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鮑勃•艾格上司下的迪士尼徹底改變了娛樂産業。接下來呢?

鮑勃•艾格上司下的迪士尼徹底改變了娛樂産業。接下來呢?

[圖檔來源:jeffkravitz/filmmagic名人圖檔庫轉自蓋蒂圖檔社]

鮑勃•艾格上司下的迪士尼徹底改變了娛樂産業。接下來呢?

當鮑勃·艾格(bob iger)看見自己的疆土之廣袤時,他哽咽了,再也沒有能讓我征服的地方了。(戲仿亞曆山大大帝) 至少我等凡夫俗子是這麼想的。畢竟,在艾格上司迪士尼的那些年裡,他展現出了有如亞曆山大般開拓疆域、建設帝國的野心。 美國時間的2月25日,艾格突然宣布将辭去ceo一職,叫人大吃一驚。經過15年的瘋狂收購,他掌舵的迪士尼兼并了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和21世紀福克斯。如今,這位改寫迪士尼曆史的老将朝着退休邁進了一步,比他此前的預想提前了近兩年。 另外一位鮑勃——鮑勃·查佩克(bob chapek)——接過了這一重任,他于1993年加入迪士尼,奮戰至今,接替艾格前是負責樂園、體驗和産品的董事長。艾格本人将作為董事會成員留任至2021年12月,說是“會盡可能多把時間花在公司的創意工作上”。 艾格的離開标志着一個時代的結束,這是一個驚人的增長時期,迪士尼儲備了全球最好的ip,催生了一波模仿者[說的就是你,《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及産業整合,市值翻了兩番。 好也罷壞也罷,娛樂業的格局從此徹底被改變了。 艾格走上迪士尼上司職位時,公司正值辍耕修整的時期。20世紀90年代,迪士尼在動畫電影領域的主導地位開始複蘇,《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阿拉丁》(aladdin)和《獅子王》(the lion king)等大片相繼上映。然而,2000年代中期,随着皮克斯公司的cg(計算機繪圖)技術突飛猛進,2d動畫已經不再流行,《四眼天雞》(chicken little)、《牧場是我家》(home on the range)和《熊的傳說》(brother bear)等卡通片也沒能續寫迪士尼90年代的輝煌傳奇。雖有零星幾部真人電影風靡一時,比如2005年的《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和魔衣櫥》(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但總體而言,時代在變,但迪士尼沒有變。

直到艾格接替了他的前任邁克爾·艾斯納(michael eisner)。

鮑勃•艾格上司下的迪士尼徹底改變了娛樂産業。接下來呢?

出自《複仇者聯盟:無限戰争》(avengers: infinity war) [圖檔來源:chuck zlotnick/漫威影業]

好萊塢頂級ip收入囊中

2006年,艾格上司下的迪士尼公司以74億美元的天價(但物有所值)收購了皮克斯,充分展現了“打敗不了他們,就買下他們”的模式。通過這筆交易,迪士尼受益于這家動畫巨頭的宏偉戰績,而皮克斯的上司也為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walt disney animation)重新注入了活力,促其創下了豐功偉績。迪士尼創作了大量深受好評和影響文化的大片,如《冰雪奇緣》(frozen)、《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和《瘋狂動物城》(zootopia),無一依靠現有知名ip或母公司的并購。 接着,迪士尼在2009年以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漫威。這是一個頗有先見之明的舉動,畢竟當年,漫威影業拿得出手的作品隻有2008年的《鋼鐵俠》(iron man)。那時,漫威電影宇宙還隻是凱文·費奇(kevin feige)内心的一個期許,誰也無法保證《複仇者聯盟》系列電影能夠成為經久不衰的現象。但艾格清楚看到了費奇的潛力,也明白這些潛在作品的價值。後來,漫威制作出了23部好評如潮的電影,無一例失敗,這不僅證明了費奇的遠見卓識,也證明了艾格的管理能力。(艾格表示,在2021年合同到期之前,他将基本專注于創作。) 2012年,迪士尼又以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盧卡斯影業,将迪士尼對《星球大戰》(star wars)系列的興趣從主題公園擴充到了大銀幕。此次收購産生了初步效果,觀衆再次對《星戰》新作滿懷期待,尤其是在令人失望的前傳三部曲之後。然而,打造新三部曲及其衍生故事的努力最終演變成了人多壞事的典型例子,導演和編劇請了又炒,導緻整個團隊缺乏凝聚力。票房成績固然出色[《遊俠索羅》(solo)除外],《天行者崛起》(rise of skywalker)也為新三部曲畫上了圓滿的句号,然而,這一史詩電影系列的宇宙卻被嚴重縮小,暫時隻能在迪士尼流媒體平台上生存,鐵杆粉絲們不禁大呼失望。而《星戰》的未來又将由誰來領航,也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2019年,艾格的好萊塢迂回戰術終于走到了最後一步,這是迪士尼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收購:傳媒大亨魯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的大部分娛樂資産,包括曆史悠久的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福克斯探照燈、fx電視網、國家地理頻道以及hulu視訊網,都被他收入囊中,總價高達713億美元。現在評估收購的成果還為時過早,但迪士尼接手的很多東西都叫人大失所望。是以,艾格表示,未來上映的前福克斯公司出品的電影将僅限于《阿凡達》(avatar)、《猩球崛起》(planet of the apes)、《x戰警》(x-men)和《死侍》(deadpool),而《小鬼當家》(home alone)、《博物館驚魂夜》(night at the museum)和《小屁孩日記》(diary of a wimpy kid)等次要的系列電影将被降級轉移至disney+流媒體平台。 當然,這并不是要削弱流媒體視訊的重要性,畢竟,艾格還得靠它與netflix抗衡。目前,迪士尼的流媒體服務已經吸引了2,860萬付費使用者,而福克斯公司的經典卡通片《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就是原因之一。同時, fx下個月将加入hulu視訊網,如此一來,迪士尼将在流媒體戰争中占據一個面向成人的灘頭陣地。 回顧過往,确實是戰績連連。鮑勃·艾格在迪士尼基本表現良好。僅去年一年,該公司的電影就在全球獲得了130億美元的極高票房,其中包括7部十億美元票房的電影。

