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婉約,甯靜緻遠;不若阿波羅的揮手,恰是阿芙洛蒂忒的垂眸;不是千嬌百媚的驚豔,确溫柔如水地動人。這,正是豎琴的音色。
談起豎琴,人們都聯想到那優雅浪漫的單一動作踏闆豎琴。豎琴經曆了數千年的演變,以各種形态出現在人類文明史上,并擔任不同的文化角色,而今主要以踏闆豎琴為主,成為交響樂隊以及歌舞劇中特殊的色彩性樂器。
豎琴,是一種彈撥樂器。它主要有一垂直的前柱、一斜立的長條形音箱和位于上方的彎曲的琴頸,形成一三角形琴架,沒有前柱的是開放式豎琴。琴弦自上而下與前柱平行地繃于琴頸與音箱上,琴弦由尼龍、腸衣、金屬纏弦或絲制成,琴身是木制結構。根據豎琴的尺寸,彈奏者可将豎琴放置在腿上、桌凳上或地面彈奏。
——1911年《韋伯辭典》對“豎琴”一詞的解釋。
本文已于我的公衆号“音樂森林”率先釋出。看美的東西,品味也會高雅起來。多點正經藝術——人文、美學、藝術,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音樂森林”。

一架中世紀豎琴(左)和一架單一動作踏闆豎琴(右)
豎琴的演變發展曆史
1.新石器時代至古希臘、美索布達米亞時期:
豎琴是由新石器時代的原始弦琴衍化而來,原始弦琴常在原始部落中扮演占蔔、喪葬、祈雨等祭祀工具。随着人類音樂藝術發展的不斷需要,原始弦琴開始了拓寬音域的努力,其中一支采用增加弦數拓寬音域,豎琴的樂器形式便産生了。到古希臘及美索布達米亞時期,古典式弦琴早已從走入民間,成為吟遊詩人的伴奏樂器,不再局限于祭祀。最早的豎琴和裡爾琴見諸于公元前3500年美索布達米亞平原的蘇美爾時期的烏爾的王家陵墓和墓坑。
在古波斯,從公元前3000年起,就出現了豎琴(波斯文:چنگ,音chang)原型,并在波斯文明裡一直繁榮發展直至17世紀。
古波斯薩桑尼德豎琴
2. 古希臘、美索布達米亞時期至中世紀時期:
“harpa”這個字的第一次出現,是在公元600年左右。目前被發掘的第一把拱形豎琴,是出現在美索布達米亞平原,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它與緬甸豎琴相似,有13或14條琴弦,後傳入古埃及,并與象形文字一樣,從古埃及傳至古希臘、歐洲地區。有些中、西非地區,仍能見到這樣的豎琴。最早出現在歐洲的豎琴是愛爾蘭豎琴。
皇後的豎琴(公元前2600-2400年)
南伊拉克烏爾遺址 (the site of ur, south iraq)
以青金石、貝殼、紅石灰岩、黃金、楊木制成,用牛做裝飾品是兩河流域文明的一大特色。
古埃及豎琴,大英博物館藏
盧克索納赫特墓穴壁畫上的三個女樂師,
其中一人手持豎琴
(公元前1600-1300),底比斯,埃及
《聖經》中就有關于大衛王彈奏豎琴的記載,而至今,耶路撒冷的大衛城中,就有一個大型豎琴立像,可見豎琴當時在中東地區已編入皇家樂器之列。
《大衛王彈奏豎琴》,皮紙畫
古希臘豎琴的一種,現已失傳
豎琴彈奏者(大理石雕像),古希臘
洛杉矶j.保羅·蓋蒂博物館藏
3. 中世紀後期
早期的愛爾蘭豎琴是中世紀樂器的一種(公元6世紀愛爾蘭律法裡已經有提及豎琴),也叫蓋爾琴、吟遊琴或早期的克拉薩克(蘇格蘭豎琴),琴弦用銅、銀甚至黃金制成。現存最古老的愛爾蘭豎琴制造于14世紀,一般有30到36弦,最大的特色是使用指甲彈奏的聲音,産生銀鈴般的聲音。當時歐洲其它地區的豎琴,與愛爾蘭豎琴最大的不同,在于愛爾蘭豎琴使用指尖而非指甲彈奏。
中世紀晚期的愛爾蘭豎琴,蘇格蘭國家博物館藏
愛爾蘭豎琴在凱爾特文明和愛爾蘭文化裡占據重要地位。最初的豎琴彈奏者及其他樂師有着高超的彈奏藝術,與在當時的愛爾蘭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詩人有緊密的聯系,并被蓋力法庭和随後的世家大族所尊崇。
刻有愛爾蘭豎琴的石匾
愛爾蘭共和國(圖檔來源:歐亞新聞社)
在愛爾蘭啤酒品牌“guinness”上成為商标的愛爾蘭豎琴
遠在東方,豎琴在中國西漢被稱為“箜篌”。在漢樂府中的《孔雀東南飛》即有記載:“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這說明在當時箜篌已是女子常彈的樂器。後來西方的豎琴經西域流傳入中國。這樣,箜篌在中國古代就有了卧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中國的箜篌比現代豎琴的音色要高亢。
中國的箜篌還流傳至日本和北韓半島。
箜篌彈奏圖,工筆畫
西域箜篌(唐朝,公元618-907年)
西藏自治區博物館 藏
(攝影:炑林)
該箜篌弦已盡斷,但從上面充滿西域特色的畫、底座的銅邊可知當年該樂器的精美。
螺钿槽箜篌複制品,日本奈良正倉院藏
4. 從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到近現代
16世紀時,胡安·伯穆多比照鍵盤樂器,發明了雙排弦豎琴。在雙排弦豎琴後,17世紀初又出現了三排弦豎琴及鐮鈎豎琴。繼雙排弦與三排弦豎琴之後,在18世紀時出現了交叉弦豎琴。
《艾靈頓伯爵夫人》(1720—1740)
喬叔華·瑞諾茲爵士繪
迪塔爾豎琴,愛德華·萊特(1747—1832)制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
踏闆豎琴的演變,可推至17世紀末、18世紀初。當時有單一動作踏闆豎琴。到了19世紀初,s•埃拉爾發明了雙次動作踏闆豎琴。現今音樂會中所使用的音樂會用踏闆豎琴,就是從埃拉爾豎琴慢慢改進而來。
豎琴前柱裝飾
德國柏林樂器博物館藏(攝影:iain masterton)
豎琴,愛爾蘭都柏林,于1820年由egan john制作。
琴身采用漆木制成,繪有金色裝飾。
世界各地的豎琴
緬甸豎琴
埃及豎琴
尖牙豎琴(諾姆比)
(19世紀末—20世紀初),加蓬
烏幹達豎琴
蘇丹豎琴
雙排電子豎琴(發明專利所有人:robert grawi)
經典曲目
在莫紮特的《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中你能夠聽到豎琴的演奏。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約翰•施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柴可夫斯基的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馬勒的十首交響曲,以及肖斯塔科維奇《g小調第十一交響曲》中,都有十分出色的譜例。
推介專輯
ludovico einaudi: stanze
nancy bick clark: chrysalis
hilary stagg: feather light
hilary stagg豎琴專輯《羽般輕盈》(feather light)
聲明:本文由nicola炑林原創,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作者版權。本文首次釋出時,就有某公衆号直接複制本文部分文字,還美其名曰“學習”...