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人何須折楊柳?

作者:雲邊故裡

一棵平凡普通的柳樹,長着無數根細柔的柳枝,垂吊在半空中,微風掠過,展現出袅袅依人的舞姿。柳樹通常生長在河邊、湖邊,每到夏日炎熱酷暑之時,尤為顯得茂盛青蔥。這樣随處可見的植物,對今人看來并沒有多大的聯想,但在古人眼裡卻被賦予了完全不同的新的意義——離别的情感。

故人何須折楊柳?

橋邊楊柳

在古代,親人或者朋友離别時,送别的人會折柳相贈,以表達挽留之情。在我看來,古人離别,或在清晨或在傍晚,亦可音樂相送,也可飲酒餞别,同樣也能表達對友人情深意切的情感,何須折柳送别?

在今天,每當親人或朋友離别時,人們往往會擺上一桌豐盛的菜肴,或兩人品嘗,或召集親朋好友一同品嘗,以此來表達給離别之人無限的祝福和成才的企盼。吃飯的時候,有時還會互相敬酒,表達喜悅的心情。若有酒量差或者不飲酒着,也可以斟上一杯香茗茶,碰杯之後,一飲而盡,表達心中的暢快之情。一番盛宴 ,把離别的留戀不舍轉化成了喜悅的氛圍,尤有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盼想雛鷹展翅翺翔飛向遠方的美好願望。

故人何須折楊柳?

雛鷹飛翔

而在古代,每逢親人或朋友離别時,送别之人通常會以柳枝相贈,以表達對有人的挽留之情。古時建有一座灞橋,橋頭長滿柳樹,每逢離别之際,迎送之人便會折下橋頭柳枝送給友人,逐漸就有了“灞橋折柳贈别特有的習俗。“柳”與“留”諧音,古人認為這暗含着柳樹有留别、留情,挽留的意思。除此之外,與柳相關的詞語也有同樣的情況。如柳絮中“絮”字與情緒的“緒”字諧音,柳絲的“絲”字與相思的“思”字諧音,因而古人就将依依惜别的情懷寄托于嬌柔細柳當中。文案記載有關柳的詩句數不勝數,“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回首望君柳下絲,揮手别君淚難休。”此時,古人就用柳枝随風搖曳的姿态表達了别情的依依不舍。柳,不僅是古人送别的意象,也是古人吟詩抒懷的對象。

今人與古人相比對于離别有着兩者完全不同的方式,但都展現了送别之人與離别之人的濃厚的情感。

雖然,今時已經極少有人會折柳送别友人的離開,絕大多數都是通過聚餐或者拍照留戀來呈現。今人離别之後雖不能當面相見,但是在科技發達的新時代,即便兩人相隔千裡,也能通過電子裝置問候、交流。而古時候不同,由于交通的限制,一旦離别,幾個月、甚至幾年、幾十年都無法再相見。即便寫信回報平安也要等待好幾個月,才能将信封送達。由于時代的變化,折柳相送的習俗已經不再适用,但這不意味着就要被遺忘,它仍不失為一種文人雅客表達對友人留戀的方式。

故人何須折楊柳?

相思

從古人的折柳送别表達挽留之情到今人的擺席相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中可以看出,古代的一些習俗文化在流傳中逐漸轉型成新的文化,兩者沒有優劣之分,都展現了處在不同時代的不同的生活習慣。我們應當互相相容,在傳承古代文化的同時,可以适當地創新,傳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古代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故人何須折楊柳?何不飲酒餞别,亦或音樂相送?今夕一别,不知何時能再見,請允許我把酒一敬,出門目送你于千裡之外,把你的背影銘記在腦海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