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通過物聯網、大資料和AI技術,體驗酒師标準化,生酒産量和優質酒品比提高30%以上,海螺水泥,通過雲、AI、5G協同創新,在日産5000噸水泥生産線上實作參數自動預測,生産控制效率提高8倍;
這些企業雖然屬于不同的行業,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站在華為雲的肩膀上,依托華為雲服務,深入數字化,實作業務創新。
華為雲本身也在不斷發展。華為進階副總裁、華為雲CEO兼消費者雲服務總裁張平近日宣布,華為雲深度數字化,向客戶和合作夥伴釋放了"一切為服務"的核心競争力。用于解讀華為雲"全服務"價值點的創意視訊,以活潑的場景形式進行了生動的對比,讓人一目了然。

基礎架構即服務:使您的業務在全球範圍内可通路
基礎設施即服務,即讓各行各業的企業不必自建計算、存儲等計算設施,而是借助華為雲服務,提高效率,實作更靈活的創新,讓企業能夠走向世界。
華為雲有這個基礎,部分原因是華為雲已經建立了全球基礎設施。華為基礎設施目前覆寫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1個可用區。
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長,華為宣布在2021年在墨西哥和中國烏蘭查布建立兩個新區域。其中,烏蘭查布地區是華為雲全球最大的渲染基地,可提供"百萬分之一核心"的超能力。以一部90分鐘的3D電影為例,以同樣的成本,在華為的Ulanchab地區,原來的六個月渲染任務隻花了兩周時間就完成了。
另一方面,華為雲與合作夥伴建構合作夥伴雲,建構全球雲聯盟。從客戶的角度來看,雲聯盟的體驗可以總結為四個:帳号,入口,賬單和一點通路權限。顯然,雲聯盟可以幫助華為雲實作"讓雲無處不在"的使命,為客戶提供一緻的全球雲服務體驗,同時滿足世界不同地區的合規要求。"
有了華為的雲基礎設施即服務,你才能真正了解世界是平的名言。
技術即服務:讓創新觸手可及
華為今年将在研發上投入多少資金?答案是1300億元!如此巨大的技術研發投入,也讓華為在技術創新上不斷跨越一個新的台階。
看似華為的基礎創新與其他企業無關,但有了華為雲的技術即服務,所有企業都可以通過華為雲服務站在華為的技術創新上。
據了解,華為雲已經提供了全球領先的雲原生、容器、大資料、AI、媒體網絡技術,同時基于支付、廣告、浏覽器、地圖、搜尋五大根服務,通過aPaaS全面開放HMS 7大類64大核心能力。在華為全聯接2021中,還釋出了華為雲天空晶片AI求解器、華為雲泛古藥分子模型、華為雲區塊鍊服務、華為雲FuntionGraph功能計算服務等創新服務。
以華為基于雲的古老藥物的大型模型為例,它完美地說明了華為将把複雜性留給自己,隻留給客戶的想法。大模型學習17億個小分子的化學結構,可以幫助客戶實作全流程AI輔助藥物設計。本文開頭提到的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之是以将先導藥物研發周期從幾年縮短到一個月,就是要通過盤古藥物分子的大模型,将華為與其合作夥伴的創新聯系起來,進而徹底改變新藥研發的效率。
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每個人都知道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但如何真正将人工智能與自身生産相結合并不一定知道。華為雲是縮短流程的捷徑。以華為雲Sky Chip AI Solver為例,它允許客戶從手動模組化向AI智能模組化演進,大幅提高效率。天津港利用這項服務作為加快集裝箱規劃的一種方式,已将集裝箱規劃的速度提高了一百多倍。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華為雲的技術即服務就像一個包含華為及其合作夥伴的魔艙,擁有數十萬名華為工程師,每年數百億美元的研發投入成果,幫助千萬家企業創新。
體驗即服務:複制卓越
經驗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它隐藏在各行各業,各種場景,各種工作中,很難複制。華為雲的經驗即服務,你所要做的就是把經驗變成服務,讓卓越得以複制。
實作的路徑是一種工具。例如,華為雲Sky aPaaS是面向行業開發者的一項入門服務,它結合了華為多年與全球各行各業在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方面合作的經驗,以及合作夥伴在雲平台上聚合和沉澱的智慧。開放日現在有128個工具包,超過20,000個API。類似的工具或服務包括River Map Cloud Services,WeLink Services,Virtual Digital People等。
實作的途徑也是共同創造的。華為雲幫助合作夥伴和行業客戶握手,将先進的網際網路技術帶入行業和行業市場。
"不要重複輪子"是程式圈子裡的一句名言,指的是可以使用現成的工具自行開發的東西。現在,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也是如此,有了華為的雲體驗即服務,開發者往往不必重複輪子,而是可以站在别人優秀體驗的基礎上,飛得更高。
生态服務:按需擴充功能
更重要的是,華為所有雲服務的背後,并不是華為"人"在戰鬥,而是一片繁榮的黑土地,在這片黑土地上,不僅有華為的内部生态,還有大量由大型外部生态組成的合作夥伴,這一切都讓華為雲的服務能力按需擴張。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志軍近日透露了華為雲生态的全景:華為雲擁有超過230萬開發者、1.4萬咨詢合作夥伴、6000多家技術合作夥伴、4500多家雲市場商品,已成為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政府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平台。
衆所周知,千家萬化的行業數字化轉型非常複雜,每個行業、每個場景的需求都不盡相同。借助生态合作夥伴的力量,華為雲的雲服務可以"高薪收集",更好地滿足複雜場景的需求,并且可以針對不同的客戶和場景量身定制,并按需擴充。
需要注意的是,華為的内部生态也在被拉通,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除了華為的雲生态,華為還有MDC Eco、HMS Eco、宏門OS等自動駕駛汽車,将為開發者提供更強的體驗。讓能力根據需要擴充,這就是生态的力量。
後記:華為雲《走向未來》
華為雲推出"萬物服務",透露了什麼信号?
首先,它标志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入了一個深層次的階段。資料顯示,在過去三年中,全球8300家标杆企業中,全力擁抱數字技術在前10%的企業中,與過去25%的企業相比,收入增速快了五倍,數字化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一個強制性的答案。屆時,通過華為雲"一切服務"的方式将能夠簡化數字化轉型的步驟,盡快享受數字化轉型的價值。
其次,它展示了華為雲客戶的深度和決心。華為雲的"一切皆為服務",以服務的方式将四大核心價值觀充分解放給客戶和合作夥伴,讓他們簡單,把複雜性留給自己,通過服務幫助合作夥伴和客戶實作業務成功。
第三,它展示了華為雲獨特的生态本質。縱觀四大核心價值觀,我們可以看到,華為雲與生态夥伴緊密相連,這些都是共創共建的産物。無論是基礎設施即服務的雲聯盟,即生态系統即服務,還是體驗即服務的工業創新基地,都是如此。
當然,"全服務"的新概念也标志着華為雲從華為雲向未來華為雲的轉變。正如張平所說,"智能世界需要運用雲原生思維來實踐雲原生、深耕數字化、一切服務。這就是說華為雲,"全服務"本身就是華為雲原生思維的展現,也可以說是對各行各業來說,借助華為雲的"萬物服務",越來越多的企業将能夠轉變思維,加速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