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作者:文彙網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蒙娜麗莎”也來進博會了。

行進到第四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是貿易投資的重要平台,也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大平台。今年全新亮相的服務貿易展區文化旅遊闆塊中,着眼于文旅需求新變化和消費更新新趨勢,海外ip授權成為本屆進博會新品類。其中,首次引進的海外文化ip,涉及著名博物館(盧浮宮、大英、大都會等)、動漫形象(皮卡丘、小黃人、hello kitty、米菲等)頗為引人關注。

由大英博物館、盧浮宮、大都會博物館等五個博物館ip共同打造的展廳内,在“東西文明結合”的主題下,一幅蘇繡作品《蒙娜麗莎》栩栩如生。

這件作品出自蘇繡非遺傳承人姚惠芬之手,她也是一代“針神”沈壽的第四代傳人。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除了蘇繡版《蒙娜麗莎》叫人過目難忘,姚惠芬繡出的張大千、貝多芬、貝聿銘等人的肖像,同樣惟妙惟肖。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若将視線轉回到姚惠芬成長的江南,她以江南為題的蘇繡作品,誰看了不贊歎一聲“太美了!”

她用中國水墨畫為參照,繡過江南氣質安靜恬淡的小橋流水人家: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傳統的刺繡審美風格偏向高飽和度的色彩,不适合煙雨江南。姚惠芬創新了江南水墨繡法,在她看來“江南的煙雨朦胧,白牆黛瓦,不一定非要用墨來表達,用針也可以!”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在她手裡針線可做筆墨,織布可做宣紙,水墨畫也可以用針刺出來。

看這揮毫潑墨的功底,誰能看出來是刺繡呢。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姚惠芬手裡的針線不僅能繡水墨畫,國畫也能以假亂真。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事實上,姚惠芬最出名的就是中國古典工筆畫刺繡。中國工筆畫講究“有巧密而精細者”。工筆畫刺繡,有過之而無不及。水墨、淺绛、青綠、金碧、界畫……這些工筆畫常見的元素在姚惠芬的刺繡中,全部都有。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姚惠芬的創新意識。她認為,“筆墨當随時代”,刺繡也應該“當随時代”。傳統刺繡是不斷發展的,怎麼創新,用什麼去創新,是刺繡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問題。蘇繡要發展,必須先把傳統刺繡技藝紮實學好,把老一輩刺繡大師的經典作品研究好,把前輩身上的高尚精神繼承好,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法、新的想象力去創作出新的作品,隻有這樣,才能繼承傳統、突破傳統、創新發展。

姚惠芬曾曆時十年探索研究,獨創了一套刺繡技法——簡針繡。

簡針繡有别于傳統概念的亂針繡針法技藝,融合了中國傳統刺繡針法與西方素描技法于一體,以簡為道、以簡為美,以最少的針法、最素的線色、最精的線條構成蘇繡全新的表現形式。“簡針繡”為她捧回了國家發明專利證書,她也開始大力推廣這個新的蘇繡技藝,構成當下蘇繡全新的表現形式與審美内涵。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她的簡針繡作品《素描少女肖像》和《達芬奇自畫像》都讓人歎為觀止。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2013年奔赴英國倫敦大學美術館表演時,她的代表作品《四美圖》與《鄭闆橋水墨蘭竹圖》分别被大英博物館和倫敦大學美術館收藏。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能打通東西方的不同審美,姚惠芬的作品不僅在進博會上很是亮眼,還曾驚豔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同時被大英博物館、倫敦大學美術館、已故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等機構和名人搶着收藏。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2017年,姚惠芬接到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邀請,帶着34幅當代蘇繡作品前往威尼斯,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技藝之美。

其中一幅《骷髅幻戲圖》引起許多國外友人的駐足。《骷髅幻戲圖》原作是南宋畫家李嵩的名作。姚惠芬不僅繡了出來,更是繡了多個版本,在威尼斯雙年展上,就展出了四種不同的針法。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她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從中尋找更合适的針法,同時也是對傳統針法的一種創新和更新。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這位“筆墨随時代”的蘇繡大師被那些無私無畏戰鬥在抗疫一線的白衣逆行者們所感動,内心久久難以平靜。于是,她拿起筆,畫出自己心目中白衣逆行者的形象。并以此為底稿,繡出繡品《向她們緻敬,辛苦了!有你們真好!》,參加線上展出,緻敬抗疫英雄們。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帶着“蒙娜麗莎”參展進博會,這位大師的作品還曾驚豔威尼斯雙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着收藏

綜合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全球藝術精選、藝why等

編輯:王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