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現在生産資料中心伺服器的大公司都過得很艱難。
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統計資料顯示,在今年第一季度,伺服器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跌了4.6%,跌至118億美元。
idc公司稱,一些較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例如facebook、谷歌(微網誌)和亞馬遜正在推遲購買新的伺服器,以等待英特爾首次推出它的新款資料中心晶片。由于這些科技巨頭是資料中心伺服器的最大買家,是以它們的購買意圖直接影響着整個伺服器市場的興衰。
此外,一些科技公司,如谷歌、亞馬遜和微軟也開始向企業使用者銷售其計算資源。它們的客戶已從自己開設資料中心轉變到了租賃第三方公司的計算資源。這也導緻了整體伺服器市場銷售額的下滑。
在今年第一季度,惠普企業是最大的伺服器供應商。但是,它的銷售額也較去年同期下跌了大約16%,跌至29億美元。idc公司并未說明惠普企業的銷售額下跌幅度為何如此巨大,但是它可能與微軟減少購買惠普企業伺服器有關。
上周,惠普企業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曾提到一家大客戶可能在短期内不會向其購買更多伺服器。但是,她并沒有提到這個客戶的名字。
惠特曼還表示,惠普企業正準備重新評估它是繼續為大型雲計算公司投資經營現有的伺服器業務,還是專注于為傳統公司打造更強大的伺服器和儲存設備——這種業務更有利可圖。
戴爾是全球第二大伺服器供應商。在今年第一季度,它的伺服器營收達到了2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大約5%。idc公司同樣未說明為何戴爾的伺服器銷售額會出現增長。這可能是因為戴爾在2016年斥資670億美元收購emc(易安信)資料中心業務的緣故。
思科是第三大伺服器供應商。在今年第一季度,它的伺服器銷售額同比下跌了3%,下跌到了8.24億美元。
但是,伺服器市場并非對所有制造商來說都是一片灰暗。
idc公司稱,原始設計制造商創下了12億美元的伺服器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2%。idc公司并未點出這些伺服器制造商的名稱,但是它們很可能包括台灣制造商廣達電腦和緯創集團,它們專門為其他公司生産伺服器。
近些年,一些大的網際網路公司如facebook和微軟越來越傾向于設計自己的伺服器硬體,然後外包給台灣公司進行生産。在facebook牽頭的包括微軟和高盛在内的非營利性組織open compute project中,很多公司往往會互相之間分享它們的資料中心設計,以期設計出更高效的伺服器,進而讓合同代工商批量生産和銷售。這樣的伺服器價格往往比大牌公司如惠普企業的伺服器更為便宜。
open compute project組織周三稱,中國電商巨頭阿裡巴巴集團也加入了該組織。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