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前記:經常閱讀,卻極少寫讀書筆記。很多時候,閱讀如閑靜地看頭頂的白雲一般,感應了一種飄然無欲的超脫,于是那書裡或喜或怒的現實,都淡然如煙雲了,我不知道這樣好不好。開始讀劉亮程的《最後一個村莊》,也并沒有寫讀書筆記,幾十頁翻過去了,内心裡突然有要寫的沖動。那個村莊,那些與村莊有關的零零碎碎似乎都和我有關,或者是在夢裡,或者是在記憶裡,因為我也曾是個鄉下人,每每說起鄉村的人和事,都有許多悲喜湧上心頭。而今,也是遠離了故土,在極其熱鬧的城市裡,生活着,念想着,有了城裡人的生活習慣,卻依然是曾經鄉下人的思維方式。 </b>
<b>當然,我的讀書筆記,隻代表我個人的感觸和想法,不與任何人争鋒。</b>
1、《狗着一輩子》
寫狗寫到滄桑世事,寫到時光易老上,也真是絕妙之筆。一隻老狗,一個村子,還有那一段曆史,都在陳年舊事中,都在朦胧煙雲中。
我想起了我家養過的那隻老黃狗,從一隻嗷嗷待哺的小狗崽,到蹒跚難行的老狗,那一段日子,是與饑餓有關的。他小時候的頑皮靈巧,壯年時的兇猛凜冽,直到老年時的垂死掙紮,都在我的記憶中,比饑餓更讓我難以忘懷。那隻狗,真是看門的好料子,狗在門口蹲着,你可以放十二分的心。特别是當有人要拿走農具什麼的,他更是狂叫不止,他能夠着的領地和物什,是容不得别人侵犯的。
2、《我改變的事物》
我想到了餘華的小說《活着》,似乎人的一生,都與一個叫“命運”的詞糾結不清。如若真有命運的話,我想這命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都是在瞬間改變着一切。當時光老去,當我們再回首,原來路可以那樣走,若不是因為這樣,結局一定會是那樣。然而,生命真的不能重新開始。命運這玩意,就是偶然的魔術!
3、《通驢性的人》
把目光從人的身上回轉到牲畜的身上,讓高高在上的人回歸到自然界的本來,和驢平視,原來人和驢有着某種想通。人有人性,驢友驢性,可是在某些方面,驢比人更真實更強大。
驢的反抗,給人某種啟示。通了驢性,才能更好的通人性。是這樣嗎?
4、《逃跑的馬》
有一種生命的意象,那就是在光陰中,無論是一匹馬還是一個人,都會老去。而在漸漸老去的孤寂中,都會有哀怨,都會有淡然。這是生活,這也是哲學。
在時光裡,馬漫無目的地走着,人以為馬隻是一匹馬,而馬則有他自己的思維。人總是高高在上,以為是萬物的主宰,其實更多的時候人活的很無助,很勉強。
一頭驢,一隻狗,或是一匹馬,都有他們自己的神話。
5、《與蟲共眠》
在大地上卧眠,有小蟲子光顧,留下一些記号,在作者的内心裡,卻引起了深刻的思考。我想起了一部外國小說,好像是《佛格列遊記》。當佛格列漂流島一個島上,被一群小矮人圍住,他們捆綁了佛格列,好奇的在佛格列的身上上上下下的看,但其實他們很善良,也很脆弱,生命随時會受到威脅。劉亮程在與蟲共眠的時候,想到了自然命定中的偶然性,可是,小蟲子的簡單和永恒,卻是人類永遠無法追求的。
6、《馮四》
一個人活着,是因為他還沒有死的資格。可是,人活着,又有很多的煩惱,或者說有很多的欲望。有時候,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比動物活的還要卑微。再想想,你為着理想中能有金縷玉衣的日子,或想到人生無常而得過且過,會想到死。每天的日頭東升西落共長短,你看到别人的生命終結時,一切都是虛無,于是内心裡就有了悲傷。在劉亮程的文字裡,總是于卑微淡然的生活裡透着悲涼的生命哲學,意味是濃淡相宜,你不想讀卻又舍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