推特上轉發并加以贊美:

“我雖然看不懂中文但我看得懂工程,自動駕駛自行車做得太好了。”

從最初的想法,到電路設計、算法開發、後期焊接,彭志輝又一個人幹了一個團隊的活,這也是為什麼他在網上被大家稱為“野生鋼鐵俠”的原因。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天才往往也是全才,除了搞學術、玩發明,畫畫、彈吉他、剪視訊等他樣樣都會。

可以說,彭志輝就是那種“除了生孩子什麼都會”的複合型天才。

但恐怕讓你想象不到的是,這樣一個人也隻是出生在一個非常普通的廚師家庭。

而他的父母,最讓人稱贊的教育方式,竟然就是“不管”。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會管的父母“管方向”

談及自己的家庭教育時,彭志輝曾表示:

“父母的教育程度其實不是太高,他們對我的教育沒有太多直接的幫助,但很重視教育。家裡隻有一條規矩,學習成績不能落下,其餘基本是放養的狀态。”

這一放養可不要緊,從小就對家裡電器癡迷的他,經常把收音機、電視、鐘表等電器拆得七零八落,基本上都拼不回去。(現實vs電影,笑)

但父母非但不責備他,還給了孩子更多的舊家電,讓他敞開了去研究,以此來減少家庭經濟損失。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聯考結束的那一年,彭志輝面對着選擇專業的難題,他的父母什麼建議都沒給,隻告訴他:希望他将來能有出息,至少自己能夠養活自己。

看到此,想必大家也明白了,彭志輝的父母其實根本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但他們卻誤打誤撞,剛好滿足了育兒最重要的一環——

對孩子的尊重,以及尊重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成長。

正是這種寬松自由的成長環境,讓一個人的天賦得以覺醒,讓天才保留住了對科學最本能的興趣和求知欲。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也許一提到天才兩個字,總會讓我等普通人覺得與自己相距甚遠。

那麼我們不妨換個說話,其實這也是彭志輝自己說的:

他說自己既不是“天才”,也不再是“少年”,隻是一個“愛折騰的極客”而已。

而那些震驚世人的發明、橫空出世創想,也不過是起源于一個“眼神發亮”的孩子。

天才本與常人無異,所差別者不過是一個想到了,一個沒想到,一個敢去做,一個不敢做,而已。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讓我們再來看看作家劉墉的兒子劉軒。

中學時代極度厭學,還把考過零分的賽車手舒馬赫當成自己的偶像,可以說劉軒就像很多性格叛逆的孩子一樣,學習成績也一塌糊塗。

但劉墉卻和兒子約定:如果兒子能在考卷不留着題目故意不做的前提下也考零分,他就不再幹涉兒子的學業,随他喜歡想幹嘛就幹嘛。

正處于青春期的兒子自然很高興的答應了下,他以為考高分不容易,考零分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可結果卻是,就算亂蒙也總會有蒙對的時候,想要全都答錯也是一個“技術活”。

一年後,劉軒終于拿到了一張零分的試卷,隻因為試卷上所有的題目他都會做,知道要選哪個答案才是錯誤的。

也就在那一刻,他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父母看似放任不管,實則運籌帷幄,而要做到這一切的前提則是,了解自家孩子的性格,才好對症下藥。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莫将放養當散養

衆所周知,張柏芝有三個兒子,而且她并不是個雞娃媽媽,更像是一個佛系家長。

盡管自己是個明星,但張柏芝在孩子的培養上十分随意,在她看來,成績不是衡量孩子成功的唯一名額,是以她從來沒給幾個孩子報過輔導班。

不過前段時間,張柏芝在一檔節目中談到與兒子相處的日常,她表示最近為解決兒子的上學問題,特意帶孩子去參加了一所國際學校的入學面試。

當主持人問到兩個孩子的面試情況如何時,張柏芝卻直言:“好像越來越差這樣子。”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在她看來,家長要給孩子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孩子有足夠的選擇權,孩子成績差隻是一時的發揮失常,讓孩子快樂長大才是最重要的。

在張柏芝的“放養式”教育下,兒子越來越沉迷遊戲,成績也是越來越差。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放養誤區,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沒錯,釋放孩子的天性也沒錯,但前提是要有規則,更要讓孩子擁有敬畏之心。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熊孩子推孕婦事件嗎?熊孩子推倒孕婦,為的是僅僅想知道孕婦摔倒了,會不會像電視劇中那樣流産。

要知道那個孩子當時已經四年級了,不會不知道那是條生命,沒有敬畏心的孩子,太可怕了。

還有孩子因為施工叔叔打擾他看卡通片而割斷安全繩,兩個孩子模仿灰太狼把小夥伴綁起來燒死等等。

脫離了規則的束縛,孩子的天性将在善惡是非間肆意遊走,這就不是放養了,而是放縱,是散養。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給孩子建立規則,培養敬畏心是為了讓他既不傷人更不傷己;讓他清楚玩火會傷及生命、打遊戲會虛度光陰。

規則是放養的基礎,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曾管理一個研究項目,該項目研究不同領域和行業中許多傑出人物的童年。

結果發現,大部分傑出人物在孩提時代,父母都沒有太多的管教,放任他們選擇自己的興趣,但那些父母也都曾想盡各種辦法防止他們半途而廢。

學會長久地堅持和認定目标做事情,對孩子來說無比重要。

所謂的放養,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

剛畢業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的背後都有會“管”的父母

2020年湖北聯考狀元唐楚玥的爸爸在采訪中說,從小我們就不陪她寫作業,但是我們培養她良好的學習習慣。

無獨有偶,2020年黑龍江理科狀元李昀蔚的媽媽,談起他的學習方法,李媽媽也說從小我們就注重他學習習慣的培養。

重慶狀元謝欣穎的父母,從一歲多起就開始培養她的閱讀習慣,這也為她後來的良好學習習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英國哲學家艾蒙斯曾經說過,習慣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壞的主人。

每個孩子都愛玩,天生排斥好習慣,可是一旦好習慣養成,對于孩子來說,将是畢生可用的财富。

願每個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對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