鮑勃•艾格上司下的迪士尼徹底改變了娛樂産業。接下來呢?

出自《曼達洛人》[圖檔來源:disney+供圖]

帝國建設的代價幾何

然而,除了數十億美元的收購價,這一切成功又是以什麼代價換來的呢?

雖然皮克斯仍然有能力打造《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和《尋夢環遊記》(coco)這樣的原創赢家,但在迪士尼的管理下,該工作室在2010年代僅推出了11部電影中的7部續集。這些電影都是賺錢的,但《汽車總動員3》(cars 3)在創意上卻毫無長進,關于這點幾乎沒有異議。迪士尼還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皮克斯的品牌,推出了《汽車總動員》的衍生作品《飛機總動員》(planes),一部比《汽車總動員》續集還要過分的番外篇。(皮克斯後來宣布,将停止制作續集。) 迪士尼為引進其它電影公司所做的努力,為at&t與時代華納(time warner)的合并以及nbc環球康卡斯特(nbc universal comcast)鋪平了道路。大型電影公司的數量正在減少。迪士尼将福克斯的名字從它的新ip中剝離,好比推倒戰敗國的領袖雕像,它使用福克斯探照燈的廣告智語更多是為了把内容導向hulu,而不是創作原創電影。 從漫威、《星球大戰》、猖獗肆虐的整合,到完全由數字技術合成的所謂“真人版”翻拍電影紮堆出現,娛樂領域已然成了尋找最新互聯宇宙或現有ip内容的戰場。在艾格的上司下,迪士尼為電影體驗的同質化做出了無人能及的“巨大貢獻”。 喬恩·費儒(jon favreau)是該品牌的代表人才,曾執導過具有影響力的首部漫威宇宙電影《鋼鐵俠》、《奇幻森林》和《獅子王》等“真人實景”翻拍片,以及disney+的新劇《曼達洛人》(mandalorian)。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全能型電影制作人,是迪士尼未來發展的完美化身。問題在于,并非每件事都能或應該達到全方位發展。迪士尼是否試過專注于一個方向? 在《一生的旅程》(the ride of a lifetime)一書中,艾格寫道,他的前任邁克爾•艾斯納很久以前就有過收購漫威的想法,但後來因為認為該公司“過于前衛”而放棄了。如今,迪士尼憑借漫威賺了一大筆錢,顯然,它的目标觀衆是能夠接受一定程度的前衛的。 迪士尼的投資組合已經如此多樣化,但有些作品在大衆眼裡卻仍然“過于前衛”,比如它計劃根據同名lgbt青少年電影改編的電視劇《愛你,西蒙》(love, simon)。 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小衆化娛樂,這類内容或許達不到全方位的要求。迪士尼并未面臨消亡的風險,但就像15年前艾格接替艾斯納時一樣,如果迪士尼能意識到,現在是重新适應時代的時候,那就再好不過了。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