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緻到不忍下口!看這個“80後”如何玩轉晉源名小吃

精緻到不忍下口!看這個“80後”如何玩轉晉源名小吃

“大家好,我現在手裡拿的是我們晉源有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小吃——爐食人人馬馬……”晉祠公園南門一處名為“天泰昌”的店鋪裡,爐食人人馬馬的第5代傳承人李璐正在某社交平台上直播帶貨,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餘名觀衆正在聽她介紹爐食人人馬馬的制作工藝和曆史。

精緻到不忍下口!看這個“80後”如何玩轉晉源名小吃

爐食人人馬馬是晉源非物質文化遺産,采用白玉茭、小麥兩種面粉和堿、米稀混合而成,用模具做出各種圖案,上烤爐、扣鍋烤制成形後,塗食用色料,勾畫出豬貓狗兔、戲劇人物等的一種多圖形、帶色彩的糕點,可食、可玩、可作為藝術裝飾品挂在牆上觀賞。它具有中華傳統畫的魅力,也有膳食營養豐富的特征,作為晉商活動中集祭祀、饋贈、家室裝飾、身份象征的食物工藝品,當時遠銷榆次、祁縣、太谷等地。

精緻到不忍下口!看這個“80後”如何玩轉晉源名小吃

作為第5代傳承人,李璐從小就與爐食人人馬馬結下了不解之緣。兒時,每逢過年過節,外婆就會制作爐食人人馬馬,後來外婆年紀大了,媽媽又傳承了這份手藝,可以說這份小食伴随着李璐一路成長。

“如果我們這一代不把這個手藝傳承下來,那我們的後代很可能就看不到這個吃食了”。 随着年齡的增長,李璐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了解。當有一天自己的女兒拿着爐食人人馬馬好奇地問這問那的時候,李璐突然被觸動了,要重拾這份手藝,而且要将這份手藝發揚光大,讓更多人了解它。

精緻到不忍下口!看這個“80後”如何玩轉晉源名小吃

說幹就幹,李璐先是多方溝通買下了“天泰昌”的注冊品牌。原來,“天泰昌”最早就是李璐太老爺爺一手創辦的,是當時太原古縣城裡響當當的老字号。過去主要經營黃酒和糕點,其中就有爐食人人馬馬。標明商标後,李璐又開始尋找地方開店,最終標明在晉祠旁邊的古唐街。

自去年6月份店鋪開張以來,李璐一方面在精湛自己的技藝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在拓寬銷路上謀出路。一直以來,爐食人人馬馬的用料都是以白玉米面為主,為了讓口感更好,李璐在此基礎上又加入了全麥面粉、米稀、牛奶、蛋黃,使得口感更加酥香。制胚方面,她又改良使用梨木制作的模具。造型頗多,有以圖騰文化為題材的天地爺、祖宗爺、關公、佛首、福祿壽星,有寓意吉祥的如意魚、老虎、醒獅、花籃,有展現農耕文化的兔子、魚、雞、牛,還有小鏡子、小仙女等符合傳統審美的耍貨兒造型。

精緻到不忍下口!看這個“80後”如何玩轉晉源名小吃

脫模後的爐食人人馬馬花紋細膩,造型與年畫風格類似,頗有拙樸的意蘊。烤制後着色,她選用黃、紅、綠、藍等色彩鮮豔的顔料,細心描畫挑染,在一挑一描一畫間,一個個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爐食人人馬馬就被賦予了不同的生命和文化。

精緻到不忍下口!看這個“80後”如何玩轉晉源名小吃

“剛開始我們走的是網店營銷模式。通過網絡直播來積攢人氣,慢慢地又加入晉源的一些曆史文化,大家都挺感興趣,人氣就這麼慢慢積累起來了。” 李璐敏銳察覺到了晉源文創市場的巨大缺口。中秋期間,她找師傅特制了晉源文化主題的月餅模子,制作了大量印有晉祠聖母廟、難老泉、太原古縣城、太山等造型的提漿月餅。僅半個多月,就通過微店和微信群賣出4萬多元。

“我覺得非遺這條路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未來,我還将繼續在口味、趣味、品味上不斷創新,赢得市場口碑,讓更多人了解咱晉源獨特的非遺傳統神韻和智慧,了解咱晉源的曆史文化……”李璐充滿自信地說。

太報全媒體記者:王昕

通訊員:楊潤德 梁月仙 韓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