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谷歌更新虛拟營運商服務 技術不輸谷歌的國内VNO卻依然面臨政策難題

摘要: 從總體發展來看,project fi确實能夠為無線通信行業帶來一些變革,雖然存在短闆,但最終還是向前發展的。盡管國内的虛拟營運商想要提供類似project fi的服務并不容易,但并非完全沒有機會。

谷歌更新虛拟營運商服務 技術不輸谷歌的國内VNO卻依然面臨政策難題

搜尋巨頭谷歌于美國當地時間7月12日表示,即将提升實驗性無線服務project fi的漫遊速度。以後使用者在國外旅行的時候,project fi的漫遊資料傳輸速度将提升10到20倍。

project fi是谷歌早在去年就推出的虛拟手機營運商服務,由于資費低、流量不清零、共享短信和wifi等優點和創意,引起了行業内外極大的震動。這種震動不僅僅是來源于此項服務本身,更是由于谷歌進入了這個行業所帶來的一些影響和改變導緻的。

在國内,對營運商提速降費的呼聲日漸高漲,那麼營運商能否效法谷歌project fi?其中的難度系數有多大呢?再者,谷歌project fi也并非十全十美,細究之下會發現project fi在開放程度和滿足使用者需求等方面依然存在短闆。

project fi優勢多,提升漫遊速度欲吸引更多使用者

所謂project fi,就是谷歌向使用者提供的移動無線網絡服務。這項服務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在于其創意性的低定價,包月費20美元(約合124元人民币),其中包括短信和wifi網絡共享、無限通話和文本服務。如果超出預算的資料流量,則按10美元1gb的标準收費。

自谷歌推出project fi服務之後,采取的競争措施一直是相對溫和的。開始時,project fi隻能通過邀請碼加入。到今年3月份,谷歌才解除了這一限制。6月,谷歌與美國第八大無線服務營運商u.s. cellular合作,将project fi服務向指定的美國鄉村地區擴充。

市場研究公司recon analytics的分析師roger entner認為:

“project fi比美國營運商向低使用率使用者提供的服務更便宜,比高使用率服務更貴。這在網際網路領域很有意義,高使用率使用者的手機更有可能選擇project fi,經濟學對他們來說沒有意義。”

要知道,美國的資料流量費相當昂貴,1gb大概要10~20美元,一個普通使用者每月的平均費用大概要140美元。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智能手機使用者每月都會有28美元左右的資料流量用不完。

如果使用者選擇project fi,那麼按照10美元/gb的标準來計算,使用者每年能節省大約7000美元。

不過,據谷歌今年6月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國外旅行的美國人當中,隻有20%會選擇使用project fi,多數人仍然會選擇使用wifi熱點或購買當地的sim卡。是以,谷歌希望通過提高網絡速度吸引更多的漫遊使用者。

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venturebeat報道,谷歌将為此提供全球135個國家和地區的快速資料漫遊服務,而且在背景移動營運商網絡中添加了英國營運商“three”公司,這從某種程度上表明了谷歌想要将project fi服務拓寬到其他海外國家的意向。

在project fi服務誕生伊始,就有業内人士預測谷歌會借此成為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而且谷歌的進入可能會颠覆無線通信行業。谷歌有安卓做基礎,又有多年的經驗,的确有這個實力。不過,即使谷歌再出色,它目前在這一領域依然需要依賴未來可能成為競争對手的營運商,因為這些營運商是建設蜂窩網絡的基礎。

國内營運商可在技術上追趕project fi,但政策成為門檻

現下,谷歌的移動營運業務分别依托了美國排名第三和第四的營運商sprint與t-mobile。谷歌的系統能夠在兩家公司的移動網絡之間進行智能切換,以便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最合适、最穩定而又最快速的通信服務。

此外,project fi也能夠在不同場景下,在蜂窩網絡和wifi間自由切換。在室内,使用者可以使用wifi,在室外無wifi條件之下,project fi會自動切換至營運商的lte、gsm或cdma網絡中。此外,短信、通話及資料服務皆可實作無縫切換。

project fi的優勢如此之多,而國内的三大營運商提速降費的問題令人關注。那麼,國内營運商能否借鑒project fi的經驗呢?

從技術層面上來看,這是完全可以實作的。

首先,終端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谷歌的project fi服務是面向其nexus使用者的,而國内營運商們早已有合約機或自主品牌的手機,什麼雙卡雙待,什麼4g,通通都不缺少。是以在這一點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之後是要有配套的sim卡。project fi的sim卡支援t-mobile和sprint,可以實作無縫切換,這種技術的本質在于擴大sim卡中的營運商鑒權資料的存儲空間。

以中國聯通為例,在同時營運cdma和gsm時,就曾推出過這種卡,可實作雙網無縫切換。是以,sim卡的存儲空間不是問題,隻要同時支援三大營運商鑒權資料就行。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需要依托營運商。目前三大營運商的布局已經比較成熟,虛拟營運商可與三大營運商進行合作,降低國内費用和國際漫遊費。

然而,這件事真正的難點在于國内政策門檻較高以及虛拟營運商身上壓力較大。

實際上,中美的營運商所處的境況還是比較相似的。在歐洲市場,營運商之間競争異常激烈,是以國際漫遊取消額外收費早已提上日程。而在中美,營運商基本屬于寡頭壟斷,想要促使其改革,就必須有足夠的動力。

但是,國内虛拟營運商的壓力比美國大得多。我國對虛拟營運商的态度一直是模棱兩可,盡管已經下發了虛拟營運商牌照,但有關部門從不對虛拟營運商的營運進行公開表态,而更多地是将虛拟營運商當成小白鼠,抱着試錯的心态進行觀望。

此外,由于國内營運商處于強勢地位,虛拟營運商的談判能力便遭受了限制。主叫号碼就是一大問題,就算像當年的中國聯通一樣設立跨網的hlr,也要首先和營運商談判。但是由于虛拟營運商的弱勢地位,談判必會相當艱難。

如果此路不通,或許國内的虛拟營運商會像谷歌那樣自建網絡,但是不太現實,因為國内電信行業的準入條件及政策會對其造成限制。國内雖存在不少虛拟營運商,甚至都布好了局,但卻從未展示在公衆面前的原因也在于此。

雖然國内虛拟營運商的境況比較尴尬,難以出現類似project fi的服務,但project fi也并非完美無缺。

相容機型少計劃不完善,project fi存在短闆需改進

作為一個移動無線網絡服務,project fi至今也隻能适用于谷歌自家349美元的nexus 5x、nexus 6以及499美元的nexus 6p三種機型,因為這三款手機都有接收project fi指定的sim卡信号的特殊天線。

project fi的營運負責人john maletis表示,吸引消費者使用project fi的手機确實太少了,iphone、galaxy等機型都無法相容。目前手機市場嚴重飽和,種類繁多,而且無線網絡已經相當普及。使用者甯願去蹭網,也不可能為了使用project fi特意去購買nexus手機。

此外,project fi在技術上也存在一些短闆。在通話狀态時,能夠從wifi轉移到蜂窩網絡,但反之則行不通。另外,project fi不支援高清語音通話等最新技術,也缺少家庭計劃。

盡管谷歌并未透露project fi的使用者訂閱量,不過年輕一代是其主要使用者群。然而maletis透露,他們低估了project fi的使用者需求。這極有可能是因為project fi不支援新技術新功能,導緻了年輕使用者的流失。

從總體發展來看,project fi确實能夠為無線通信行業帶來一些變革,雖然存在短闆,但最終還是向前發展的。盡管國内的虛拟營運商想要提供類似project fi的服務并不容易,但并非完全沒有機會。微信等通訊工具逐漸替代了短信業務,那麼虛拟營運商在未來也可能替代營運商,在行業内開創新的發展模式。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